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新闻细节运用看记者编辑采编能力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电视新闻细节运用看记者编辑采编能力培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电视新闻细节运用看记者编辑采编能力培养田立【内容Summary本文阐述了细节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作用,总结了处理好电 视新闻细节的基本方法,进而提出了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四大采编能力。Key细节;好作品;好记者;素养;采编能力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细节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对细节挖掘够不够、处理好不好往往是影响电视新闻节目好看不好看的一 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细节的特性和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如何充 分挖掘到更多的细节、把细节合情合理放大到极致、结合受众收视心理合理使 用好细节,乃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辞海中关于“细节”做了这样的定义:“细腻地描
2、绘人物性格、事件亵 展、场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场境和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由许多细节描写所组成;细节描写要具有真实性,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 何为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进步过程中最重要最显著的群体特点,好奇心是 人类学习、探索、发现的需求,好奇心驱动了人类社会各种新的可能性的产 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无感”这个词成为了很多人的口头禅,但做 新闻的人必须远离这个词语,否那么面对新闻事实就会“熟视无睹”。作为评判 标准更为感性的“记者”这个职业,笔者以为有两样东西是成为好记者的必备 条件,那就是“好奇心”和“激情”。好奇心让记者有了开掘选题的动力,激 情会促使记者用心去完
3、成选题。不然,即使采编出了一些形式上很美的新闻作 品,也是“美那么美矣,没有灵魂”。好奇心哪里来?好记者对事物充满好奇, 即使这些事物与己无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来说,只有感兴趣,人们 才会对“事不关己”的人和事进行深入并长期的了解,因此记者的天性就是要 让自己兴趣广泛,对大千世界各种事物满怀好奇。哥伦比亚知名记者贝特 斯阿伦曾说,“新闻工作能够使你保持年轻,我们干这行是因为我们好管闲 事、好奇、好生气。我们希望改变世界。如果你失去这种锐气,那么一周要干 90个钟点的活,家庭生活搞得一团糟以及诸如此类的事,那对你来说就太难 了。”(二)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人们常说,“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
4、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新闻是善于发现的 产物。所谓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方式,看到和找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事物 或现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观察的意识和观察的能力,因为观察是发现新 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规律的一个重要方式。电视新闻记者虽不会出现报 社记者不到现场就可以凭空采写出新闻的情况,但如果不会观察,缺乏观察意 识,即使身在现场也一无所获。在现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生活远比想象要 丰富,因此更需要我们瞪大眼睛,让脑子充分转动起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通过细致深入的观察,发现新闻事实中显著的变化和不易发觉的变化、共同 点、特殊处、问题和突出的亮点等。常说的新闻敏感,就是要建立在观察意识 基础
5、上,如果记者没有养成观察意识,所谓的新闻敏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 本之木。可以这么说,记者的新闻敏感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观察就要像 名中医一样,要“望、闻、问、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 到的通过声画的组合以及后期的编辑加工,真实而生动的呈现出来,这就可以 很好地让读者观看后自然地得出结论,从而让新闻节目起到有效的说服作用。(三)一身广博的学识广博的知识和阅历对记者来说是从事新闻这个工作的基础,具备广博学识的记 者,会制作出生动好看的电视新闻作品,也最有可能触及新闻事实的本质。笔者认为,具备广博学识的电视新闻记者,首先应该成为一名行家,要熟练掌 握新闻工作技术,新闻业务知识了
6、然于心,新闻业务流程应对自如,也就是要 具备熟练的采访能力、得体的出镜能力、娴熟的现场抢拍能力、流畅的文字与 视听表达能力等。其次应该成为一名杂家,记者应该成为万事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文、 科学、生活等方面的知识都应该略知一二。“谁的知识最多,谁就看到得最 多”。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说明,人们在接受外来信息时,绝不会让各种信息杂 乱无章、互不相关地进入大脑,而是立即组织起来,赋予意义。名记者享有“千里眼”“顺风耳”美名,就是因为其拥有丰富知识。假设是对各种知识都有 所储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就能触动其敏感的神经,让记者能够及时准确 地判断出哪些是有价值的新闻材料,久而久之,就会感到新闻得来
7、全不费功 夫,非常得心应手。再次就是应该成为一名专家,”新闻工作者同时也需要对其所报道的领域有深 入的了解,即学科能力。只有拥有足够学科能力的新闻工作者才能准确判断各 类事件的新闻价值,才能对事件的参与者提出深思熟虑的问题,才能找到最合 适的专家,才能不被一些非专业的因素影响其决策判断。”这充分说明了记 者成为专家的必要性,笔者所在的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近年来积极推进专 家型记者、编辑、主持人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记者编辑们一边 采编实践,一边加强学习,努力充实有关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信 息化教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专业领域采访分工,密切与教育行政部 门、各级各类学校
8、等的联系,大家的专业知识普遍得到了深化提高,局部记者 在相关教育专业领域掌握了较为广博的学识,在受邀参加一些单位的讲座时, 其对教育政策的深入理解、对教育专业知识的广泛把握以及对相关专业领域的 独到见解,深受听众的好评。其采编的作品的深度与广度也与日俱增。“不积比步,无以至千里。”广博的学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平时的 学习和实践,只要平时用心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努力领会,日积月累,终会 有成。(四)一种守正出奇的思维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袁小平提出要用“守正出奇”的思维采编播好教育电视新 闻。这种思维非常符合当今新闻的开展态势,特别是对以教育报道为己任的中 国教育电视台新闻工作指出了一条弯道
9、超车的开展路径。守正,就是要扎扎实 实做好内容,尽管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浪潮催生的媒体融合时代,但产 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新闻采访专业主义范式依旧是记者编辑需要坚守的正 道,深入现场一线观察、聆听、提问等采访专业技能并没有过时,相反,在这 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少的新闻真假难辨,面临“后真相”和“假新闻”,我 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呼唤新闻专业主义的回归。从这个意义上说,守正 是专业电视新闻媒体记者编辑的生命。但在融媒体时代,仅仅守正也势必被受 众淘汰,如今的融媒体技术正呈现出移动化、社交化、云端化、混合化的开展 方向,记者编辑应该主动结合这些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与时俱进地在采编手段 和采
10、编技巧上进行创新突破,力争到达出奇制胜的传播效果。注释: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03页。叶凤英: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 13页。郑鸣:关于记者一一郭超人新闻思考,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94 页。黄匡宇:理论电视新闻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2页。徐耀:好奇心是人类创新的源头,中国科学报2019年4月15日。(美)特德怀特: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吴风等译,新华出版社 2000年版,第109页。李希光:新闻教育未来之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6页。(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副编审)【特约编辑:吴靖
11、;责任编辑:陈小希】一全文完一和主题思想的表达的需要。”虽然这个定义是针对文学艺术作品,但对电视 新闻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那么何为电视新闻的细节,参考辞海的定义, 结合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笔者将“电视新闻的细节”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 狭义的主要是指画面和语言的细节,如经放大后“凸显”出来的有冲击力的一 个动作、一句话、一段声响、一个表情等;而广义的除了有冲击力的图像和现场 同期声外,还包括解说词文稿、配音、播音以及屏幕文字、动画、特效、音效 以及新闻标题等,包括语言细节、形象细节、景物细节、场面细节等。总之, 细节就是电视新闻中富含新闻价值、意义象征和人物情感内容的、容易引起观 众特别注意的语
12、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笔者以为,有了细节,电视新闻“讲 究” 了,新闻也就“活” 了。电视新闻记者编辑要做好报道,就要在采编工作 中,充分认识并把握好细节的个性特征,发挥细节的独特优势,从而实现电视 新闻的有效传播。一、电视新闻细节的特性巧用细节对于增强电视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对电视新闻细节的特性要有非常明确的认知,要紧紧围 绕其特性做文章,这样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笔者认为,细节至少应该包括以 下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显著性细节的显著性主要表现在画面和声音上,从画面来说,细节就是有意放大的画 面,如人物特写的面部、眼睛、嘴巴、鼻子等等;从声音来说
13、,就是特别大或特 别怪的响动或声音等,如爆炸声、突然冒出的一句话等;这些明显放大的局部, 能让受众为之一振,产生强烈的视觉或听觉冲击效果。美国比拟知名的电视新 闻杂志专栏60分钟的标志性特征就是人物访问清一色用特写甚至是大特写 来拍摄,紧凑或上扬的眉毛、游离或有神的眼珠、鼻尖上沁出的微汗,这 些受访者的微小表情变化和动作变化通过特写、大特写得以显著放大,可以看 出,把握好细节的显著性特征可以紧紧“钩”住受众的心。(二)独特性每一个新闻事件都有其主要的新闻价值,要表现出其独特的新闻价值,细节可 以起到很好的辨识作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叶凤英提出了 “新闻事件化、事件 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个性化
14、”的新闻报道的模式,她认为每一个新闻 事件最终都可以通过中心人物的叙事来完成,每一个新闻事件中的中心人物都 是独一无二的,如何表现中心人物的独一无二?为此,笔者提出“个性细节 化”,因为抓住了中心人物的典型细节,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 貌,这些区别于他人的标志性符号能够较为鲜明地呈现出人物的个性,从而让 受众能够非常清晰地去区别事物或人物的独特性。(三)确认性新闻作品的生命在于真实,从细节具有的独特特征来看,经放大的细节展示出 的个性有利于呈现出新闻事实和人物的独一无二,因而细节可以有效地验证事 实本身的真伪,验证事件的真实与否;这里要特别强调,在采编实践中需要特别 重视声音细节的捕
15、捉,由于声音具备特有的不可更改的佐证性,因此,声音细 节比画面细节还更具有可靠确实定性。二、电视新闻细节的作用 电视新闻要到达较好的传播效果,就需要充分认识到细节的作用。细节采编处 理到位了,其所独有的放大效应可以发挥出独特的作用,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 传播效果。(一)让事实更真实电视新闻需要通过镜头来展示新闻事实的发生和开展过程,细节的运用可以让 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身处新闻现场,从而有利于拉近受众与新闻事实的 距离,距离近了,受众就可以更加清楚地感知到事实的全貌,进而增进受众对 新闻真实性的认可度。2012年我国全面实现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为报道 好我国教育开展史
16、上的这一重要里程碑事件,中国教育电视台承当了全面反映 “两基”成果的专题片采编任务,记者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运用了大量校 园特写和师生课堂长镜头来加大节目信息量,另外,记者还了相关学校多 年前破旧的教室、课桌椅等老照片,并把这些老照片巧妙地运用到了节目中, 再通过解说词的合理融合,让受众强烈感受到我国教育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这种语言和画面细节的有机融合带来的强烈信息冲击力,无疑让受众对新闻事 实的真实性感觉大大增强。(二)让内涵更深刻当前我国可以收看到的电视频道很多,各种电视节目更是不计其数,所有的电 视工作者都在穷尽各种手段,目的就是想方设法吸引受众关注频道节目,希望 其节目能在受众心中
17、留下一个长时记忆,要达成这样的目的,细节所具有的特 性功能就有了用武之地,充分发挥好、运用好细节的特性可以很好地深化节目 的内在意蕴。同样是在采编“两基”成果的专题片中,为了展示校园管理取得 的突出变化,在采编过程中,记者敏锐地发现了学校厕所的变化,找到了这一 与主题有关非常有价值的重点细节,记者在一所学校的厕所前只出镜说了一句 话“让我们到厕所去看看”,之后就是一个移动进入厕所的长镜头,没有解 说,只是一带而过的长镜头中的厕所内部环境的特写,无声胜有声,这个新闻 画面细节,大大深化了新闻画面的内涵,学校管理取得的巨大变化通过厕所细 节得以淋漓尽致地深刻表现。(三)让说服更有力电视新闻的效果如
18、何,说服力是检验其效果的标准。细节使新闻事件报道生 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让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令报道具有立体感,感觉很 逼真,如同情景就在眼前,伸手即可触摸。特别是细节能够表现新闻事件的主 人公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如主人公最高兴或最难过的一件事情、最难忘的 记忆等等,把细节用于新闻报道中,这些放大的富有冲击力的细节能够使得新 闻人物血肉饱满,让人物可视可感,非常真实,这些细节可以非常容易地把受 众从无意转向有意,在增加节目生动性和收视效果的同时,大大提升报道的说 服力。(四)让信息更丰富一般来说,电视新闻都不长,有的只有几十秒,这就决定了电视新闻解说词长 不了,画面头也多不了。在这么短的时
19、间内,既要准确传播新闻事实,还要 满足好观众的信息需求,这就对声画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解说词要准确简 练,画面要精益求精,也就是要在采编过程中尽量用信息饱满而且时间又短的 画面,这些只有通过对新闻现场细节的提炼才能够实现,声画细节提炼到位 后,就可以既节省时间,又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传播量,从而让受众接 收到更丰富的新闻信息。由此可见,有效运用好细节的电视新闻最有可能赢得 受众的喜爱,高度浓缩了的精华也会使得节目节奏感更强、可视性更好。三、如何处理好细节(一)在观察上下功夫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做过多年一线记者,他认为:“技巧和方法犹如武器,掌 握在不同人的手里,发挥的作用亦不同。我们倡导记者
20、要去新闻事件的第一 线,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观察现场,捕捉感人的、形象的东西。”这 里所说“感人的、形象的东西”,笔者认为就是需要记者通过观察去寻找的细 节。1998年夏季长江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笔者被派往长江抗洪救灾 一线采访,一名学校校长要冒险乘小渔船把一份高考录取通知书送到被洪水围 困的学生家中,经校长同意,笔者与摄像记者、校长及一名老师一同搭乘一艘 小渔船前往,摄像记者有很强的观察能力,除了我们乘坐的这艘破烂的小船在 滔滔洪水中前行的危险细节被他一一拍摄下来外,他还捕捉到了一个特别能够 表现新闻主题的细节,每每小船上下颠簸得特别厉害的时候,这位校长都会不 由自主地把用塑料袋
21、裹了好多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往胸前放,并用双手紧紧抱 住,这个细节以及在长江中行船的险恶环境、校长和另一名随行老师的对话等 大量细节被用到了新闻报道中,笔者在报道时没用一句评语,但这些语言细节 和画面细节足以引起受众联想,报道主题自然得到了很好升华。这条名为一 张通知书、一份师生情的电视新闻专题被评为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新闻作品, 专家对这一细节的发现和运用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善于观察是记者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功。我们都知道,新闻现场一般都比拟复 杂,现场的细节有明显的、也一定有隐形的;有外表的、也会有本质的;有一眼 就可以看出来的、也有通过深究探查才能看出来的。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采访 过程中需要努力睁
22、大眼睛,仔细观察新闻现场环境,特别是现场环境的细枝末 节;对于新闻人物那么要留心观察人物的外表、衣着、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 等,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二)在选择上下功夫新闻现场,细节少不了,而通常的采访中往往也只有一个摄像在现场,不可能 把所有的细节特别是同时发生的细节都一一记录下来;同时,一场采访下来,拍 摄到的不错的细节也不少,哪些可以用、把哪个放在什么位置,这些都涉及到 对细节的挑选。如前所述,细节具有显著性、独特性和确认性等主要特征,那 么对细节的选择就要紧紧抓住这几个特性作为标准,依此标准,紧紧结合新闻 主题,选取那些能使新闻作品内容更突出、主题更鲜明、思想更深刻,更有感 染
23、力、更生动形象、更容易打动受众的典型细节。如何选择细节,既考验记者 的新闻功底,也是对记者心理素质的历练,记者在新闻的处理上要干脆果断, 不能优柔寡断,否那么就会错失良机。因为没有果断决策而与好的新闻细节失之 交臂,这种情况将让人深感可惜。(三)在采访上下功夫电视新闻除了在新闻现场捕捉画面和同期声以外,还有大量的人物采访,人物 采访细节同样至关重要,记者要想方设法通过认真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发现其 中能够生动还原的新闻事实根源有价值的细节,并善用追问技巧让被采访者沉 浸于还原生动新闻细节的状态中,让电视新闻采访不仅内容鲜活生动,而且人 物表情与动作也富有感染力。采访时可以抓住两点主要技巧,一个是
24、反复追 问,当发现一个有可能存在感人至深的话题内容时,就一定要及时捕捉到,不 能让被采访者转移开话题,通过不同角度的追问对话,力求让被采访者也仿佛 回到他所经历的那个细节场景中,这个时候一般就是好细节出来的时候;另一个 就是采访结束后不要急于关机,有经验的记者都知道,这个时候往往是被采访 者最放松、也最容易敞开心扉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记者善于引导,往往被采 访者就会说出心底话、真心话,讲出的内容会让受众感觉更生动、更真实,这 个时候摄像机也最容易捕捉到被采访者生动的表情细节和精彩的故事细节,一 条好新闻极有可能因此诞生。(四)在拍摄上下功夫电视新闻区别于广播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通过镜头语言,
25、也就是画面来反 映事实,证实新闻内容。因此在新闻现场摄像记者拍摄时要特别讲究,一条新 闻前期拍摄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摄像没有拍到关键画面,拍摄时 随心所欲,要想通过后期来弥补,水平再高的记者也无回天之术。“目前新闻 中一些目的不明、主体不清、内容不实的推拉摇移画面,不属于主题有意 识转移之列,而是电视新闻从业者亟待戒除的无意识的技巧性习惯动 作。”二十多年前专家学者发现并特别在专著中提出的问题,目前不少的 摄像记者在实际工作中依然不能防止。因此,摄像记者需要特别注意捕捉画面 细节,要求拍摄的新闻画面准确到位、能够生动而精准地证实新闻的可信度。 电视新闻的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
26、新闻内容报道清楚明白,还要生动 形象,因此固定镜头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因为固定镜头可以做到短小精 悍,同一个目标,拍摄时可以拍成不同景别大小的固定镜头,经记者编辑后期 有效组织,可以在几秒之内让受众比拟清晰地感知到新闻本原事实发生的位 置、环境、动作、主题等,极大提高有限时间内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不过, 固定镜头的使用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拍摄、如何组织运用,检验着记者平 时新闻业务知识的学习能力,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记者的新闻功底和水平。在拍摄时,摄像记者对声音细节的捕捉往往不如对画面细节那么重视,但声音 细节的作用绝不可忽视。从声音细节来看,早开机甚至不关机,一些调查类新 闻非正常拍摄(
27、偷拍)到的画面尽管歪歪扭扭,但这类拍摄捕捉到的现场声音 细节往往具有非常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还记得2003年5月“非典”肆虐期 间,记者获准进入专门收治“非典”患儿的北京地坛医院病房采访,由于“非 典”病毒极强的传染性,我们在进入病房之前,不仅身上被裹上了里三层外三 层的防护设施,而且连摄像机和话筒都套上了好几层防护,就在做这些准备的 时候,病房里传来阵阵婴儿的哭闹声,这个时候,摄像记者敏锐地意识到必须 记录下这些声音,因此第一时间就开了机,较为完整地记录下了准备期间的各 种声音,尽管画面歪歪扭扭,但这些声音的冲击力非常大,为节目增色不少, 据此制作完成的非常时期的非常关爱获得了全国抗击“非典”好新闻一等 奖,其中摄像记者果断开机记录下的声音细节功不可没。四、对者编辑提出的素养要求从以上可以看出,有了细节,新闻就“活” 了,细节在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好细节是记者能力的重要表达。笔者认为,用好细节, 可以成就一部好作品;采编好细节,可以成就一名好记者。因此,电视新闻记者 应该把对细节的挖掘和组织运用水平作为检验自己能力的尺度,着力提升电视 新闻的采编能力,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出色的电视新闻工作者。那么,电 视新闻从业者的素养应主要包括哪些呢?(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