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面痛病.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面痛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面痛病.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面痛病1范围本指南明确提出了面痛病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的建议。本指南主要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面痛病的诊断和防治。本指南适合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针灸科、脑病科、推拿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临床 医师使用。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面痛病 facial Pain是以额、面颊、口唇等部位出现放射性、灼烧样抽掣疼痛或胀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又 称“面风痛”、“面颊痛 U-21o主要病因病机包括风寒袭络、风热阻络、瘀血阻络、阳明热 盛、阴虚火旺等。多见于西医学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于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眶上神经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鼻窦炎、颗颌关节综合征等疾病,
2、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也可参考 推荐方案辨证施治。3临床诊断3. 1中医诊断3.1.1病名诊断面痛病是以额、面颊、口唇等部位出现放射性、灼烧样抽掣疼痛或胀痛为主症的一类病 证。证候诊断基于针灸学、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及面痛病的临床特征,分辨寒热、虚 实、脏腑、气血,临床常见证候如下:3. 1.2.1风寒袭络证主症:面部阵发性抽搐样剧痛,遇风寒发作或加重,畏寒恶风,口不渴,舌淡苔薄白, 脉浮紧或弦。次症:鼻塞流涕,面部有紧束感。3.1.2. 2风热阻络证主症:面部烧灼样剧痛或胀痛,痛时颜面红赤,得凉稍减,口干咽痛,舌红苔薄黄,脉 浮数。次症:发热而微恶风,或有汗。3.1.2. 3瘀血阻络证主症
3、:面部阵发性刺痛,部位固定不移,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次症:面色晦暗,夜间痛甚,情志变化可诱发,或伴神疲少气,或伴面部抽搐。3.1.2.4阳明热盛证主症:面部阵发性烧灼样剧痛,拒按,遇热诱发或加重,口苦口臭,舌红苔黄厚,脉洪 数或弦数。次症:咽干口渴,牙龈肿痛,大便干,小便黄。附件一:改良Jadad评分量表 一、随机序列的产生1恰当: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或类似方法(2分)2不清楚:随即试验但未描述随机分配的方法(1分)3不恰当:采用交替分配的方法如单双号(0分)二、随机化隐蔽1恰当:中心或药房控制分配方案、或用序列变号一致的容器,现场计算机控制密封不透光 的信封或使其他临床医生和受试者无
4、法预知和分配序列的方法(2分)2不清楚:只表明使用随机数字表或其他随机分配方案(1分)3不恰当:交替分配、病历号、星期日数、开放式随机号码表、系列编号信封及任何不能防 治分组的可预测的措施(0分)4未使用(0分)三、盲法1恰当:采用了完全一致的安慰剂或类似方法(2分)2不清楚:实验陈述为盲法,但未描述方法(1分)3不恰当:未采用双盲或盲的方法不恰当,如片剂和注射剂比较(0分)四、撤出与退出1描述了的撤出或退出理由(1分)2未描述撤出或退出理由(0分)附件二:MINORS条目序号条目提示1明确给出了研究目的所定义的问题应该是精确的且与可获得文献有关2纳入患者的连贯性所有具有潜在可能性的患者(满足
5、纳入标准)都在研究 期间被纳入了(无排除或给出了排除的理由)3预期数据的收集收集了根据研究开始前制定的研究方案中设定的数据4终点指标能恰当的反 映研究目的明确的解释用来评价与所定义的问题一致的结局指标的 标准。同时,应在意向性治疗分析的基础上对终点指标进行评估5终点指标评价的客观性对客观终点指标的评价采用评价者单盲法,对主观终点 指标的评价采用评价者双盲法。否则,应给出未行盲法 评价的理由6随访时间是否充足随访时间应足够长,以使得能对终点指标及可能的不良 事件进行评估7失访率低于5%应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访。否则,失访的比例不能超过 反映主要终点指标的患者比例8是否估算了样本量根据预期结局事件发
6、生率,计算了可检测出不同研究结 局的样本量及其95与可信区间;且提供的信息能从显著统 计学差异及估算把握度水平对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 比较912条用于评价有对照组的研究的附加标准9对照组的选择是否恰 当对于诊断性试验,应为诊断的“金标准”;对于治疗干预 性试验,应是能从已发表研究中获取的最佳干预措施10组间基线是否可比对照组与试验组应该是同期进行的(非历史对照)11组间基线是否可比不同于研究终点,对照组与试验组起点的基线标准应该 具有相似性。没有可能导致使结果解释产生偏倚的混杂 因素12统计分析是否恰当用r计算可信区间或相对危险度(RR)的统计资料是否 与研究类型相匹配条目123456789
7、1011附件三: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描述及说明是否提供了前期设计方案?在系统评价开展以前,应该确定研究问题及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研究的选择和数据提取是否具有可重复性?至少要有两名独立的数据提取员,而且采用合理的不同意见达成一致的方法过程 是否实施广泛全面的文献检索?至少检索2种电子数据库。检索报告必须包括年份以及数据库,如Central、EMbasc 和MEDLINE。必须说明采用的关键词/主题词,如果可能应提供检索策略应咨询最X信息的目录、综述、教科书、专业注册库,或特定领域的专家,进行额外 检索,同时还可检索文献后的参考文献发表情况是否已考虑在纳入标准中,如灰色文献?应该说明评价者的检索
8、是不受发表类型的限制应该说明评价者是否根据文献的发表情况排除文献,如语言是否提供了纳入和排除的研究文献清单?应该提供纳入和排除的研究文献清单是否描述纳入研究的特征?原始研究提取的数据应包括受试者、卜预措施和结局指标等信息,并以诸如表格的形 成进行总结应该报告纳入研究的一系列特征,如年龄、种族、性别、相关社会经济学数据、疾病 情况、病程、严重程度等是否评价和报道纳入研究的科学性?应提供预先设计的评价方法,如治疗性研究,评价者是否把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分配隐X作为评价标准,其它类型研究的相关标准条目一样要交代纳入研究的科学性是否恰当地运用在结论的推导上?在分析结果和推导结论中,应考虑方法学的
9、严格性和科学性。在形成推荐意见时,同 样需要明确说明合成纳入研究结果的方法是否恰当?对于合成结果,应采用一定的统计检验方法确定纳入研究是可合并的,以及评估它们 的异质性(如Chi-squared test)。如果存在异质性,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或考虑 合成结果的临床适宜程度,如合并结果是否敏感?是否评估了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发表偏倚评估应含有某一种图表的辅助,如漏斗图、以及其他可行的检测方法和/或 统计学检验方法,如Egger回归是否说明相关利益冲突?应清楚交待系统评价及纳入研究中潜在的资助来源3. 1.2. 5阴虚火旺证主症:面部疼痛反复发作,痛势较缓,遇劳则面痛发作或加剧,颗红,烦躁易怒
10、,失眠 健忘,舌红少苔,脉细弦梢数。次症:形体消瘦,腰疲神倦,咽干口苦,目眩耳鸣。经络辨证“飞额部痛属于足太阳经病证,上、下颌部痛属于手足阳明经和手太阳经病证。3. 2西医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西医诊断参照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3. 3中医鉴别诊断3. 3.1头风以头部一侧额颍、前额、巅顶疼痛,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为主症,疼痛多为 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3. 3. 2牙痛是以牙齿疼痛为主症,可伴有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咀嚼困难或有幽齿存在。3. 3. 3眉棱骨痛是以眉棱骨部或兼眼眶深部胀痛为主症的眼病。4临床治疗与推荐意见4. 1辨证论治4.1.1风寒
11、袭络证病机:风寒袭于经脉,气血凝滞,脉络不通。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推荐方药:X茸茶调散刈(出自太平台X和剂局方)加减(Ha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常用药:薄荷叶,X苜,荆芥,细辛,防风,白芷,羌活,X草,全蝎,桃仁,红花, 菊花,蔓荆子等。推荐中成药:汉桃叶片每次35片,每日3次,口服。(IV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风热阻络证病机:风热客络,脉络受损,气血不通。治法: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推荐方药:(1)苜芷石膏汤,(出自医宗金鉴)加减(IDa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常用药:X可,白芷,羌活,藁本,白菊花,生石膏,全蝎,地龙等。(2)选奇汤.(出自兰室秘X)加减(Ila级证据,有选择性
12、的推荐)。常用药:炙X草,羌活,防风,酒黄苓,白芍,白芷,柴胡,全蝎,僵蚕等。推荐中成药:黄连上清丸川:每次12丸,每日2次,口服。(Ila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瘀血阻络证病机:气滞、寒凝或久病等致气血瘀阻,脉络不通。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推荐方药:(1)通窍活血汤(出自医林改错)加减(IV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常用药:赤芍,X茸,桃仁,红花,白芷,地龙,全蝎,蝶蚣,葱白、鲜姜、红枣等。(2)血府逐瘀汤屿(出自医林改错)加减(IDb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常用药: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X草,桔梗,X苜,牛膝,地 龙,白芷,全蝎,娱蚣等。推荐中成药:(1)血府逐
13、瘀丸:每次12丸,每日2次,空腹,用红糖水或温水送服。(Ila 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2)正天丸叫 每次6g,每日23次,饭后服用。(Hb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 阳明热盛证病机:胃火亢盛,火热上炎,阻于阳明,气血不通。治法:清胃泻火、通络止痛。推荐方药:清胃散,(出自兰室秘X)加减(Ila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常用药:当归,黄连,生地,牡丹皮,升麻,防风,黄苓,白芷,全蝎,地龙等。 阴虚火旺证病机:肝肾阴虚,肝风内动,风火炎上,络脉失养。治法:滋阴清火、熄风通络。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3m (出自杂病证治X义)加减(Ila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常用药:天麻,钩藤,生石决明,黄苓
14、,X牛膝,杜仲,白芍,生地,玄参,菊花,半 夏,X草,X芳,僵蚕,全蝎等。推荐中成药:天麻素胶囊:每次50mglOOmg (12粒),每日3次,口服。(Hb级证据,有选择 性的推荐)。随症加减用药额部痛加羌活、白芷等,面颊部痛加白芷等,耳撅部痛加X穹、柴胡等;遇寒诱发或加 重,加麻黄、制X乌、制附片、细辛、X枝等;疼痛剧烈、面部抽搐,加娱蚣、全蝎、地龙、 白僵蚕等;纳呆食少加木香、神曲、山楂等;便秘加酒制大黄、玄明粉等;失眠加茯神、远 志、酸枣仁、夜交藤等。4. 1.7注意事项中药药量按照药典执行,对于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和虫类药如制X乌、制附片、细辛、全 蝎、娱蚣、白僵蚕、地龙等需谨慎使用。4.
15、 2针灸疗法4. 2. 1总治法疏经通络,行气止痛。取穴原则局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取穴主穴:患侧下关、风池、太阳、双侧合谷、太冲。分部配穴:额部痛,加患侧阳白、攒竹。上颌部痛,加患侧四白、颐镶、迎香。下颌部痛,加患侧颊车、地仓、夹承浆。辨证配穴:风寒袭络证,加外关、列缺。风热阻络证,加大推、曲池、外关。瘀血阻络证,加内关、血海、三阴交。阳明热盛证,加内庭、足三里。阴虚火旺证,加太溪、行间、大陵。操作(1)亳针法团:患者仰靠坐位或仰卧位,施术部位及医者双手常规消毒。常规亳针针刺 得气后,可根据病情行补泻手法,若疼痛剧烈者可在远X穴位行强泻法。根据病情确定留针 时间,一般留针2030min,可
16、间歇行针。(1b级证据,推荐使用)注意事项旧:眼周易出血的穴位,出针后用干棉签按压针孔。(2)电针法一切:常规亳针针刺得气后,选穴12组接电针仪,采用连续波,电流强度以 患者耐受为度。(Ha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注意事项例:禁止电流直接过心脏;切忌突然增强电流。(3)穴位注射法叫 每次选取患侧面部23穴,可选取维生素氏2注射液(或甲钻胺注 射液、注射用腺普钻胺)叵初等注射。(Ila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注意事项:出针后注意按压针孔;面部穴位注意进针角度、深度和注射剂量;不宜做 提、插、捻、转。(4)刺络放血法叫:每次选取患侧面部23穴(可以是扳机点或阿是穴),采用三棱针 点刺放血,也可加用
17、拔罐法,(Ob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注意事项:有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勿伤及大动脉,防止感染、火罐烫伤;预防晕针 或晕血;医者避免接触患者所出血液。(5)灸法的砌:对于风寒袭络证或瘀血阻络证患者,局部使用悬灸法。或亳针、电针配 合灸法。(Ha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注意事项:灸距适当,防止烫伤。疗程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5次,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次数。4. 2. 6针灸其他疗法耳穴压丸法如:对于伴有情志障碍,或不能按照疗程来就诊的患者,可采用耳穴压丸 法。选取面颊、额、上颌、下颌、神门、压痛点等耳穴,常规消毒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 医用脱敏胶布贴于穴位处,并适度按压,以耐受为宜。(I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面痛病 中医 内科 临床 诊疗 指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