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教师资格高分预测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南省教师资格高分预测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要滴生理盐水的作用是()。A.消毒用B.染色用C.为细胞提供营养D.保持细胞形态【答案】 D2. 【问题】 下列对儿童的看法,正确的是()A.儿童是无知无能的B.儿童不是微缩的成人C.儿童可以按成人的愿随意塑造D.儿童是家庭的私有财产【答案】 B3. 【问题】 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估算某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B.估算某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C.若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数量,调查期间标志物脱落则实际调查数据会
2、偏小D.用取样器取样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答案】 D4. 【问题】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在眼球的哪一结构上形成像的 ()A.角膜B.视网膜C.视神经D.大脑的一定区域【答案】 B5. 【问题】 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交往动机D.无意识动机【答案】 A6. 【问题】 在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的方法是()。A.归纳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实验法【答案】 D7. 【问题】 启蒙思想家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尔D.普通教育学【答案】 C8. 【问题】
3、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反复的尝试错误中,最终形成了稳定的()。A.认知B.兴趣C.态度D.刺激一反应联结【答案】 D9. 【问题】 某学校生物教师将学生每次在实验课上表现都记录下来,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这属于()。A.配置性评价B.实作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答案】 B10. 【问题】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答案】 A11. 【问题】 有人常常没有理
4、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答案】 D12. 【问题】 著名的“白板说”的倡导者是()。A.卢梭B.杜威C.洛克D.斯宾塞【答案】 C13. 【问题】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主张。A.朱熹B.墨子C.荀子D.孔子【答案】 D14. 【问题】 (2022上半年真题)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言语理解先于言语表达B.言语表达先于言语理解C.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平行发展D.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独立发展【答案】 A15. 【问题】 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
5、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答案】 D16. 【问题】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问,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答案】 A17. 【问题】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教育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
6、化论【答案】 A18. 【问题】 在目镜15,物镜10的显微镜下,视野中被相连的30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将目镜转换为5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A.10B.90C.180D.270【答案】 D19. 【问题】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A.膝跳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答案】 D20. 【问题】 在带领学生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任课教师关老师发现有几个学生不好好做实验,在座位上嬉笑,并有很多小动作。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关老师将这几个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
7、集中到了教室的后面罚站。自此以后,关老师将他们的座位调到最后排,然后对他们的小动作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关老师的这些做法()。A.正确,保证了班级里大多数学生的正常学习环境B.正确,防止这些爱搞小动作的学生扰乱课堂C.错误,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D.错误,忽略了纪律不良学生的需求【答案】 D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下列是中国古代教育专著的有( )。A.学记B.诗经C.尚书D.大学【答案】 AD2. 【问题】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主要有 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型学制D.交叉型学制E: 三轨制【答案】 ABC3. 【问题】 根据学习的
8、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有( ) 。A.小李从亮出走进暗处,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百米赛跑夺冠D.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E.了解低碳生活并付诸行动【答案】 D4. 【问题】 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示范的有效性?( )A.示范的场合B.示范者的身份C.示范的准确性D.示范的时机【答案】 BCD5. 【问题】 教育目的有()的作用。A.导向B.激励C.规范D.评价E.鉴定【答案】 ABD6. 【问题】 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年龄差异B.智力差异C.群体差异D.个体差异E.性格差异【答案】 CD7. 【问题】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原则有()。A.儿
9、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提早自立原则E.无歧视原则【答案】 ABC8. 【问题】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A.遗传B.自然环境C.家庭环境D.社会文化E.学校教育【答案】 ABD9. 【问题】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A.教师的领导风格B.班级规模C.班级的性质D.对教师的期望【答案】 ABCD10. 【问题】 学生理解知识的标志是()A.知道“是什么”B.知道“为什么”C.能举例复述D.融会贯通E.触类旁通【答案】 ABCD11. 【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主要包括()A.实验法B.调查法C.测验法D.临床法E.个案法【答案】 ABC
10、D12. 【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A.教育的主体B.教育的客体C.学习的主体D.学习的客体E.学习的共同体【答案】 BC13. 【问题】 下列属于学生人身权的范畴有( )。A.身心健康权B.名誉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答案】 ABCD14. 【问题】 完形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兴起,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代表人物主要有()A.华生B.韦特默C.考夫卡D.苛勒E.杜威【答案】 BCD15. 【问题】 按照学习的内容,林格伦把学习分为()A.技能和知识的学习B.概念的学习C.态度的学习D.语言的学习E.认知策略的学习【答案】 ABC16. 【问题】 N?B?史密斯提出的阅
11、读理解的水平包括()A.字面的理解B.解释水平的理解C.概括水平的理解D.批判性阅读E.创造性阅读【答案】 ABD17. 【问题】 奥尔德弗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A.生存需要B.生理需要C.相互关系需要D.成长需要E.认知需要【答案】 ACD18. 【问题】 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A.谐音法B.组织策略C.形象联想D.精细加工策略【答案】 AD19. 【问题】 大脑皮层有三条大的沟裂,这些沟裂把半球分为()A.额叶B.枕叶C.颞叶D.顶叶E.岛叶【答案】 ABCD20. 【问题】 下面强调循序渐进原则的说法有()。A.学而时习之
12、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C.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D.教学相长【答案】 BC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菜市幼儿园的张老师任教18年,每年都坚持订阅与教学有关的各种资料,仔细阅读、不断钻研。近几年她开设个人教学博客,与同行们分享保育心得和保育经验.成为学校保育工作的领头雁。她曾帮助过一位性格孤僻的小朋友,经家访张老师了解到孩子父母一直忙于生计,从小将孩子一人丢在家里,致使女孩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为了能让她有所改变,张老师常常拉着她的手,带她与同学一起做游戏;有空时,替她梳梳凌乱的头发;天气多变时,提醒她及时添加衣服;放假时,领她回家一同玩耍慢慢地,孩
13、子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渐渐地融进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试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张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答案】【知识点】教师职业道德张老师的行为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首先.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张老师刻苦钻研,不但在保育工作上颇有成就,还注意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幼儿,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其次.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理论能力,不断积累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经验。材料中,张老师在任教期间,不断
14、钻研学习.与同事分享心得体会,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再次.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做幼儿的良师益友。材料中,张老师没有放弃这个性格孤僻的孩子,而是不断地关心爱护她,帮助她健康成长。因此,作为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保障。2. 材料:小学生小亮很想学好数学,但数学成绩一直很差,多方面努力都没有起色。近期,班主任发现小亮上课变得不听讲,还时不时扰乱课堂秩序,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数学老师催促也不见效,之后连续几次数学考试都是班上最后一名。班主任通过与小亮谈话了解到,在经历了多次数学考试失败体验后,小亮发现学习努力的程度与数学考
15、试成绩之间没有关系。对提高数学成绩自己完全无能为力,他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也不再愿意下功夫学数学了。问题:(1)你认为小亮在学习上是否出现了习得性无助并说明理由。(10分)(2)如果你是小亮的班主任,该如何培养他的学习动机?(10分)【答案】(1)材料中小亮对于学习的表现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状态。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是由于学生个体总是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所导致。题目中,小亮在经历多次数学考试失败后,发现成绩和自己的努力没有关系,对于提高数学成绩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是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导致的习得性无助
16、状态。(2)结合材料中小亮的情况,作为小亮的班主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亮的学习动机:了解和满足小亮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班主任应当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小亮目前的学习需要,通过采取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习的要求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重视立志教育,对小亮进行成就动机训练。班主任可以通过激励、暗示等方法,增强小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启发小亮自觉、勤奋地学习,打破心中唯分数论的思想。帮助小亮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班主任应创造条件使小亮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小亮树立成功的榜样,提高小亮的自我效能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培养小亮努力才能成功的归因观。纠正小亮目前的归因倾向和错误的归因方
17、式,引导小亮进行积极的归因,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归因体验。3.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巴赫)【教学内容】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拓展欣赏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教学目标】1听辨马太受难曲,感受宗教复调音乐的美,使同学们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2教师通过让学生聆听各部分音乐主题、组织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和理解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3分析第1、72以及78分曲的音乐形象,以及巴赫的其他音乐成就。【教学重点】马太受难曲主题听辨,理解复调音乐的形式【教学过程片段】1导入。2介绍巴赫生平和马太受难曲的内容
18、以及历史地位。3聆听乐曲,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黯然、悲沉)4提问同学们从哪里听出这样的感受?(介绍第1分曲展示的内容;第72分曲的圣咏旋律,第78分曲的长时值、自由演唱记号等)【答案】这个课例存在教学上的闪光点,但更多的是教学设计和授课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因此这是一个问题案例。一方面,上述课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1)教案来看,本课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片段,教案写作总框架较为完整:(2)教学内容1二关于马太受难乐各片段音乐主题的分析较为透彻,能够具体到音乐本体和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问题设置南表及里、循序渐进:(3)小结部分上升到“理解音乐多元文化”的
19、层面,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重视音乐实践”“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这是本课设计的“亮点”部分。但另一方面,课例中的课程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三维目标书写不规范,音乐学科的三维目标应当依次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课例中层次混乱;新课程明确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进行课堂教学,课例中的三维目标频繁出现了“使同学们”“使学生”等词,从语言逻辑上来看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因此是不正确的。(2)教学内容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体现。课例中的教学内容预设了“拓展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一项,但是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完全没有体现,反而介
20、绍了“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区别”,这一项在教学内容的预设中也没有提及。(3)聆听准备不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次聆听乐曲可以有效地把握乐曲,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做好准备;课例中只聆听了一次,不够充分;(4)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填充,这样就无法引起学生兴趣,使原本生动的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综上所述该课例中的一系列问题违背了新课程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的实施建议,因此,建议教师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展开教学。4.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下面是某初中课堂实录的教学片段。T:Ok!Ne
21、xt,letsreadthetextandchoosethebestheadingforeachparagraphReadthepassageandchoosethebestheadingforeachparagraph(5minuteslater)T:Now,whocanshowustheanswer?S1:B,A,C,F,ET:Youareclever,but,doyouhaveanyotherideasforParagraph3?S1:Ohsorry,ItsDT:Excellent!NowwehaveknownthemainmeaningofeachparagraphThistimele
22、tsreadeachparagraphcarefullyThen,makeagroupdiscussionandtrytofillintheform10minutesplease(10minuteslater)T:TimeisupWhichgroupwantstoshowyourformtous?Ok,Group1S2:T:WelldoneDoyouagreewiththem?【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细节信息。能力目标:通过泛读和精读两个任务的分层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能掌握寻读的阅读策略。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合作意识,体
23、验合作学习的快乐。(2)该教学片段属于阅读教学中的新课讲授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安排了初读感知和精细研读两个部分的阅读训练。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通过具体任务的设置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寻读的阅读策略。在教学中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3)该教师采用的反馈方式是口头反馈、启发学生自己改错的方式。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像监控器一样监控学生的语言输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迁移发生,也就是说,要启发学生学会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对自己的交际进行监控,自己改正错误。所以,该教师的做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24、并改正,从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同时,该教师的反馈具有激励性,学生回答出错是很正常的情况,教师对此给予积极的鼓励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5. 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琵琶行一课的朗诵处理,然后回答问题。甲:我们先来集体朗读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了调动气氛,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支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教师起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预备读。(在激烈雄壮的音乐声中,学生开始集体朗读,朗读完毕,教师表扬)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也非常整齐。现在大家应该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下面我们来逐字逐句分析这首长诗。乙:(教师从语调、语速与情感的关系出发,分析“千呼万唤
25、始出来,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段的诵读处理。并作示范诵读)好,下面我们先集体试读这一段。(学生读此段诗句)大家读的不错,下面我们分小组诵读下面几节诗,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诵读最精彩。为营造气氛老师给大家播放张晓峰的琵琶协奏曲琵琶行作大家朗读时的伴声。(在柔和舒缓的音乐声中,各小组诵读完毕),教师请大家谈体会,在学生谈体会时,教师会时不时自己诵读几句,或要求学生诵读几句。约有七八人发言朗诵后,本堂课结束。问题1简答题两种诵读处理各有什么特点?问题2简答题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看,那一种诵读处理更好,为什么?【答案】1、从特点看,甲教师的教学处理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处理方法,即强调集体朗读,
26、强调整齐划一。而且诵读的目的只是为了串讲作铺垫,重视对学生的正面强化。乙教师的处理在传统诵读基础上添加了一些新的元素。主要是强化了教师的指导、增加诵读的方式,而且整堂课围绕着诵读来展开,以诵读来加强学生的体验,而不是将诵读附属于课堂分析,换言之,教学过程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注重学生在诵读体验中感悟。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来看,虽然这两种教学处理具有共同的优点,例如目的性明确、教学环节清楚、教师主导作用明显、紧扣教材、注重配乐朗诵。但相比之下,乙教师的处理要优于甲教师的处理。理由主要有五个:甲教师的诵读处理机械单一,如长此以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乙教师的处理则
27、形式灵活,丰富多变,将范读、班集体诵读、小组诵读与个人诵读结合起来,因此,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甲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传授者,因此,在诵读时,只注意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使诵读的目标定位于对课文内容的服务上。缺乏个性化的诵读指导使诵读功能大打折扣:乙教师则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引导者。达到了“导而弗牵”的要求通过多种诵读方式的变换以及富有针对性的诵读指导,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逐步掌握诵读的方法。甲教师虽然也采取了配乐诵读的方法,但由于所选曲目在情调上与全诗的意境不相吻合,因此,反而影响了学生的诵读体验与诵读处理;乙教师则采用根据该诗制作的乐曲。因此乐曲的情调与全诗内容与意境吻合因此,强化了诵读的氛围。甲教师的处理虽然进行了下面强化,但都是泛泛而谈。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而且缺乏必要的诵读指导。学生将不能发现自己在诵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诵读能力下降:乙教师不但作了诵读指导。而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性诵读,并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来发现诵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切实掌握诵读的能力,从而使诵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此,诵读不但点燃了学生的情绪,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甲教师的诵读处理缺乏师生沟通的基础,乙教师的处理则能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融合,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