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22课,三国鼎立] .docx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22课,三国鼎立]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22课,三国鼎立] .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22课,三国鼎立 第22课 三国鼎立湖北省教学探讨室高级老师 原铁生(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驾驭: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严峻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生活带来了灾难,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曹操和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们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都作出了肯定的贡献。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马钧独创的翻车,在当时世界上是一种最先进的浇灌工具。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曹操和诸葛亮,辨清某些正统观念和把诸葛亮神化的错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在第15课中,大家学习了“黄巾起义”,哪位同学能谈谈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于哪一年?它的
2、后果是什么?2导入新课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腐朽的东汉王朝趋于瓦解而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吏乘机扩大自己的军队,甚至公开举兵反汉,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从今,我国历史自秦以来400多年的统一局面结束,起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其次阶段,共约370年的历史。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我国封建国家第一次出现大分裂;二是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22课至27课就是写的这一历史时期的内容。3讲授新课今日先学习第22课三国鼎立(板书课题)(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鼎立”?“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然后老师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就是三个国家三分天下,并使这种局面
3、相对稳定。)(请一位同学先将课文前的导言朗读一遍)从导言中可知本课要学习两位大家都非常熟识的历史人物棗曹操和诸葛亮,原委应当怎样正确相识和评价他们?这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曹操是怎样通过官渡之战统一北方的。一、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随着黄巾起义的失败,各地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混战不休,最终经过一番兼并斗争,在全国渐渐形成了下面几个重要的军事集团:袁绍占有冀、青、并三州(含河北中部、山东东北部、山西),曹操占据兖、豫二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刘璋占有益州(今四川),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以南地区),还有立足未稳的刘备先后依附于曹操
4、、袁绍、刘表等。2曹操势力的发展壮大在各国军事集团的混战中,黄河中下游地区最终被袁绍和曹操两大军事集团所占据。当时袁绍的实力特别雄厚。然而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气,在战胜青州的黄巾军后,选其精锐,将他们编为“青州兵”。曹操正是主要依靠这支力气,顺应人民渴望安定结束战乱的要求,完成北方的统一(出示曹操彩色画像或指引学生看课本131页的插图)。曹操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杰出的政治家,在完成统一北方的事业中,他主要实行了两方面的措施: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当时东汉的皇帝是汉献帝,他虽然是个傀儡,但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曹操知道只要把汉献帝限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用它的
5、名义来发号施令。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把汉献帝和文武大臣一起劫持到许昌,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东汉时期选择官吏,一是看出身门第,二是看封建道德。曹操则不以此作为用人标准,而且是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身边的第一谋臣荀彧就是平民出身。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四周“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经济上:实行屯田,嘉奖农耕当时由于农业生产遭到斗争的破坏,广阔农夫流离失所,很多军事集团往往因为军粮不足而崩溃瓦解。在这种状况下,只有复原和发展生产,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接受部下的建议,招募流民在许昌旁边屯田。屯田的农夫按军事编制组织起
6、来,几十人一屯。这样,使大批流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来,很多荒芜的农田又种上了庄稼,屯田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以后接着向各地推广。由于屯田农夫可以不负担兵役和徭役,而且有了安定的生活,所以他们的生产主动性比较高。除了民屯外还有军屯,屯田的兵士按原来的建制,5里一营,每营60人,平常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从而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经过推行屯田,曹操的势力得到发展壮大,渐渐成为在北方仅次于袁绍的军事集团。曹操有了皇帝为他发号令,又有大批文臣武将的辅佐,还有充分的军粮,于是打算同北方最强大的袁绍决一死战。3官渡之战(展示官渡之战图,指图讲解并描述)官渡之战
7、前,袁绍的地盘和实力都超过曹操。公元200年袁绍率兵10万南下,企图一举歼灭曹操。曹操仅2万兵力迎击袁绍。袁绍的大军到达黄河北岸的黎阳,从这里派大将颜良率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津。曹操自知兵力远远不及袁绍,确定采纳“声东击西”的策略,亲自率军到白马津西边的延津,佯装要从这里渡河北击的假象。袁绍中计,将大军西调,打算堵击曹军。曹操马上派兵急救白马,由于颜良没有防备,结果被曹军打得大败,颜良本人也被杀死。袁绍没有冷静分析形势,依仗兵多粮足,下令全军渡过黄河直扑延津。曹军一边撤退,一边有意把辎重财物等丢弃在路上,让袁军四处抢夺,乘其大乱时曹军反击,其次次又战胜袁军。白马、延津两战,曹操只是取得了两次局
8、部的成功,袁绍的力气仍旧大于曹操。曹操确定诱敌深化,主动退到官渡一线,双方在官渡相持达半年之久。曹操自知兵少粮缺,不能拖延,正感犯难时,袁绍谋士许攸前来投奔,密告袁绍在乌巢屯粮状况,建议马上偷袭。曹操连夜亲率精兵5000,假装袁军,直插敌人后方的乌巢,焚毁全部军粮。官渡前线的袁军闻讯大乱,曹操全军进击,乘胜歼灭袁军7万人,袁绍只带着800多骑兵逃过黄河,从今一蹶不振,两年后忧愤而死。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闻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大家看132页右下角框内的那道题,谁能回答?(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官渡之战后,曹操又用了几年时间肃清袁军残余势力,到207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通过“官渡之战”一目的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2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22课 三国鼎立 16 三国鼎立 教案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