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secret10545.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学专题—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secret1054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secret10545.docx(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软基处理1.1填方路堤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 形成原因 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 2 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3 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 4 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5 软基处理质量未达设计要求。 6 桩未打穿软弱层。 防治措施 1 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 粉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 机密随时应进行反插。 4挤密碎石桩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5 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1.2 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 形成原因 1
2、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 2 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 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4 纵向半填半挖处处理不当。 防治措施 1 应认真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底暗沟、暗塘。 2 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 提高路基压实度。 4 纵向半填半挖处严格案设计规范要求施工。1.3 路基出现滑列面 形成原因 1 基底存在软土且软土厚度不均匀。 2 淤泥清除换填不彻底。 3 换土速度过快。 4 半填半挖处处理不当。 防治措施 1 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 2 加强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 半填半挖处严格
3、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 2 路 基 2.1 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形成原因1 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 最佳含水量较多。2 高塑性粘土“沙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 翻晒、拌合不均匀。 4 碾压层不存在软弱层。 防治措施 1 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 高塑性粘土性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沙化”。 3 对产生“弹簧”的部位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2.2 路基压实度不够 形成原因 1 碾压遍数不够。 2 压路机质量偏小。 3 松铺厚度过大。 4 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5 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 防治措施 1 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4、。 2 采用震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3 每层松铺厚度不应大于设计规范要求。 4 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有重叠。 5 路基土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是进行碾压。2.3 路基积水严重 形成原因 1 路基表面不平衡。 2 路基表面未设横坡或出现倒坡。 防治措施 1 路基压实前应整平。 2 路基表面应设横坡。2.4 路基边坡被冲刷 形成原因 1 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 2 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梗。 3 每次雨水冲刷后未及时修补路基。 4 边坡未植草防护。 防治措施 1 消坡后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 2 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梗和排水沟。 3 应及时填平冲沟。2.5 压实
5、层表面松散 形成原因 1 施工路段偏长,拌合、粉碎、压实机具不足。 2 粉碎、拌合后未及时碾压表层失水过多。 3 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过多。 防治措施 1 确保压实土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偏差值在规定范围内。 2 适当洒水后重新进行拌合碾压。2.6 路基表面网状裂缝 形成原因 1 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 2 碾压时含水量偏大,且未能及时覆土。 3 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 防治措施 1 采用合格的填料,或采取掺灰处理。 2 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料填筑路基,确保压实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3 加强防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 4 认真进行施工组织安排。2.7 路基表面起
6、皮 形成原因 1 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不均匀且失水过多。 2 为调整高程而贴补薄层。 3 碾压机具不足,碾压不及时,未配置胶轮压路机。 防治措施 1 确保压实层的含水量均匀且与最佳含水量偏差值在规定范围内。 2 认真进行施工组织计划,配备足够合适的机具保证翻晒均匀、碾压及时。2.8 路基表面出现放炮 形成原因 石灰消解不充分。 防治措施 石灰应在使用前710天进行充分消解并过10mm筛。2.9 路基压实度超密 形成原因1. 未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误差较大。2. 路基填料不均匀。3. 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功偏大。防治措施1. 在取土坑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不同土样应分
7、别进行标准击实试验。2. 选择均匀的填料。2.10 路基灰土灰灰剂量不均匀形成原因1.路基土的砂化不充分。2.路基渗灰未按工艺要求划格洒灰。3.拌合不均匀。防治措施1. 液限较大粘性土应充分砂化。2. 应严格按掺灰路基施工工艺进行洒灰、粉碎拌合,采用稳定土拌合机进行拌合。2.11路基灰土灰剂量不足 形成原因1. 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未按规定打格撒灰。2. 石灰堆放时间过长;或拌合碾压不及时。3. 较长时间堆放的石灰未覆盖。防治措施1. 确保石灰的掺量。2. 石灰消解后要在7-10天内及时用完。3. 堆放时间过长的石灰,应事先用采条布或土覆盖,使用前重新测定其有效钙镁含量,必要时重新调整掺灰剂量。
8、4. 洒灰后应及时拌合碾压。2.12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 形成原因1. 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2. 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实行超宽填筑或超宽值不够。防治措施1. 路基按设计要求超宽填筑。2. 控制碾压工艺,压路机一定要行驶到路基边缘。 3路面工程3.1路面底基层二灰土抗压强度不合格形成原因1 石灰剂量不足,石灰等级较低,粘土粉碎不够,拌合不均匀。2 二灰土抗压试件制备不标准,高度超标,密度较小。3 试件养护温度湿度不符合要求,养护期间是失水过多。防治措施1 实际是石灰剂量应比设计计量高出0.51.0个百分点。2 采用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较高的石灰,并充分消解。3 土块粉碎至规定尺寸,拌合应均匀。4 二灰
9、土试件高度误差应在0.2mm范围内。5 试件应用塑料膜裹覆养生,养生温度湿度应在规定范围内。 二灰土底基表面起皮 形成原因 1 二灰土含水量过大或过小。 2 二灰土表层失水过多,未及时碾压。 3 碾压未按先轻后重的原则。 4 二灰土拌合不均匀。 防治措施 1 二灰土的含水量宜大于最佳含水量1%开始碾压,斌及时压实。 2 及时清除粘附在压路机轮上的二灰土, 并清除出路面以外。 3 应按先轻后重的碾压程序逐步压实。 4 对表面起皮层应清除出路面以外,标高用基层补足,也可及时刨松厚度不小于10cm打碎洒水拌匀后再压实。 5 严格按放样先施工,不得采用贴补薄层的方法补足高程。3.13 二灰土表面松散
10、形成原因 1 二灰土表层含水量较低,不能压实。 2 二灰土表层冻坏松散。 3 冬季覆盖土内水分下渗,使底基层表面吸水而涨松。 4 灰剂量不足或失效。 防治措施 1 高温干燥气候,碾压过程应适当洒水。 2 做好二灰土过冬的防冻措施。 3 可采用含水量较小、透水性小的土作为覆盖层,且碾压密实。 二灰土表面开裂 形成原因 1 碾压含水量过大。 2 用土塑性指数过高。 3 地基沉降尚未稳定,地基沉降不均匀。 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 2 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料或铺筑二灰土底基层,采用二次掺灰的办法降低土的塑性指数。 3 地基沉降速率连续两个月不大于5mm/月时再施工底基层。4 裂缝处应加铺土
11、工格栅或土工织物后再施工基层。 二灰土表面放炮形成原因1 二灰土底基层碾压完毕尚有过火石灰未消解。2 消解石灰未按规定过筛。防治措施1 生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洒水充分消解。2 消解石灰必须通过10mm筛后才能使用。3.2 路面基层 二灰碎石抗压强度不合格形成原因1 石灰剂量不足。2 石灰等级较低。3 二灰碎石抗压试件制备不标准。4 未能保湿养护。5 粉煤灰质量不符合要求。6 二灰碎石拌合不均匀。7 二灰碎石成型后养护温度偏低。防治措施1 施工中石灰剂量应较设计值高0.5-1.0个百分点。2选用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高的石灰(级以上)。3添加12%的水泥。4石灰应充分消解,通过10筛。5提高二灰碎石拌
12、合均匀性并及时成型试件。6成型后及时洒水养护,保湿养护应不少于7天。7尽可能在气温较高时施工。二灰碎石压实度不符合要求 形成原因 1含水量不符合要求。 2压路机质量较小,碾压变数不够,局部漏压。 3二灰碎石拌合不均匀,局部粉煤灰偏多,骨料偏少。 4靠近中央分隔带加宽不够。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二灰碎石混合拌料和过程中含水量,使碾压前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2采用重型压路机反复碾压,按试铺路段碾压遍数直到压实度符合规定为止。 3提高二灰碎石拌合均匀性。 4中央分隔带处加宽值要满足施工设计规范要求。二灰碎石压实度不均匀 形成原因 1二灰碎石配合比和含水量不均匀。 2二灰碎石碾压变数不一致,局部漏压
13、。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各料仓喂料速度和加水量,做到配料准确,含水量符合规定。 2控制碾压变数,均匀碾压。二灰碎石基层摊铺离析 形成原因 1二灰碎石运到摊铺现场已经离析。 2二灰碎石骨料含量偏高,超过85%,骨料最大粒径超过设计要求。 3 摊铺机工作状态不佳。 防治措施 1 按设计配合比拌制二灰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应在设计级配范围以内 2 成品料堆应经常铲平,避免形成锥体粗料流向堆底。 3 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状态,螺旋布料器中混合料面应呈与路面平行的平面,并将布料器掩盖。 二灰碎石基层开裂 形成原因1 二灰碎石混合料中二灰比例偏大;集料级配中细料偏多。2 二灰碎石碾压时含水量偏大。3 成型温度
14、较高,强度形成较快。4 碎石中含泥量较高。5 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6 养护不及时。防治措施1 优化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合料,选择合格的集料。2 控制碾压时含水量不超出允许范围。3 待沉降稳定后再铺筑基层。4 对已开裂的基层应加铺玻纤网加固,对纵向裂缝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跨缝加固,防止裂缝对沥青面层反射影响。二灰碎石表面放炮 形成原因 1 石灰未充分消解。 2石灰未过筛或筛孔尺寸过大。 防治措施 1 石灰使用前应充分消解,必须在施工前7-10 天加水充分消解。 2 消解石灰应通过10mm筛后才能使用。 3 保证碾压时的含水量。 二灰碎石表面松散 形成原因 1
15、二灰碎石表面水分蒸发,含水量偏低,无法碾压成型。 2 二灰碎石保湿养护不足,表面未成型。 3 二灰碎石表层被冻坏。 防治措施 1 在气温高、相对湿度较小的时期施工,在碾压过程中应适当洒水,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压实。 2 对过冬的二灰碎石应采取各种防冻措施,防止表层被冻坏。 3及时洒水养护,保证表面形成强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形成原因1水泥剂量偏大。2碎石级配中细料偏多。3基层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偏大。4养护不及时。5养护结束后未及时铺筑封层。防治措施1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应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剂量。2碎石级配应接近要求级配范围中值。3加水应严格控制。4养生结束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5宜在春末和
16、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工期的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在第一次重冻冰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比不并且基层表面在冬季上冻前应做好覆盖层(下封层或摊铺下面层或覆盖层)基层厚度不均匀 形成原因 1二灰土表面高程超高。 2二灰碎石摊铺的钢丝设置放样误差过大。 3松铺系数不均匀。 防治措施 1对二灰土底基层按标准进行检测验收。 2控制摊铺厚度钢丝的设置,对其高程应进行复核。3.3沥青路面下封层下封层与基层表面不粘结形成原因1基层表面浮灰未清扫干净。2乳化沥青破乳凝结速度太快。3乳化沥青的基质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太差。4不按规定的施工工艺施工。防治措施1二灰碎石表面应进行清扫、水洗、风吹等工序清除基层表面浮
17、灰和杂物。2 对乳化沥青进行破乳速度试验,选择慢凝乳化沥青。3 对乳化沥青进行与石料粘附性试验,选择与石料粘附性好的优质乳化沥青。4 适当增加轮胎压路机对下封层的辗压遍数。 下封层脱落 形成原因 1 下封层被行使车辆轮胎粘结而脱落。2 下封层未能将水封住。3二灰碎石基层表面受冻害。防治措施1 加强养护,下封层施工结束一周内禁止各种车辆行驶。2 采取各种防冻措施,避免下封层过冬而破坏。3 提高二灰碎石施工质量。基层外露 形成原因1 下封层乳化沥青喷洒量过少或漏洒。2。下封层矿料铺撒量过少,被行驶车轮粘走。防治措施1 控制乳化沥青喷洒数量在合格范围内,漏洒处应补洒乳化沥青。2矿料撒铺量应足够或稍多
18、,在铺下面层前清扫回收再利用。 下封层渗水 形成原因1 下封层乳化沥青喷洒量过少或喷洒不均匀。2 基质沥青针入度过大,标号过低,不能形成完整封层。防治措施1 喷洒乳化沥青量在设计范围内,接缝搭接好,不漏喷,做到均匀洒布。3.4 路缘石工程路缘石折断或缺角破损形成原因1 预制钢模变形。2 砼强度偏低。3运输路缘石时野蛮装卸,将缘石摔断。防治措施1注意模板的拼装及接缝的处理。2 禁止使用破损折断的路缘石,折断缘石应废弃。3 禁止野蛮装卸缘石。4 提高砼预制强度。 路缘石预制尺寸不一,光洁度差形成原因1 预制钢模质量差,尺寸不一。2 砼配合比不合理,振捣不够。3 养护不足。防治措施1 严格钢模制作,
19、保证每个钢模尺寸一致,形状一致。2 选择合理的砼配合比,加强振捣,认真养护。 路缘石色差大 形成原因1 石料和水泥不均匀。2 脱模剂质量差。3 钢模表面除锈不彻底。防治措施1应将钢模表面除锈,采用干净的脱模剂,批量生产。2采用同一品种、同一厂家的水泥和石料。3 养护和运输时注意不受污染。 路缘石砌筑不合格形成原因1 未严格放样,拉线砌筑。2 路缘石下砂浆不饱满,块与块间的平顺性未调整到位。3 缝宽不一致,勾缝质量差。防治措施1 先用经纬仪放样,后拉线砌筑。2 应先坐浆后刮浆砌路缘石及勾缝,保证块与块平顺,缝宽一致。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目测检查,及时调整路缘石。3.5 路面面层 路面面层离析形成
20、原因1 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与铺面厚度之间比例不匹配。2 沥青混合料级配不佳。3 混合料拌合不均匀,运输中发生离析。4 摊铺机工作状况不佳,未采用二台摊铺机。防治措施1 适当选择小一级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沥青混合料,以与铺面厚度相适应。2适当调整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使稍粗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上限,较细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下限。3运料装料时应分至少三次装料,避免形成一个锥体使粗集料滚到锥底。4摊铺机调整到最佳状态,熨平板前料门开度应与集料最大粒径相适应,螺旋布料器上的高度应基本一致,料面应高出螺旋布料器23以上。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合格形成原因1沥青混合料级配差。2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够。3压路机质量小.压
21、实遍数不够。4压路机未走到边缘。5标准密度不够。防治措施1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良好级配。2做好保温粗措施,确保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低于规定要求。3选用符合要求的压路机压实,压实遍数符合规定。4当采用埋置式路缘石时,路缘石应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安装完毕,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且紧靠路缘石碾压;当采取铺筑式路缘石时,可以耙子将边缘的混合料稍稍耙高,然后将压路机的外侧轮伸出边缘10mm左右碾压,也可在边缘先空出宽30-40cm,待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位于已压实过的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减少边缘向外推移。5严格马歇尔试验,保证马歇尔标准密度的准确性。3.5.3 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均匀形成原因1 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公路工程 质量 通病 防治 手册 secret1054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