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法律观念和法律基础知识(含解析) (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年中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法律观念和法律基础知识(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法律观念和法律基础知识(含解析) (1).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中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法律观念和法律基础知识(含解析) (1)20_年中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 法律观念和法律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某地执勤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此时,被罚驾驶员发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次口,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也依法进行了处罚。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者应成为守法的标杆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A.B.C.D.【答案】B【解析】【分析p 】本题中民警是国家的执法者,对没有装灭火器的公民依法处罚,但是民警自身身为执法者也并没有做到安装灭火器,也对民
2、警作出了相应的处罚,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要为公民做示范和榜样。故正确。错误,题文中的财产所有权没有受到侵犯,因为民警是依法办事,而不是非法的。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p 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p 题肢选项,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选出正确的答案。2.20_年初,有您爆料几位女游客在东北雪乡旅游时遭遇了下图这种“变脸”,因不想参与导游指定的项目,被导游威胁、勒索甚至扇巴掌,恶劣程度令人震惊。据报道,该涉事导游已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为了避免类似欺客宰客事件再次发生()旅游从业者应增强法治观念,遵规守法人们应放弃到东北雪乡
3、旅游,避开消费陷阱消费者应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权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A.B.C.D.【答案】D【解析】【分析p 】依据题文描述,导游的做法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没有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要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旅游从业者、消费者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所以符合题意; 的说法错误,故应排除;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知法守法,依法维护权利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p 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3.20_年1月5日,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
4、夫为由做出如下图扒阻车门的举动,她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并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对罗某处以20_元罚款。罗某的行为警示我们()要坚持正义标准,树立规则意识行使公民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应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A.B.C.D.【答案】C【解析】【分析p 】依据题文描述,罗某阻拦列车,破坏了社会秩序,既是不道德的,要受到道德的谴责,也是一般违法行为。该行为带给我们的警示,实际上就是要我们回答从该案例中,我们得到的教训,罗某的行为违背了多数人的利益,是非正义的、是缺乏规则意识的体现,损
5、害了公共利益,所以符合题意; 说法错误,罗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不属于犯罪,故应排除;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对规则与正义,正确行使权利,知法守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p 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p 题意主旨,可以排除不符合题意的答案,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4.20_年8月,一段“小车斑马线前礼让老人,老人脱帽鞠躬致谢”的视频刷屏网络,引起您热议。这段视频启示我们应()诚实守信,赢得他人的信任相互礼让,构建和谐社会遵守交通法规,做守法公民文明交往,尊重他人,懂得感恩A.B.C.D.【答案】B【解析】【分析p 】依据题文描述,小车斑马线前礼让老人,老人脱帽鞠躬致谢。这是一
6、幅和谐的社会生活画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说明了司机遵守交通法规,老人懂得感恩。所以符合题意; 与题无关,故应排除;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知法守法,尊重他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明确题意主旨,分析p 题肢选项,排除符合题意的干扰选项,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5.20_年11月6日,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五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要学法、懂法、守法受害者要学会自我保护欺凌者的行为是一种
7、违法行为校园欺凌现象是正常的A.B.C.D.【答案】C【解析】【分析p 】对于校园的欺凌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与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不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受害者没有学会自我保护等相关,据此,的启示符合题意,正确。错误,校园欺凌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法律后果,是不正常的现象。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知法守法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难度值不大。6.前不久,北京某医院门口,两名女护士下班时刚要打开被自己私自上了锁的共享单车,就被巡逻民警抓个正着,两人被行政拘留5日。两名女护士私
8、锁共享单车的行为()属于不文明行为是不道德行为,但不违法属于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A.B.C.D.【答案】B【解析】【分析p 】为一已私利私锁共享单车既是不文明,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符合题意,正确。错误,题文中被行政拘留表明其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但没有犯罪。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被行政拘留5日“,据此,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7.以下属于表征刑事处罚的是()以预防和惩治犯罪为主要目的以规范政府机关执法行为为主要目的以赔偿被害人财产损失等为主要手段以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甚至剥夺生命等
9、为主要手段A.B.C.D.【答案】B【解析】【分析p 】根据所学,刑事处罚是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刑法制裁,简称刑罚。它是以预防和惩治犯罪为主要目的,以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甚至剥夺生命等为主要手段。符合题意,正确。不符合题意,这是行政处罚。不符合题意,这是民事处罚。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刑罚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p 题肢选项,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8.下表中对“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A.B.C.D.【答案】A【解析】【分析p 】有序停放共享单车体现遵守公共秩序,公共汽车上主动为孕妇让座是关爱他人和友善的表现。符合题意正确。错误,向有
10、关部门反映学校周边黑网吧问题是行使监督权,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表现。错误,男生帮上台表演的女生搬乐器这是正常的男女同学的交往。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遵守规则,承担社会责任,男女同学交往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p 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9.犯罪的法律标志是()A.违反刑事法律B.具有主观恶意C.造成严重后果D.法官独立裁决【答案】A【解析】【分析p 】根据所学,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
11、然结果。A观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犯罪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p 题肢选项,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难度值不大。10.自20_年1月1日起,被称为南昌“史上最严”的禁燃烟花爆竹新规正式实施。20_年元旦以来的一个多月里,全市共查处非法燃放烟花爆竹案件96起,罚款84起,拘留15人。在禁燃区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属于()A.刑事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答案】C【解析】【分析p 】按照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即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即违反国家行政管理法
12、律法规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即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违宪行为。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违法情节比较轻,对社会危害性较小,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最大、性质最严重,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应分别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根据被查处的违法者所受到的处罚,应该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正确答案是C选项。ABD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反行为类别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违法行为类型的判断我们可以从概念和承担的法律后果两个方面进行判断。11.放学回家的路上,初中生小亮总喜欢将自
13、行车骑到马路中间,惹得过往的司机一声声埋怨斥责。小亮的行为()违反了交通法规行使了通行自由构成了危险驾驶漠视了自身安全A.B.C.D.【答案】C【解析】【分析p 】题干中小亮将自行车骑到马路中间,违反了交通规则,缺乏规则意识,也不利于自身生命安全,缺乏生命安全意识。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没有履行遵守交通规则的义务; 说法错误,危险驾驶是指驾驶机动车造成危险,自行车不是机动车。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遵守规则和珍爱生命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本题分析p 题肢选项,联系实际可以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12.某班同学对社会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讨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C.D.
14、【答案】B【解析】【分析p 】判断正确,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判断错误,退休老师将自己财产全部捐给学校,属于依法行使自己的经济权利财产的处分权,判断错误,使用名人照片做广告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判断正确,将共享单车占为己有,行为人符合我国刑法中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公民的基本义务,财产所有权,肖像权,犯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p 题干材料,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3.图1所表示的是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两者之间的关系育图示相同的是()A.法定继承,遗嘱继承B.宪法,预防未虎年人犯罪法C.公民的基本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年中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法律观念和法律基础知识含解析 1 2021 年中 政治 分类 汇编 法律 观念 基础知识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