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研究调研报告.docx





《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研究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研究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地整治工程后评价研究调研报告近年来,湖北省国土资源局大规模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该工作在补充耕地面 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及促进城乡统筹开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 效。为全面了解湖北省江汉平原土地整治典型工程工作情况,评判土地整治工程 是否到达预期目标,深入总结土地整治工程工作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新一轮 土地整治工程工作质量和效率,国土整治局组成调研组,从土地整治工程的“投 入”、“过程”、“产出”“成效”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后评价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 告如下:一、土地整治工程后评价研究工作现状2012年3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国土资源部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
2、1-2015年),确定到2015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 高标准基本农田。近期,湖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经省人民政府 批准实施,确定到2015年,全省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578.50万亩,土地整治 补充耕地113.85万亩。我国已有较多关于土地整治工程后评价的研究,国内最早对土地整理工程后 评价进行研究的是李玉宽和郑巍(2005),两人对土地整理工程后评价的概念、 评价内容、评价原那么、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程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亮辉(2005), 对我国土地整理工程后评价的内涵、理论与实践开展的方向,土地整理投资工程 后评价的组织形式和评价内容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匡文
3、慧、张树文(2005)探讨了土地整理工程多目标分析的模式,并且在分析土地整理工程的 地区土地整理工程后评价报告以及开展后评价研究工作。其次,建立土地整理工程后评价管理机构。土地整理工程后评价管理机构主 要是指土地整理工程后评价委员会下设的后评价管理科室,负责具体的日常后评 价监管工作,后评价管理科室由上级机构实行垂直领导,设置在市级土地行政管理 部门。主要负责辖区内下级土地整理工程后评价和管理工作。再者,建立土地整理工程绩效评价执行机构。土地整理工程绩效评价执行机 构是指具体从事土地整理工程绩效评价的单位。随着土地整理工程绩效评价工作 的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大量的绩效评价工作应交由外部机构来完
4、成,如设计院、 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相关专业院校研究所等社会性评价机构,以保证评价的 公正性、客观性和有效性,防止利益干扰、以公徇私。加强土地整治后评价队伍 建设。通过业务培训、新技术应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土地整治工程 后评价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此外,为了使得土地整治后评价专业人员和土地整治 工程有机结合,应建立土地整治工程后评价师职业资格制度,举行土地整治工程 后评价师资格考试。选取独立、客观而又权威、高效的第三方队伍对工程全过程 公正客观的监管和保障后评价顺利开展。建立完善的后评价管理机构,一方面能为即将开展的土地整理工程评价工作 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能够完善湖北省土地整理工
5、程监管体系,弥补公共投资 工程管理的缺乏。(4)完善土地整治工程体制及评价体制建设完善土地整治工程体制,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土地整治法律体系,如土 地整治工程规划实施保障体制、土地整治工程监督管理体制、土地整治工程信息 公开体制、土地整治工程激励体制、土地整治工程融资体制、土地整治工程市场 化运作体制和土地整治工程后评价体制等,统一土地整治工程规划编制、实施的 标准。制定出台湖北省土地整治工程后评价和管理方法和完善配套的相关法律 制度。明确后评价的主体和对象以及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后评价的组织机构、后 评价的基本程序、后评价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后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评价结 果应用及信息反应等。
6、完善土地整治工程后评价的监督机制、申诉机制、惩罚机 制和激励机制,对评价主体行为加以监察、制约、控制、激励,将土地整治工程 后评价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为土地整治工程后评价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5)强化土地整治支撑技术和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培养信息化人才,强化土地整治支撑技术和一体化数据信息建设,充分利用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空间决策支持技术和管理信 息系统技术,完善土地信息系统,加快数字国土工程建设,开展土地利用变化遥 感动态监测,建立一个贯穿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国土资源数据库。为土地整 治工程后评价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地质数据库、地质图空
7、间数据库、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开发区土地利用数 据库系统等开展城镇地籍数据库等的更新工作,完善县市级1:1万土地利用数据 库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土地整治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土地整治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 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与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探索建立土地 整治数据库和土地整治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土地整治信息化管理,为土地 整治工程后评价工作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保障。(6)制订土地整治工程经费管理方法,扩宽融资渠道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订土地整治工程经费管理方法,明确经费开支范围、资金拨付程序、经费管理措施,确保经费专款专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
8、益。加强聚合各类社会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充分利用 社会闲散资金,改变财政专项资金拨款的单一模式,加强对民间参与耕地质量监 测和土地整治工程的引导,发挥省级专项耕地质量监测资金的龙头和引领作用, 聚合其他涉农专项资金、按照“谁整治、谁投入、谁受益”的原那么,建立健全土 地整治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土地整治工程的受益者参与其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协调这些效益目标的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建 立了土地整理工程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优化组合的多目标决策模型, 为土地整理工程的效益分析提供了定量方法,同时为土地整理工程的立项、实 施和验收提供了决策支持。而陈超和卢荣安(20
9、06),除了对我国土地整理工程 后评价的概念、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外,两人还对土地整理工程 后评价的评价对象、评价时点和评价的意义做了有益的探讨。吴冠岑等(2008) 利用嫡权可拓物元模型进行土地整理社会效益评价,评价土地整理典型工程社会 效益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他们将嫡权可拓物元模型应用于土地整理社 会效益评价,克服了传统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土地整理社会效益评价的缺乏,并可 直观地反映土地整理社会效益实现程度,其研究发现工程社会效益的实现各有其 特点,而且社会效益各影响因素贡献不同。孙雁、付光辉(2008)等将传统市场 法、替代市场法及土地生态功能价值计算法分别运用于土地整理
10、的三大效益评价 中,建立了一套以货币价值为衡量标准的中观尺度上的三大效益评价方法,并以 南京市域范围内1999至2005年已实施的684个土地整理工程为研究对象,计算 出了工程实施后的经济产出价值、土地保障价值、生态服务价值。邓胜华、梅的 等(2009)运用文献资料法、模糊模型识别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构建评价体 系指标,其中大多数指标能够准确量化同时基于定性与定量的模糊模型识别方法 对社会生态效益做出了整体的科学判断。得出了模糊模型识别方法在土地整理社 会生态效益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结论。赵建宁(2010)针对鄱阳湖滨湖 地区土地利用特点,以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经济效益、社会公平、生态
11、环境改 善4个约束项作为一级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滨湖地区土地整理 效益评价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运用评判模型对滨湖区鄱阳县油墩街土 地整理、鄱阳县古南乡土地整理和余干县鹭鹭港乡等3个工程土地整理工程进行 了实证分析。罗文斌、吴次芳、杨剑(2010)运用物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实 证研究法弥补已有土地整理工程效益评价中”绩效”概念界定以及评价方法的不 足,尝试界定土地整理工程绩效内涵、构建土地整理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 行实证研究。罗文斌、吴次芳、吴一洲(2011)在界定土地整理工程绩效内涵基 础上构建了基于“流程逻辑”框架的土地整理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元分 析法建
12、立了物元评价模型,并以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土地整理工程为例,展开了 实证研究。罗文斌、吴次芳、倪尧、杨贤美(2013)从农户满意度视角,构建土 地整理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和顾客满意度评价法(CSI评价法) 对我国农村土地整理工程绩效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综合上述,可以看出已开展的后评价研究主要侧重点在于工程完工后的效益 评价上,且效益评价大多数都在经济、生态、社会、景观评价上,评价方法大多 在模糊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其它方面的研究仅仅是尝试性,而且在指标定义 和评价上未形成规范,对土地整治工程执行的全过程做出评价的研究却很少,使 得土地整治的绩效评价工作无法客观、高效、全面地
13、展开。鉴于此,在现今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大量土地整治工程即将展开的 大背景下,我国亟需探索后评价成果的应用与模式,对土地整治工程进行全面评 价,找到土地整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缺乏,揭示土地整治工程影响因素的作用 机理,促使土地整治工作可持续开展。本次调研工作在国土整治局的专项资金支持下由土地整治部门统一组织,调 研地点选取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根据年度竣工验收评审结果,选取优、良、中、 差等多个等级的江汉平原土地整治典型工程作为调研对象,由专业人员实地考察 土地整治工程的投入、过程、产出、效果等四个方面的因素,运用回溯分析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成效的限制性因素,再通过专家研讨各限制性因素对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整治 项目 评价 研究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