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温控行业市场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储能温控行业市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能温控行业市场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储能温控行业市场分析第一节储能温控行业市场规模及概述一、储能温控行业概述储能技术是将电能储存起来以便以后需要时利用的技术,主要目的 是实现电力在供应端、输送端以及用户端的稳定运行。传统能源时代,电力消费方式单一,传统的煤电、燃机供给足以应 对电网稳定调节需求。在新能源革命时代,新能源发电具备波动性较大、 调节能力较差等特点,电力系统对于平滑输出、调峰调频等电力辅助服 务的需求明显增长。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电力能源结构将明显变 化,储能需求加速释放。而在储能工程的运行维护过程中,热管理是其中的核心平安环节。 储能电池系统电池容量和功率大,高功率密度对散热要求较高,同时储 能系统内部容易产生电
2、池产热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因而温度控制 对于电池系统寿命、平安性极为重要。储能温控系统技术路线目前主要是风冷(采用空气介质)、液冷(液 体介质)。目前储能行业中以风冷方案为主,方案提供商主要是原先数 据中心温控的企业,主要系行业目前装机较多的是通信基站、小型地面 电站等功率密度相对较低的工程,风冷方案的制冷效率可以满足。逐步打破以海外为主的竞争局面。目前本土企业瞄准散热市场在数据中 心服务器、5G基站、新能源汽车中的使用场景,加大投资力度,不断 完善散热领域战略布局。未来随着本土通信、互联网、汽车电子等知名 品牌商的进一步崛起,本土企业有望凭借着贴近市场、品牌培育、本钱 控制、定制化产品等
3、优势在散热领域实现赶超。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国外行业巨头凭借着传统热管理基础技 术储藏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本土企业凭借着本钱控制及优秀的开发响 应能力积极开展竞争,形成了海内外企业同步角逐的行业格局。2015 年中国便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未来本土企业 依托贴近市场、一体化综合配套服务能力有望迅速成长为新能源汽车热 管理领域的优质全球供应商,超越国外企业。风冷系统是以空气为冷却介质,利用对流换热降低电池温度的一种 冷却方式。风冷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易维护及本钱低等优点。而缺点在 于空气的比热容低,导热系数也很低,这使得风冷通常应用于产热率比 较低的场合,在储能领域主要应用
4、在通信基站、小型地面电站等功率密 度相对较小的领域。目前风冷系统主要的优化因素在:1、风速2、电 池分布3、空气流向。液冷系统是以液体为冷却介质,通过对流换热将电池产生的热量带 走。目前常用介质有水、乙二醇水溶液、纯乙二醇、空调制冷剂和硅油 等。整体上液冷系统的换热系数高、比热容大、冷却速度快,且液体比 热容不受海拔和气压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广,同时液冷系统的结构较为紧 凄,使得空间占比拟小。液冷系统根据液体冷却介质与电池的接触方式 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L直接接触指电池单体或者模块沉浸在液体中, 让液体直接冷却电池;2、间接接触指在电池间设置冷却通道、冷板。二、储能温控行业相关政策分析2021年7
5、月15日,国家开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开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 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开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平安、低本钱、高可靠、长 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 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 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 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开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 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成熟健全, 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开展,装机规模
6、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 需求。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2020年12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能源领域新型标 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在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风电、 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储能、氢能等新兴领域,率先推进新型标 准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稳妥推进电力、煤炭、油气及电工装 备等传统领域标准体系优化,做好现行标准体系及标准化管理机制与新 型体系机制的衔接和过渡。三、储能行业市场规模分析近来国家政府机关陆续发布相关政策,在优化峰谷电价机制、建立 尖峰电价机制等面对现行分时电价机制作了进一步完善,并鼓励发电企 业自建储能或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
7、模,引导市场主体多渠道增加可再生 能源并网规模。新型储能作为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平安保障能 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 键支撑之一。近年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大幅开展,而储能产业开展并未跟 上,储新比近年来逐步下降,2020年中国储新比约为6.7% ,明显低于 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15.8%的储新比。图表1:新能源配储情况2016-2020年全球储能装机增长稳定增长率维持在2-3.5%区间, 2020年装机量到达191.1GW,增长趋势有望长期延续。全球储能保持 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不同国家政策支持,其中欧美等兴旺国家或地区都 出台了支持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控 行业 市场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