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docx
《《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妇科学课程标准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和特有 疾病防治的临床学科。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 生掌握、熟悉或了解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和常见经、带、胎、产、杂等病的辨证论治。 本课程针灸专业总教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4学时。木门课程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二局部。总论共七章,简要介绍中医妇科学开展史; 系统论述女性的生殖脏器、生理特点和病理的特点;并讨论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 防要点。各论共七章,分别论述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产后病、妇科杂病、 前阴病等基本知识和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教学内容以妇科的基本原
2、理,常见病、多发 病的临床知识为重点。对其中理论难点,要循序渐进,讲深讲透。本课程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系统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 妇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原那么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体正常分娩机制 及异常处理。并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中医妇科学的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正确诊断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对其辩证分型、拟方选药,并具备对 类似病证的鉴别诊断能力。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书写规范的中医妇科门诊 病历和住院病历;能对妇科的局部疑难病证和急危症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诊治。3 .会书写中医妇科规范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会开展女性卫生宣传教育
3、、计划生育 教育、健康指导和卫生保健服务。4 .具备接受继续医学教育、获得更新的妇科相关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目标1 .培养具有执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贯彻国家有关计划生育、妇女保健等方面的政 策和法规的意识。2 .有良好的医疗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关心、体贴患者的医务工作者。4 .具有勤奋好学,刻苦认真的学习精神。总论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范围。了解中医妇科学的开展简史,各个历第五节痛经(附:子宫内膜异位症)教学要求1 .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那么痛”或“不荣那么痛” 为主要病机。其之所以伴随月经周期而发,又与
4、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2 .掌握其定义: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舐,甚至剧 痛晕厥者,称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3 .掌握辨证论治。首当辨识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结合月经 期、量、色、质,伴随病症,舌、脉及素体和病史综合分析。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治法分两步: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及时控 制、缓减疼痛;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标本急缓,主次有序地阶段调治。附: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教学要求1 . 了解内异症的定义、发病机制和主要病理变化。2 .熟悉内异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3 .熟悉内异症的辨证论治。第六节月经前后诸症教学要求1 .
5、熟悉月经前后诸症的病因病机。2 .掌握定义及其辨证论治。经行乳房胀痛(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乳房胀痛的病因病机主要由肝失条达或肝肾失养所致。2 .掌握其辨证论治。实者宜疏肝理气通络,常于经前开始用药;虚者宜滋养肾肝, 并注意平时调治。经行头痛(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头痛的病机。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经行感冒(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感冒的病因病机及其鉴别。2 .掌握经行感冒的定义及辨证论治。经行发热(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发热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经行身痛(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身痛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经行口糜(自学)教学
6、要求1 .熟悉经行口糜的主要病机。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经行泄泻(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泄泻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经行浮肿(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浮肿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经行风疹块(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风疹块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经行吐M (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行吐蚓的主要病机由血热而冲气上逆,迫血妄行所致。2 .掌握其定义。3 .辩证论治。治疗上应本着“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那么,以清热降逆平冲, 引血下行为主,或滋阴降火,或清泄肝胃之火,不可过用苦寒克伐之剂,以免耗伤气血。经行情志异常(自学)教学
7、要求1 .熟悉经行情志异常的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第七节绝经前后诸证教学要求1 .掌握绝经前后诸证的定义: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 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 感、情志不宁等病症,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2 .熟悉其辨证论治。治疗上应注重平调肾中阴阳,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 于温燥,更不可妄用克伐,以免犯虚虚之戒。附:经断复来(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经断复来的定义;2 . 了解其分型及代表方剂。复习思考题1 .试述月经病的辨证要点、治疗原那么?2 .试述痛经发生的主要机理、
8、辨证要点及治疗原那么?3 .何谓治崩三法?试述其临床运用第八章带下病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带下病的定义及辨证论治。熟悉带下病的病因病机。了解带下病的预防与调摄。2 .能力目标 能对带下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辨证论治。带下过多(附:阴道炎、宫颈炎)教学要求1 .掌握带下过多的定义: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 有局部及全身病症者。2 .掌握病因病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湿 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3 .掌握辨证论治。4 .熟悉阴道炎,宫颈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带下过少教学要求1 .熟悉带下过少的病因病机是阴液缺乏,不能润泽阴户。肝肾亏损、血枯
9、瘀阻是导 致带下过少的主要原因。2 .掌握带下过少的定义3 .掌握辨证论治。治疗重在滋补肾之阴精,佐以养血、化瘀等。用药不可肆意攻伐, 过用辛燥苦寒之品,以免耗津伤阴,犯虚虚之戒。复习思考题1 .带下病各证型的主证,治那么,方药是什么?2 .完带汤出于何书?说明其药味组成与功用适用于何病证。第九章妊娠病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熟悉妊娠病的定义及妊娠期常见疾病及总的病因病机。掌握妊娠病的 总治那么及用药宜忌。掌握常见妊娠病的定义、常见证型、诊断、辨证论治和治疗原那么; 常见证型的主证、治法和方药。熟悉常见妊娠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和治疗原那么。了 解妊娠病的预防与调摄。2 .能力目标 能运用中医
10、基本知识和理论对妊娠期间的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或 结合西医学有关知识和技能对某些病证配合治疗。会诊断和初步处理异位妊娠、堕胎、 小产、子晕、子痫等病证的急症;会使用中医的转胎方法纠正胎位。第一节妊娠恶阻教学要求1 .熟悉妊娠恶阻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2 .掌握其定义。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人即吐者,称为“恶阻”。 正如胎产心法云:“恶阻者,谓有胎气,恶心阻其饮食也”。3 .掌握辩证论治。恶阻的辨证主要根据呕吐物的性状和患者的口感,结合全身情况、 舌脉综合分析,辨其虚实。恶阻的治疗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服药方法以少量多 次呷服为宜。并应注意饮食和情志的调节。第
11、二节妊娠腹痛教学要求1 .熟悉妊娠腹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郁、血瘀、血虚、虚寒,以致胞脉、胞络阻 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那么痛”或“不荣那么痛”。2 .掌握其定义。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亦 名“胞阻”。3 .掌握临床诊断。应与能引起腹痛的其他妊娠疾病和发生于妊娠期间的内、外科性 腹痛疾病相鉴别。4 .掌握辨证论治。治疗应本着虚那么补之,实那么行之的原那么,以调理气血为主,佐以 补肾安胎。假设病情开展,出现胎动不安或堕胎、小产时,那么须按胎动不安或堕胎、小产 处理。第三节异位妊娠教学要求1 .熟悉异位妊娠的病因病机。慢性输卵管炎是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2
12、 .掌握其定义: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3 .掌握诊断、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有停经、阴道不规那么出血、腹痛及相关体征、妇科检查、尿妊娠试验、B超、后穹窿穿刺可明确诊断。本病应与妊娠腹痛、 胎动不安、黄体破裂、急性兰尾炎等相鉴别。4 .掌握分期论治。治疗始终以活血化瘀为主。5 .了解异位妊娠的治疗新进展。第四节胎漏、胎动不安教学要求1 .熟悉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转归及预后。2 .掌握其定义。注意胎漏与胎动不安的区别,同是是堕胎、小产的先兆,西医称之 为“先兆流产”。3 .掌握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关键诊查胚胎是否存活。故本病应与流 产各病之间相鉴别,还
13、要与异位妊娠和葡萄胎相鉴别。4 .掌握辨证论治。本病首辨胎元未殒或已殒,胎元未殒宜保,按本病辨证论治;胎 元已殒那么应去胎,按堕胎、小产处理。5 .了解近代研究进展。第五节堕胎、小产、滑胎教学要求1 .熟悉堕胎、小产、滑胎的定义。与西医学相关病名的关系。2 .讲清堕胎、小产、滑胎的病因病机和常见证型。3 .扼要讲述堕胎、小产、滑胎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那么。4 .重点讲授滑胎的脾胃虚弱、气血两虚证型的主证、治法和方药。5 .简介堕胎、小产、滑胎的预防与调摄第六节胎萎不长(自学)教学要求1 . 了解胎萎不长的病因病机和转归。2 .掌握胎萎不长的定义、诊断和辨证论治。第七节子满(自学)教学要求1 .熟
14、悉子满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第八节子肿、子晕、子痫教学要求1 .熟悉子肿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泛溢肌肤;或胎气壅阻、气 滞水停,均可发为子肿。2 .掌握其诊断。以妊娠中、晚期出现肢体、面目浮肿为特点。注意与妊娠合并慢性 肾炎、妊娠合并心脏病相鉴别3 .掌握辩证论治。治疗应本着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那么,以运化水湿为主,适当加入 养血安胎之品,慎用温燥、寒凉、峻下、滑利之品,择用皮类利水药,以免伤胎。子晕教学要求1 .熟悉子晕的病因病机。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阴血缺乏、肝阳上亢或痰浊上扰。 常见病因为阴虚肝旺、脾虚肝旺和气血虚弱。2 .掌握其诊断。以妊
15、娠期孕妇自觉眩晕为主要特征。临床应检查血压、尿蛋白、水 肿以辨病情轻重。3 .掌握辨证论治。本虚标实证。治宜育阴潜阳,随证选加滋阴、化痰、补益气血之 品,慎用温阳助火之剂,以免助风火之邪。应住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镇静、降压, 中药加强育阴平肝潜阳之功。做好床边护理,防止发为子痫。子痫教学要求1 .熟悉子痫多由子肿、子晕病情加重开展而来,危及母胎生命。注意病机的内在联 系。2 .掌握子痫的诊断。本病诊断是在子肿、子晕基础上检查有水肿、蛋白尿、高血压 并 有头痛。视物不清,胸闷等自觉病症,一触即发抽搐便是。但要与癫痫相鉴别。3 .掌握辩证论治以及防重于治的原那么。子肿、子晕(先兆子痫)、子痫,
16、可视为同一 疾病的不同阶段,首先是子肿、子晕,为中药治疗的有效时期,假设此时治疗不及时,病 情进一步开展,可出现先兆子痫,稍有不慎,一触即发为子痫。子痫一旦发作,需中西 医结合治疗,假设治疗及时,处理得当,可控制抽搐,母子可能平安;假设抽搐反复发作, 抽搐时间长,往往预后不良。第十节难产(附:纠正胎位)(自学)教学要求掌握难产的定义及辨证论治。复习思考题1 .妊娠病的治疗原那么是什么?孕期用药应该注意什么?2 .试述妊娠恶阻的病因病机治疗原那么及各证型的辨证治疗。3 .输卵管妊娠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4 .试述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及诊断要点5 .试述胎漏、胎动不安各证型的证治6 .简述妊
17、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胎死不下、滑胎的临床特点?第十章产后病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产后病的定义、范围、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原那么和用药禁忌。 掌握产后血晕、产后发热、产后腹痛、恶露不绝、产后身痛的定义及临床特征,诊断要 点与鉴别诊断;常见证型的主证、治法和方药。熟悉产后痉证、产后大便难、产后排尿 异常、产后汗证、缺乳、乳汁自出的定义及临床特征;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常见证型 的主证、治法和方药。熟悉上述各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和治疗原那么。了解上述各 病证的预防与调摄。2 .能力目标 能运用中医基本知识和理论对产后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或结合西 医学有关知识和技能对某些病证
18、配合治疗。会诊断和初步处理产后血晕、产后子宫复旧 不全的急症。教学要求1 .熟悉产后病的发病机理。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以多 虚多瘀为特点。2 .熟悉诊断方法:四诊、八纲、“三审”,了解产妇体质,产前、产时、产后情况, 参以脉证,必要时配合妇科检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3 .熟悉治疗原那么。根据多虚多瘀的病机,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 那么。4 .掌握产后常见病的定义。第一节产后血晕教学要求1 .熟悉产后血晕的病因病机。分虚实两端,虚者阴血暴亡,气随血脱;实者瘀阻气 逆、上闭心胸。2 .掌握其定义。3 .掌握中
19、西医应急处理。结合西医有关“产后出血”的原因,即子宫收缩乏力、胎 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抢救。4 .掌握辨证论治。虚者为脱证,一般多见于产后大出血。实者为闭证。临证时需配 合实验室等各项检查,明确病因,分别处理。5 .认识产后血晕危及生命。第二节产后发热教学要求1 .熟悉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2 .掌握其定义3 .掌握辨证论治。其中感染邪毒证为产后发热之重症、危症,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4 .充分认识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最急最重,危及生命。本病感染邪毒型发热,类似 于西医学的产褥感染,是产褥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危急重症,至今仍为产妇死亡 的重要原因之一。5 .了解产后
20、发热的追踪,防止后遗产后身痛等疾。第三节产后腹痛(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产后腹痛的病因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迟滞而痛。产后腹痛的发生与新产 后子宫缩复及产妇身体状态密切相关。常见的病因为气血两虚、瘀滞子宫。2 .掌握其定义及辨证论治。产后腹痛辨证以腹痛的性质,恶露的量、色、质、气味 的变化为主,结合兼症、舌脉辨其虚实。本病治疗以补虚化瘀,调畅气血为主。第四节产后恶露不绝教学要求1 .熟悉产后恶露不绝的病因病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冲任失固,气血运行失常。常 见的有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或瘀血内阻,血不归经;抑或热扰冲任,迫血下行。2 .掌握其定义: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沥不尽者,称“
21、产后恶露不绝”。 又称“恶露不尽”、“恶露不止”。3 .掌握辨证论治。本病首在根据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等辨其寒、热、虚、实。 治疗应虚者补之,热者清之,瘀者攻之,并随证选加相应止血药标木同治。第五节产后身痛(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产后身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产后虚损未复,风寒湿邪乘虚入侵机体,使气 血凝滞,或经脉失养而作痛。2 .掌握产后身痛的定义: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 着者,称为“产后身痛”。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痛 风”,俗称“产后风”3 .掌握其辨证论治。本病辨证首以疼痛的部位、性质为主要依据,结合兼证与舌脉。 治疗当以
22、养血益气补肾为主,兼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养血之中,应佐以理气通络之品以 标本同治;祛邪之时,当配养血补虚之药以助祛邪而不伤正。第六节产后大便难(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产后大便难的病因病机。2 .掌握产后大便难的定义及辨证论治。第七节产后汗证(自学)教学要求1 . 了解产后汗证的历史沿革。2 .熟悉产后汗证的病因病机及转归。3 .掌握其定义、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第八节缺 乳(自学)教学要求1 .熟悉缺乳的病因病机。缺乳的主要病机为乳汁生化缺乏或乳络不畅。2 .掌握其定义: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者,称“缺乳,又称产 后乳汁不行”。3 .掌握辨证论治。本病应根据乳汁清稀或稠、乳房
23、有无胀痛,结合舌脉及其他病症史时期的主要著作。2.能力目标能初步分辨妇科疾病和其他疾病。能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著作, 查阅有关理论依据。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与特点教学要求1 .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定义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 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2 .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学术特点是理论具有特色、病种妇女特有、内治突出“调”宇、 外治重视局部、强调节欲以防病。3 .了解中医妇科学的范围主要是女性生殖器官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断、辨 证、治疗大法和经、带、胎、产、杂病的论治。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开展简史教学要求1. 了解中医妇科学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妇科学 中医 妇科 课程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