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导游词(共3篇).docx
《永嘉导游词(共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嘉导游词(共3篇).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永嘉导游词(共3篇)第1篇:永嘉书院导游 永嘉书院导游词(2022版) 各位嘉宾:早上好!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永嘉书院。俗话说:“世间江河千万条,就中最好是楠溪”。永嘉书院就位于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的核心区域。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某某,大家就叫我小某吧。 刚才我们经过的位置是永嘉书院游客服务中心,它是一座一层三进室歇山顶复古建筑。主要用于售票和接待游客。(这段话可以不介绍) 我们的前方是书院的检票亭,牌匾上书写的“永嘉书院”四个大字,是由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所题写的。南怀瑾先生是温州乐清人,精通儒释道,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国学大师。他题写“永嘉书院”,是希望能进一步延续和发展永嘉学派,提升
2、和弘扬温州商业文化。检票亭的建筑是一座四方型天井式建筑,传统南宋建筑风格,建筑样式屋檐向外,雨水从屋顶向四面流出,寓意书院把爱传递给四方,赐福于天下。 永嘉书院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总占地面积5000亩,规划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温州地区民营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旅游项目。项目初建于1999年,于2022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2022年接待游客量40多万人次。2022年接待游客量达50多万人次。景区自对外开放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游客的高度评价。 各位嘉宾,我们右边的植物是荸荠竹与佛肚竹,高一点的是荸荠竹,矮一点的是佛肚竹。竹子
3、有一种书香之气,与书院的气质相吻合。历来文人墨客对竹子特别喜爱,无论画家还是诗人,他们的笔下都离不开对竹子的赞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经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各位嘉宾,我们左侧的溪流就是楠溪江。楠溪江干流全长140多公里,故楠溪江有“三百里山水画卷”之称。楠溪江发源于永嘉县的最高峰大青岗山,最后汇入瓯江,流归东海。楠溪江分为大楠溪和小楠溪,我们永嘉书院就位于大小楠溪交汇处附近。历年来,楠溪江沿岸居民为了保护楠溪江水,不惜一切代价。为了楠溪江不受污染,至今,楠溪江上游没有一家工业企业。楠溪江水PH值常年稳定在7.18(呈弱碱性),含沙量仅为万分之一,富含多种人
4、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符合国家一级饮用水的标准。正因为这一片好山好水好空气,故楠溪江这一带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有很多百岁老人。永嘉书院所处的沙头镇是全国百岁老人占比最高的一个镇,全镇有25位一百岁以上的老人。永嘉是浙江省第一个长寿县。 各位嘉宾,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陶公洞吧?它被道家誉为“天下第十二福地” ,是南朝时期“山中宰相”陶弘景隐居的地方。陶弘景曾在答谢中书书中称赞楠溪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最后一句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楠溪江是人间的仙境。 各位嘉宾:楠溪江有五大特色,分别是水秀、岩
5、奇、瀑多、村古、滩林美。我们看到的左前方的这一片就是珠岸滩林。楠溪江沿岸现有滩林5万多亩,一般分布于村落与溪流之间,当地人习称风水林,风水二字概括了滩林的主要功能。“风”即是台风,“水”就是洪水。就是防御台风与洪水的林子。大家不要看现在楠溪江水流平缓,一到夏季台风多发季节,就会引发洪水,沿岸的许多房屋被冲毁,大批的农田被淹没。沿岸村民为抵御洪灾风患的肆虐,在楠溪江沿岸植树造林,终于形成了今天美丽的滩林。滩林的主要树种为松树、毛竹、樟树、1 板栗树等。 “翠色”二字出自宋代诗人柴元彪的诗同朱山长游江郎,“岚光动九天,翠色照千里。” “清音”二字取自晋朝左思的招隐。“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其意
6、为身处一个美好的环境里,根本不用弹琴作乐,因为山水流动的声音本身就是一首动听的乐曲! 书院刻这四个字,就是为了突出楠溪江“山翠水秀”的风景特色。 各位嘉宾:我们右侧的松树林又名“快活林”,名字虽取自水浒传,但意义不同。 这里的“快活林”是指游客在大自然中自由而快乐,真正体验自由的呼吸、自由的思想。 凤凰渡:这个名字取自于司马相如的琴曲凤求凰。有一天,司马相如去卓文君家做客,借琴曲凤求凰表达对卓文君的爱慕思念之情,卓文君因之受感动,后与司马相如雪夜私奔,长相厮守,终成千古爱情佳话。取名凤凰渡有两层寓意:(1)此地有风花雪月的意境,适合谈情说爱;(2)有情人终成眷属,白头偕老。(对面有两个“手模”
7、,情侣坐船去按一下,见证双方的爱情,就会得到圣贤的祝福。) 各位嘉宾,前面看到那座掩翳在松树林的圆楼慕云楼,“慕云”取自阳关曲中的“慕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它的建筑风格是福建土楼与楠溪江建筑相结合。该建筑充分考虑到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造此楼时,设计者匠心独具,没有将滩林中的树木砍伐,而是被有机地利用起来,形成了“楼在林中,林在楼中”的格局,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圆楼的一楼为快活林酒店的总台、网吧、咖啡吧,二楼为高端客房。 前面这座桥叫月亮桥,全长有40米。桥做成弯弯的弧线是为了减小上游水流的冲击。因形如月亮,故名月亮桥。跨过这座桥,左侧是浣纱滩,右侧是爱之岛。 “浣纱滩”:西施洗衣服
8、的地方。传说陶朱公范蠡与西施隐居楠溪江陶朱村时,西施经常来这里洗衣服。 爱之岛,是根据书院的价值理念“公义与爱”来命名,其形如一叶逆行小舟,承载着弘扬当今商业文化和道德的使命,传扬永嘉书院“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信仰之爱”的五爱精神。 前面看到的这座塔叫水心塔,“水心”二字取自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的名号“水心先生”,又因为塔处在水当中,一语双关。这塔是永嘉书院的最高建筑,以此命名意味着永嘉书院的文化定位就是延续和发展永嘉学派,研究和弘扬温州商业文化。这座八面五层的楼阁式宝塔,其设计意在体现中国帝王文化九五之尊的概念。在此建塔,既出于美化环境,也有风水方面考虑,楠溪江这一带很多古
9、村落规划布局都会有财富之舟的概念,建此塔意在固定船屿,镇锁财宝,不让财富随水流飘走。塔的总高度为20米,此高度既能达到避邪防雷、全览景区的作用,又能避免登顶后看到周边村落,有效防止了摄影“破相”的情况。塔的设计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手法,塔的主体结构采用混凝土梁板、斜柱结构与木结构相结合的方式,所以看上去既传统又现代,既像塔又像亭。塔起源于印度,以前是用来埋葬佛舍利的,自西汉年间传入中国,分为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四种。 各位嘉宾,前面这个风车型的建筑为“珍艺轩”,是一个工艺品鉴赏和交易的场所,里面陈列着书画、珠玉、瓯绣、瓯塑、瓯瓷及木雕石雕等众多工艺品。 大家前面看到的就是百米碇
10、步,它全长105米,一共有175个石碇。以前,楠溪江一带的人们为了过水方便,在水位较浅的地方,以步涉为间距,用大小长方形石桩砌筑通道,每个石桩大半部掩埋于水下,露出水面仅一二尺,称之为“石碇”。 石碇步一步一脚印,象征走过的人会脚踏实地、步步高升。 为了避免行人在过石碇步时交叉相碰,每隔七八步,在石碇步的一侧建有一个子碇(或叫让路碇)。楠溪江民风淳朴,凡是过矴步相遇,人们都会自觉地向旁边子矴上让路,以便让对方先过。让路的规矩是:男让女、幼让老、徒手让挑夫、轻担让重担。体现了楠溪江当 2 地的礼仪文化和老百姓的传统美德。 各位嘉宾,左边是水上舞台,上面刻着“义”与“爱”两个字,其中“义”字排在前
11、面,“爱” 字排在 后面,寓意永嘉书院对现实文化与道德的理解。我们认为现实的社会缺“爱”更缺“义”,现实的中国道德更需要“义”的弘扬。永嘉书院在永嘉学派 “义利并举”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义”的概念,又在公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爱”的概念。公义是指公正、公平、正义,合乎人性、社会、自然规律的正道行为。爱是指“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信仰之爱”的五爱精神。 “太一生水” :是一本道家古籍的名字。“太一”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也就是“道”。道生水,水反辅于道产生天地,天地相互作用产生神明,神明相互作用产生阴阳,阴阳相互作用产生四季、“太一生水”反应了水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书院将这四个字刻在此处,是
12、警示世人要敬畏自然,保护好一方水土。 前面是一架仿古景观水车。“即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楠溪江的村民利用水的冲力建造水车,来碾米磨面,灌溉农田。现在大家看到的只是古代水车的一个模型,姑且称之为景观水车。 我们看到的这种鱼叫永嘉田鱼,正式名称叫瓯江彩鲤。田鱼是鲤鱼的一个地方性养殖品种,因为习惯于稻田中生活,故俗称“田鱼”,它是永嘉的名特优产品。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排庭院式建筑,名集英堂,意为精英荟萃之处,是用来做高端餐饮。建筑后面有个山洞,约850平方米,可作为西餐厅或活动场所,山洞里还有两个贮藏黄酒、白酒与红酒的酒窖。 继续前行,右前方的这条路通向上书院,上书院在山的半
13、腰间,现还在建设当中那里是专门的教育培训场所,教室、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齐全,可同时容纳300多人。预计今年下半年可投入使用。这里将是真正的永嘉书院。 正前方是字圣工坊,即木活字体验馆。北宋年间,布衣毕昇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活字印刷。1965年在温州发现的崇宁年间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本就是用活字印刷技术印刷的,这个残本距离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时间仅50多年。温州的平阳、瑞安相继挖掘出和印刷技术相关的文物。说明温州印刷技术古来有之,且北宋至民国温州造纸业和印刷业一直都非常发达。永嘉书院的木活字印刷馆引进了瑞安字圣工坊,旨在把中国传统活字元素与现代工艺结合起来,用体验国学文化和艺术
14、收藏的方式,让游客了解中国四大发明的神秘技艺,让千年古技在中华大地再创辉煌。 左边的这排现代南宋建筑是翰墨斋、永嘉学馆和思文阁。 翰墨斋:主要功能为:大师工作室、创作室以及书画、奇石、瓯瓷等艺术品的展馆。一楼展馆叫天人合一馆,这馆汇集了大自然与人文艺术奇石与书画。 这里有亿万年的大自然艺术,和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汇聚当代名家的艺术精品。这里的每一枚奇石都是一诗一故事,都是价值连城的名石。在这里可以学习到人文、地理和历史,更重要的是在赏石过程中学会包容心,艺术的缺陷也是一种美。你看,这个“天人合一”,就如同出自书法大家之手,乃天工杰作,极其珍贵。 接下来请大家看一下其他的书画作品,前面这幅字
15、的作者叫林林,林林先生是个外交家,中日研究会会长,由于工作的关系,林林看到日本的书法由中国传入,但却在日本发扬光大,而中国书法艺术却几成荒漠,内心非常焦急,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书法家协会于1981年5月成立,而他自己也当选为首届书法家协会副会长。林林的书风自然和谐,融有诗人的洒脱灵秀和智者的超凡脱俗。 这边这幅作品就是我们永嘉籍的陈中浙先生所作,他既是中央党校教授又是中书协理事。与他作品相毗邻的是林剑丹先生的作品,他是原温州书协主席,在温州书法界很有影响力。 3 馆内还有陈振濂、刘艺、高庆春、刘俊京、冯亦吾、方纪龙、魏启后等书画大家的作品,字画之美在于一撇一捺一钩一划之间,欢迎各位仔细鉴赏,慢慢
16、品味! 二楼展馆叫瓯玩馆,主要展示字画和瓯瓷、 永嘉书院始建于北宋晚期,后由南宋浙西提刑王致远、资讲陈南一于淳祐十二年(1252年)再建于温州书堂巷,明末时随同永嘉学派没落。 现在的永嘉书院是以历史的永嘉书院作为圭臬,致力于打造一个高贵而朴素富有全球视野的现代书院,旨在传承与发展永嘉学派,研究与弘扬温州商道文化,以“公义与爱”的价值理念引领中国商业文化,重塑中国商业文化的价值体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通古今,论商道之博济于众;化中西,究学问以涵养人生。” 这三尊铜像就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中间的是薛季宣,是永嘉学派的创始人。左边是陈傅良,是薛季宣的学生,传承与发展了薛季宣的永嘉学派的学术思想。最
17、右边的是叶适,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 永嘉学馆主要是展示永嘉学派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化形态,以及与温州商道文化的传承关系。展馆展示分文字和实物两部分:回廊展板主要以文字的形式阐述永嘉学派和温州商道文化的思想脉络体系。边上各个展馆主要以书籍、实物和人物展现永嘉学派产生的历史人文背景、不同发展时期的学术成就,及其对社会经济与产业的影响。 我们现在看到的“万事皆道”四个字,是永嘉学派的核心思想,也是温州商道文化的核心思想。 叶适在其习学记言卷十四吕氏文鉴云“物之所存,道则在焉。物有止,道无止也、”提出了“道不离器”的哲学思想,也就是把客观事物、日常生活视为“道”的载体,是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跟西方的“存
18、在即合理”的哲学思想相似。同时,万事皆道也反映了永嘉学派对“道”的认识,即任何事物成败的背后都有其内在的原因,也就是“道”在作用。 此瓯窑青釉铭文洗,2008年出土温州市区百里坊。内壁除绘饰褐彩花叶纹外,最可圈可点之处在于内底题写“万事皆道”四个褐彩行书铭文。集中体现了永嘉学派道不离器,道合于器的事功思想的内核。 (一)源起馆: 历史上温州为西汉东瓯国所在地。西汉初,驺摇被封东瓯王,始开人文,东瓯文脉由此滥觞。地以文显,景因人胜。长河泱泱,英才辈出。谢灵运、王羲之、释玄觉、陈无择、郭楚望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以永嘉山水为乾坤,化东瓯灵毓之气为血脉,将东南邹鲁、海国名邦全景式的推向历史纵深,也为永嘉学
19、派的诞生开辟了肥沃的文化土壤。 源起馆主要展示三方面内容:一是南宋之前温州历史名人典籍;二是南宋之前温州的主要产业(造船、铸造、瓯窑、木漆器、石器);三是南宋之前对温州社会经济文化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西汉东瓯王驺摇,东晋王羲之、郭璞、谢灵运,唐代永嘉大师,北宋永嘉医派陈无择、王执中,南宋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1、东瓯王: 这一位就是东瓯人文始祖驺摇。越王勾践后裔。秦朝末年,率部抗秦,后又助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因功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为海阳齐信侯。汉惠帝三年(前192年)晋封东海王,建都东瓯,世称东瓯王。历来被奉为东瓯人文始祖。 2、书圣王羲之: 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
20、人。书法自成一家,影响深远,有“书圣”之称。据文献记载,王羲之曾任永嘉太守。历代诗人对此多有吟咏。温州城区存有“墨池”、“五马街”等 4 纪念遗迹。 3、山水诗鼻祖谢灵运(385433): 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嵊州市)。南朝刘宋永初三年(422)七月出任永嘉太守。在任一年,遍游各县山水,现留存20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温州因此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今温州市区有池上楼、谢客岩、谢公亭、澄鲜阁、谢池巷、康乐坊等遗迹。永嘉山水因谢灵运而名闻天下。 4、谢公屐: 谢灵运喜游山涉岭,为此特制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这种特制的木屐被称为“谢公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
21、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句。 5、永嘉大师玄觉(665713): 字道明,永嘉人,又称永嘉大师。初习天台宗,后仰慕禅宗六祖慧能,前往曹溪印证,人称“一宿觉”。著有证道歌,曾传至印度,被称为“东土大乘论”。日本则称为“禅文学”。 6、永嘉医派: 宋元以来,温州活跃着一批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医家,被后人称为“永嘉医派”。陈无择三因方、王硕易简方、王与无冤录、王执中针灸资生经等,都是影响巨大的医学著作。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的名著三因方至今仍然是中医病因病理学的重要文献。 7、永嘉四灵: 指生活于南宋时期永嘉(今温州)的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四位诗人,因彼此志趣相投,诗格相类,且各人字号中都带有“灵”
22、字,遂称之为“永嘉四灵”。他们的诗作专以晚唐贾岛、姚合为法,取材于琐细的日常生活或山水小景,抒写个人闲情野趣,注重诗歌的艺术审美效果,为宋代诗坛注入一股清新幽逸的新气息。全祖望在宋诗纪事里把宋诗的发展归纳为“四变”,从陆游等中兴四大家到永嘉四灵为其中的第三变。墙上的四副书法作品为永嘉四灵的四首代表诗: 舟上徐照 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 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 新秋徐玑 新秋一雨洗林关,晚色清澄满望间。 风静白云横不断,山前又迭一重山。 四月乡村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
23、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陈无择:青田人,长期居住在永嘉,他的学术思想在于阐明“分别三因,归于一治”,主张辩证重脉而处方不泥。 王执中:瑞安人,是温州籍最早有医学专著问世,并见诸文献记载的著名针灸医药学家。 橱柜里摆放的一些物品代表南宋之前温州地区比较发达的产业,比如造船业、陶瓷、石器、漆器等。 (二)事功馆: 永嘉学派思想溯源于北宋庆历年间开创的“永嘉道学”。“皇佑三先生”(王开祖、丁昌期、林石)及“元丰九先生”(周行己、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蒋元中、沈躬行、戴述、赵霄、张辉)等永嘉学人为永嘉学派的诞生产生了巨大影响。“永嘉学派”最初由薛季宣提出,被他的学生陈傅良等所继承,再由当时的政治家叶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嘉 导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