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研究.docx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研究 张贤金/吴新建/欧阳锋作者简介:张贤金,吴新建,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福建福 州350025);欧阳锋,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福建福州 350003) o原发信息:化学教与学(南京)2014年第20149期 第2-5, 31页期刊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复印期号:20印年12期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内容。从苏教版化学1口典型的金属、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转入到苏教版化学2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习内容越来越 抽象,学习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脱离,很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难度较 大。很多中学化学教师也倾向于认为元
2、素周期律这一内容教学设计难度较 大,很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近期,针对此问题,笔者对元素周期律(第 二课时)即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内容进行了教学设 计,并在中学开设了一节教学研讨课,有一些感触,特撰写成文,以求教 于同行。一、设计思路本课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2专题1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 元素周期律主题下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这一主题的内容,我教师我听到有同学讲结构决定性质。是的,元素的性质是由其原子微观结构决定的。刚才我们从原子微观结构(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的角度解释了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我们在上一节课 中,也是从原子微观结构(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
3、角度来解释元素的主 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因此,我们就不难得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设计意图:在前一节课和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元素周期律的 定义,并对其实质进行了剖析。初步让学生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 学科思想,让学生可以从原子微观结构(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角度来 解释元素周期律。四、教学反思.关注教学情景创设的真实性和有意义元素周期律作为理论性较强的课,很多教师都感到创设情景较为困 难。笔者也是在备课过程中无意中注意到化学教师群”等级名称的趣 事,突然就想到将其作为本节课的导课情景,并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可 以从原子微观结构角度很好地来回答导课情景中的
4、问题。这个教学情景就 发生在每一个学生的身边,学生们都感到很有趣、很新奇,也感受到化学 教师不一样的化学学科素养和化学思维方式,对他们有很大的震撼和触 动。同时,由于学生在苏教版化学1钠、镁、铝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学 习,学生对这个情景应该是有一定的知识准备的,但又不完全能解释,这 就极大地激发了其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上完课的当天晚上,班级学生QQ群里同学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如何利用所学的各个学科知识和学科思想来更改群等级名称。1 .注意实验探究和表格数据推理的有效选用科学探究是化学学科的突出特点。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手段,但 不是唯一手段。通过查阅已有的数据资料,基于数据资料的阅读和比拟,
5、对研究问题作出合理的推断,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本课中元素 金属性的探究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手段进行,而元素非金属性的探究那么主 要基于教材提供的表格数据资料进行。通过两种不同的科学探究手段的有 效选用,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手段的多元化。2 .强调宏观现象、微观结构和符号表达统一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化学的“三重表征,即宏 观现象、微观结构和符合表征。本课在元素的金属性实验探究中,让学生 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书写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响方程式,并从微观结构 角度对得到的结论进行解释;而在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推断中,我们再次引 导学生将宏观现象(反响条件)、微观结构和符号表征(生
6、成的气态氢化 物化学式)统一起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地使用三重表 征”,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特征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更好地掌 握化学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3 .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之前所学知识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之前,在初中已学习过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相关知识,在苏教版化学1已学习过钠、镁、铝、硅、硫、氯单质及其化合 物。学生对于本课的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探究是有很好的知识铺垫 的。基于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对钠、镁、铝元素金属性强弱的顺序,对硅、磷、硫、氯元素的非 金属性强弱的顺序进行猜测与假设,对钠与水反响的现象进行回忆,对 镁、铝与冷水、热
7、水、盐酸反响的现象进行预测。同时,学生在前一节课 中已经学习过了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 律、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本课中充分关注和利 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从原子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 周期性变化规律作出解释,并剖析了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们对苏教版教材内容进行了 二次开发,将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 期性变化、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和 最低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统整为第一课时,而将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的探究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实质统整为第二课时。本课,笔者期望在 学生已学过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第
8、一课时、苏教版化学 1钠、镁、铝、硅、硫、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设 一个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素养和化学思维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表达,基于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钠、镁、铝金属性强 弱的顺序,基于教材提供的表格数据合理推断硅、磷、硫、氯非金属性强 弱的顺序,并从原子微观结构角度解决导课情景中的问题,最后联系元素 周期律第一课时内容,总结归纳出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并引导学生从原子 微观结构的角度思考和剖析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定义;掌握钠、镁、铝 金属性强弱的顺序;掌握硅、磷、硫、氯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能够从微 观角
9、度解释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强弱的顺序;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定 义和实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金属性的分组实验探究,进一步体验实 验探究的基本要素,如猜测与假设、实验设计、收集证据、结论与解释、 表达与交流等;通过元素非金属性的探究,进一步明确基于表格数据的推 理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将宏观现象、微观结构和符号表达相统一的意识;通过元素周期律定义和实质的剖 析,初步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导课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化学 学科素养和化学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表达;通过导课情景问题 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之美。三、教
10、学过程主要板块.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景复习回顾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内容。本课将继续探究元素其他性质 的变化规律。导课探究前,来聊一个有意思的事。最近,腾讯针对QQ群推出了 群内网友等级(活跃度)功能,共分六级,分别为LV1、LV2、LV3、 LV4、LV5、LV60等级名称可根据需要更改。老师加入了一个“化学教师 群,群成员全部是中学化学教师,大家猜一下他们是如何更改群等级名 称的?提示:与我们最近在学习的内容有关。学生学生兴趣浓厚,讨论热烈。教师有同学说是元素,这个答案相当接近了。我们班同学的化学学 科素养和化学思维能力很好。教师(展示QQ群截图)经过化学教师们的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 为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元素周期律 第二 课时 教学 过程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