《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愚公移山一、作者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郑人,是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 子一书,有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 杨朱说符。二、故事背景本文选自列子。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 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 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也正是在这 种状况下完成的。三、理解课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注释】太行:太行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王屋:王屋山,在山西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方: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仞:古代长
2、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冀州:古地名,指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 和山东西北部、河北东南部地区。河阳:黄河的北岸。河,黄河。【译文】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它们本来在冀州的 南面,黄河的北面。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 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 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 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 男,始批,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杂曰
3、:“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注释】且:将要,快要。面:面对。惩:苦于。迂:曲折,绕远。塞:阻塞。室:家人。谋:谋划,商量办法。汝:你,这里指你们。指:直。毕:尽,全。险:险阻。这里指险峻的大山。豫: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黄河以南。杂然:皆,共同。许:赞同。献疑:提出疑问。以:凭借。曾:竟,去队与“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损:削减。魁父:山名。焉:哪里。置:安放。诸:兼词,相当于“之于”。子孙:儿子和孙子。三夫:三个人。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箕畚:簸箕和菱筐。这里是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的意思。孀妻:寡妇。遗男:遗孤,孤儿。龊:换牙。易:变
4、换。始:才。反:返回,现在写作“返【译文】北山有个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 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都很绕远,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 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的 南岸,可以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 的力量,竟不能削减魁父这座小土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呢?况且把土石放置到哪里呢?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 边上,隐土的北面去。”于是愚公带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凿 石头挖泥土,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 妇有个遗孤,才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
5、往返 一次。2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亡以应。【注释】叟:老头。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甚,太,过分。惠,聪明,现在写作“慧”。 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毛:草。其:放在“如何”的句式前,加强反问语气。长息:长叹。固:固执,顽固。彻:通,这里指思想的改变。若:像,比得过。虽:即使。焉:用在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呢。穷匮:穷尽。加增:增加(高度)。
6、何苦而不平:担心什么铲不平?苦,愁,担心。亡:没有,现在写作“无二【译文】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 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 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 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 的,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了,担心什么铲不平? ”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 答。3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注释】操蛇之神:神话
7、中的山神,因为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拿。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做下去。帝:神话中的天帝。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负:背。厝:放置。朔:朔方,古地名。雍:雍州,古地名,在今陕西、甘肃一带。陇断:高大的山。【译文】拿蛇的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 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这 两座大山,一座放置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的南部。从此, 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再没有高大的山了。四、问题归纳.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I)两座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仞。移山的人
8、少,且老的老、小的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夫。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1 .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如何?试结合其语言分析。持反对的态度。智叟出语句句都是讥笑与责难。例如:“甚矣,汝之 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 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简直就是讥 笑愚公无能了。2 .愚公是怎样驳斥智叟的?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 能被征服的思想。愚公在“长息”之后,先是斥,接着是驳,用顶真 的修辞格,显得气势宏大。3 .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象的塑造
9、起着怎样 的作用?试分析。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象的塑造起着衬托作 用。更加突出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4 .如何理解本文的神话结尾?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 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有位名人说过:任何 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 以形象化。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 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的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 愿望。它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五、课文主题本文通过愚公带领家人和邻人之遗男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移走山 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坚定意志和 必胜的信念。方法指导:六、素材积累有关战胜困难的格言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一一歌德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 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罗兰 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贺拉斯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一 一莎士比亚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扎克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拿破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