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情感传递者——古诗教学中的电教多媒体-语文-论文中心_10013.doc





《美的情感传递者——古诗教学中的电教多媒体-语文-论文中心_100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的情感传递者——古诗教学中的电教多媒体-语文-论文中心_10013.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的情感传递者古诗教学中的电教多媒体-语文-论文中心标签:来源贵溪冶炼厂小学饶春梅摘要:作为“美的情感传递者电教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创设诗境、让学生感知整体美;可以帮助学生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还有助于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情感美;更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训练表达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关 键 词:美古诗 电教多媒体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利之举。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
2、深邃。但因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藏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 ,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几年来随着科技的日益开展,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我发现假设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一、创设诗境、感知整体美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
3、的思想感情。1、画面展示意境法。诗主要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才能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事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不难发现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庐山的山、水及由景产生的联想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故此根据诗意我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
4、,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这意境是多么美啊!教学时诗画对照,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也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我在教学?所见?、?绝句?、?小池?等古诗时,鼓励学生为其配画。在创作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作画,一张张充满童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通过为诗作画,不仅调节了教学气氛,加深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2、音乐感受意境法。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
5、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清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时,诗人与故友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久久不肯离去,虽然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
6、间又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让学生欣赏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气氛。再如教学?泊船瓜洲?时,可放一段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微微闭眼,凝神细听,遥想江南的名山秀水,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法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二、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
7、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我先提问:“绿字是什么意思?诗人用“绿字有何精妙之处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美景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
8、可挡的盎然生机。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耳脑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假设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同学观看录像,让学生形象感知古诗中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们从录像中瀑布的壮丽
9、景象和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作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再现的是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的景象,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根本掌握读的技巧的根底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
10、受到了美的熏陶。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四、启发想象,训练表达美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的表达美感提供了天地。在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第一句时,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之中。又如在让学生领会三
11、、四两行诗境时,我关掉录像声音,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提问:“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美极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这样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美的景象。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电教多媒体这一“美的情感传递者把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古诗教学的效果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局部,是
12、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 法理解词语,及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工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屡次反复才能完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根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 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 。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
13、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 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标准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 :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哀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 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 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拟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 比拟、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情感 传递 古诗 教学 中的 电教 多媒体 语文 论文 中心 _100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