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八中2021-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练习作业8 新人教版.doc





《吉林省长春八中2021-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练习作业8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八中2021-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练习作业8 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练习作业8 新人教版一、非选择题1.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 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之前俄国时局这样预测: “自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以来, 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 而是走向失败。”材料二 列宁指出: “1861年后,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 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停滞不前”?俄国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 (2)材料二中“转变”的实质是什么? 俄国的“转变”有何局限?2. 风俗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维系传统的滞
2、后性,移风易俗往往具有开风气之先、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迁都洛阳后,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改革伊始,(明治天皇)发布断发脱刀令,果敢废除了日本人剃眉染齿的千年旧俗,把西式礼服确定为官员的正式礼服,鼓励官员穿西装。西风东渐后,明治天皇率先垂范,从衣食住行入手,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革,在日本建立起适应世界潮流和日本国情的文明体系。光绪皇帝向左明治天皇往右(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为“移风易俗”采取的主要措施。(2)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
3、移风易俗”,写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商君书说民材料二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兵强,
4、天下无敌。 通典卷一食货材料四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篇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3)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4. 阅读材料:材料1: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齐民要术耕田第一材料2:西晋初年与北魏末年户口数比较请回答:(1)从材料1、2中可得出怎样的信息?(2
5、)分析材料2中北魏末年户口数增加的有利因素。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
6、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6.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太史公曰: 商君, 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 挟持浮说, 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 及得用, 刑公子虔, 欺魏将卬, 不师赵良之言, 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 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 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
7、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 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 而贫者食糟糠; 有国强者兼州城, 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 百姓乐用, 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 举地千里, 至今治强。请回答(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 (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4)材料二中庶人是指哪个阶级?并从该材料中举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秦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5)你认为应该如何准确地评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8、? 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司马光)批评青苗法的执行令“贫富相兼,共为保甲”,贫者得钱后无力偿还,“吏督之急”则逃散四方,“富者不去则独偿数家所负”。推行青苗法的提举官以多贷为有功,不问民之贫富,强行“抑配”,各级官吏则假新法之名而徇私舞弊,与民争利,搞得“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李存山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材料二中国传统士大夫对聚敛之臣素所轻视,至于政府经商(均输、市易)、放利(青苗),更认为不成体统。一般地主奸商,因奸利被夺,亦推波助澜,更增反对的声浪。当时所有的名臣或被告排斥,或自动求去。他(指王安石)全力提拔的吕惠卿却是暗中伤他,只求得保一己权位的奸人。李定一中华史纲材料三(青苗法)与今
9、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夫笼天下之货而司以官吏以国家为唯一之资本家,为唯一之企业家,更无第二者以与之竞争。然其果可行与否,犹未敢断言也。现今之经济社会,惟有听其供求相调剂,而自至于平。所谓自由竞争者,实其不可动之原则也。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梁启超王安石传请回答:(1) 青苗法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据材料一、二指出,青苗法为什么会招致社会议论和反对?(2) 据材料一、二,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 据材料三,梁启超认为青苗法有什么缺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这些言论的主要目的。8.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长春八中2021-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练习作业8 新人教版 吉林省 长春 2021 学年 历史 下学 练习 作业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