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精选力的教案模板锦集5篇.docx





《2022精选力的教案模板锦集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精选力的教案模板锦集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精选力的教案模板锦集5篇力的教案 篇1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理解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判断方法。2.能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3.深刻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意义,能熟练应用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法指导三种力的认识是本章的基础,物体的受力分析必须准确,再利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来解决问题。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特点,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建议本章复习课建议用1节课的课时,关键仍然在对基础问题的复习上,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及对其大小、方向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现阶段受力分析也只分析物体受力个数比较少、简单的情况,注意教学的
2、层次性和渐进性。课前准备本章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要了解大多数学生处于什么状况。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收集学生提出来问题,注意一题多解的准备。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预习过程梳理知识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回顾本单元内容,可以查阅教材和以前的学案,对本章内容的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有所了解。PPT演示课题及学习目标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单元体系构建的内容。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就学案中有疑惑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课堂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
3、疑教师点评主题1: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总结弹力、摩擦力的特点,如何判断弹力、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1)分析甲、乙两位同学谁对谁错,为什么。(2)说说对于发生微小形变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以及静摩擦力,我们该采用什么方法判断。(3)说说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口头表述主题2:受力分析总结受力分析的步骤,介绍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1)画出各图中物体的受力情况。(2)结合第一问中所画的受力分析,思考一下画受力分析的步骤。(3)说说受力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口头表述、板书主题3:将已知力F分解成两个分力F1、F2的情况让学生掌握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特点。依次分析下列问题:(1)已知
4、两个分力F1、F2的方向,求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2)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大小,求F2的大小和方向,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3)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分力F2的大小,求分力F1的大小和分力F2的方向,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口头表述讲练结合独立分析思考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侧重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与分解。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拓展一、对弹力的理解拓展二、对摩擦力的理解拓展三、物体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拓展四、力的合成与分解PPT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
5、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PPT总结反思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无板书设计课时2.7力整合与评价力的教案 篇2学习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相关浮力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学习难点求浮力问题时阿基
6、米德原理或浮沉条件的选用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请完成下面的填空1.阿基米德原理2.物体的浮沉条件(1)决定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一般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一个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2)对于实心物体,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浮沉(3)具体关系分析如下:3. 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排水量:排水量=轮船和载满货物的总质量(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4: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G-F
7、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二、典型例题解答: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g)。求:(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
8、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2)因物体浸没,所以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3)因物体悬浮,所以盐水的密度和物体的密度相同。把重5 N、密度为09103 g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 状态(填“漂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物体所受的浮力是 N,物体排开的水重是 N (水的密度为1.0103 g3)。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关系,可判定出物体的状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重力,可求出排开的水重。 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141所示。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
9、则 ( )图141A.大块沉入杯底,小块飘在水面上B.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C.大块、小块都飘在水面上D.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物体分成两块后密度保持不变,仍与水的密度相等.三、达标检测1.把重为5N,体积为 600c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g) ( )A物体漂浮F浮6N B物体悬浮F浮5NC物体漂浮F浮5N D物体沉在水底F浮5N2.如图142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甲、乙两球分别放人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则三个杯子的总重量哪个大 ( )图142A.放甲球的杯子最大 B.放乙球的杯子最大C.没放
10、球的杯子最大 D.三个杯子一样大3.将同一物体先后放入三个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小球静止后如图143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是 ( )A.甲大 B.乙大 C.丙大 D.一样大图143 图1444.将体积相同的三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C三个容器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14-4所示,若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用FA、FB、FC表示,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FAFBFC B. FAFBFCC. FAFBFC D. FAFBFC5.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40g、体积为1.810-43,用手将其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受到的浮力为 N(g取10N/g),松手后苹果将 (选填“上浮”、“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精选 教案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