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可行性报告.doc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可行性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可行性报告罗田一中历史科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否定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性学习,则是指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历史知识并加以应用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特征,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它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然而,我们不禁要问:日常历史课堂教学没有必要再渗透“自主探究性学习”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吗?“自主探究性学习
2、” 又是高效课堂吗?如果可行,我们如何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呢?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 先看两种错误思想:(一)把“探究式学习”仅仅看成是一种课程形态,认为“探究式学习”课程才是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展开的舞台,;(二)认为即便把“探究式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因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等因素也不具备真正研究的能力,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做会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耽误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 凭心而论,教学课堂时间有限,在课程计划中设立单独的“探究式学习”课程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不应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不实行“探究式学习”的理由,更不能排斥把“探究式学习”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之中
3、。相反,由于如下几点原因,课堂才是教师渗透“探究式学习”的主要场所,历史教师要寓“探究式学习”于日常历史教学之中。首先,从 新课改的要求看,课堂渗透探究式学习“符合新课程发展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学生的接受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新课改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性、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
4、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具有独立自主性、开放多元性、实践探索性。”其根本着眼点就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而它符合新课程发展的要求,是新课改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这正如有论者指出:强调探究式学习,“目的在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倚重接受性学习的倾向,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位置。既然中学历史教育以课堂为主阵地,怎能将之排除在外呢?其次,从历史学习的基本特征看,课堂渗透探究式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历史学习的基本特
5、征”。“学生的历史学习具有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主要学习对象、以课堂为主要学习场所等基本特征。”抓住日常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一方面,课堂学习能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历史知识,为探究式学习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日常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载体和绝好机会。研究表明,“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式学习,不可能事事从直接经验开始,间接经验的学习形式是主要的”。在课堂中渗透探究式学习,符合学生历史学习的这一基本特征。再次,从完成国家的教育目标看,以历史课堂为主阵地渗透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课堂作为目前我国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它“使学生处于一个有利的
6、学习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主与合作,收集和使用历史材料分析和解决问题,更能提高课程目标的达成率”,而为了巩固这种达成率,就必须在课堂上长期地渗透研究性学习,只有把研究性学习“融入到一般课堂教学中才能构成一种主流的教学形态,集中有效、稳定持久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第四,从具体实践看,以历史课堂为主阵地渗透研究性学习“充分肯定了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探究式学习是不同于传统接受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教育目标宏大广阔,涉及认知、技能、情感等各个方面”。其操作更是有其自身的步骤,对中学生来说,它是一
7、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操作中的类型和阶段目标,按不同层次有较明确的划分,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不同问题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开发,指导学生完成。”显然,这离不开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中系统地进行示范,或者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实施是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保证。第五,从人本角度出发,以历史课堂为主阵地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更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比较多,而且又必须面对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长时间多渠道地收集历史材料,解决一个或两个历史问题,对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是不现实的。”而在教师的指导
8、下,“以学生应该掌握的历史知识为载体,运用收集和使用材料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能够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反之,“脱离教材而让学生课外收集历史材料,既没有方法保证,也缺乏过程监控”,因而不仅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空想性,而且容易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最后,从对“研究”的角度来看,学生历史课堂“探究式学习”中的“研究”也具有其自身价值。的确,由于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等因素,中学生的“研究”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课堂上通过“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研究”,可能会对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有一定影响。但新课改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是从中学生心理和思维的实际水平出发的,它相对于“灌输式学习”过于注重学习
9、的结果而言,强调尽力追求的是研究的过程。这正如英国学者汤普森说:“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或发生了什么,而是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就是接触和反应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或方法的重要方面),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学生参与各项活动所经历的过程”。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学生在活动中的成绩或研究成果,而是通过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课堂“探究式学习”
10、中学生的“研究”性质上和科学家的研究是一样的,这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课堂“探究式学习”中的“研究”和布鲁纳对“发现”的阐述可以说是异曲同工。据此,课堂“探究式学习”中的“研究”也具有其自身特定的价值。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把“探究式学习”排斥在日常课堂教学之外是当前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极大误区,日常课堂才是学生历史探究式学习的主阵地。三、建立有效而且高效的课堂 何谓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较
11、大容量的真正有效的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锤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应是“学生的参与”,基本目标应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何谓高效课堂?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
12、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升自身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 课堂教学 可行性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