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教案】高考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教案蔡丽萍.docx
《中小学课程【教案】高考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教案蔡丽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课程【教案】高考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教案蔡丽萍.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开课教学设计科目:地 理 班级:高三(5)班 时间:2016年9月22日 姓名:蔡丽萍课题高考一轮复习一一山地的形成课型高考复习课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以山地的形成作为典型案例,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 的形成和变化的。褶皱的内容包括较多,首先是褶曲中的背斜、向斜的区分以 及背斜向斜在生活中的使用,与生活的关系等,这些都是难点和重点。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与能力:学生已经获得关于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方面的知识, 且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已经对山地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运用所
2、学内、 外力因素分析山地形成的知识基础与经验条件。2,存在困难及问题:本节内容多难度大,并且与生舌考察息息相关。大多 数学生外出旅游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地质构造没有亲眼见过,或者见过但是不 知道其名称以及形成的原因,本节课应该多培养学生探究地理原理的特点。3.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分析: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普通中学, 学生生源比拟差,起点比拟低,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外力因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结合实例,理解褶皱山的形成及其形态特征,能够在图上判断出背斜和向 斜,并能理解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3、。2、了解断层的概念,并能够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地貌。3、结合所学知识学会在生活中如何“找水、探油、探气以及工程建设”。4、能将内、外力作用原理用于解释任意山地的成因(一)过程与方法:1、运用探究法一一探究如何区分外力、内力作用下的褶皱、断层所形成的地 表形态。2、讨论分析法一一小组讨论分析在现实情况下学生如何找水,找矿以及工程 建设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激发学习地理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科 学的学习态度以及在面对灾难和生活实例如何使用所学地理知识。学点点 教重难重点正确判断背斜、向斜和断层,理解他们所成的地貌。难点背斜、向斜构造的判断及“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讲练结合、合作探
4、究、联系实际、思维导图、读图分析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自然观察】图片展示爬山途中所见褶皱、断层地貌,启发 学生思考:山区常见裸露地表的岩层,有的倾斜弯曲有的断裂 错开,为什么?【温故知新】以上现象主要是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的结果。 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 的形态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包括褶皱(背斜、向斜)与 断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课堂也表形态的理选构造J变形变位界石圈的物耐i环(wt)(gfe dfe(内1作用)(外力.用)工评造地貌的力看图思考问题回顾内力作用的知识激发兴趣,温故知新一块;垃地蜕(火山)走向活动的 彬* J沟谷及J施)1(洪枳平原)8 河漫滩平
5、田。-丫(三角洲平原)K冲矶鸟)硼显带状考 点 透 视【考点呈现】1.识记:褶皱、断层的概念及特征;2.理解:依图文判断向斜、背斜、断层;3,应用:地质构造在找矿、找水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学习指引】本节课老师将组建一支探险队,通过“登山考 古”、“入地探墓”“钻石找矿”“下海揭秘”的方式来带着大 家探索书山学海。识记课标和考点明确教学 目标和学 习目标, 有的放矢1判断背斜向斜 一 褶皱【板图讲解】(1)依据岩层形态判断地质构造背斜、 向斜及其地貌,强调地质构造必须看地下岩层的形 态,地貌主要看地表的形态;(2)依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向斜。【表格小结】1、看图判断 背斜、向斜2、画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中小学 课程 高考 一轮 复习 山地 形成 蔡丽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