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2423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24237.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生命的林子是一篇哲理美文。这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文体,代表性的作品有小故事大道理、枕边故事等等。代表作家有刘燕敏、毕淑敏、周国平等等。这种文体的兴起,与读者杂志的热销也有密切关联,同时适应了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生命的林子假借玄奘早年刚出家的故事,提出了做矮子中的将军和做将军中的将军的人生命题,当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这篇文章中的方丈,运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情境教育,因此,在研究情境教育的现场,选用这样一篇文章让学员们进行教学设计,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为了节约时间,我主要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交流。这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如下:1、读懂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水
2、深龙多、鹤立鸡群等词语所表达的意思。2、学习文章通过对比、形象描绘,生动说理的方法,明白一个人成长离不开存在环境的道理。教学过程如下: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节。1、一读:学生快速阅读1-3节,用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欲行)2、再读:思考,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先用概括性的语言说明原因,然后结合具体的词句加深理解。主要原因:寺:名胜、才多玄奘:事繁、己微用与其不如连起来说说。具体的词句:名胜:香火鼎盛名满天下香客如流才多:水深龙多高僧济济事繁:法师应酬太多喧喧嚷嚷己微:远不如想出人头地这些词语,学生大多能很好理解,这里重点突出水深龙多的教学。同学们,你们记得在三顾茅庐中,人们称
3、诸葛亮为什么?(卧龙)还有哪些词语中含有龙呢?(卧虎藏龙、龙争虎斗、群龙无首等等)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人们用龙比喻什么?然后,让学生用法门寺水深龙多、高僧济济为中心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话。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4-5节1、学生自读,想一想方丈为什么要向玄奘提出这个问题?2、交流:这一段,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段落,这一部分,是方丈对玄奘志向的考察,如果玄奘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那后面的观看松树林的环节,也就会落空。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方丈的智慧和细心。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6-9节共分为六个环节:一读:玄奘和方丈来到了林子,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划出有关句子。二画:教师板画:山顶乱枝纵横的松树;一
4、片修颀挺拔的松林。通过图画只管展示情境,加深学生体会。三演:如果你就是山顶的松树或者是松林中的一棵松树,我来采访你们,问问你们为什么会如此不同?从中体会乱枝纵横的松树和松林中松树的不同成长环境和生长状态。补充:高山之巅无美木,伤多阳也。太好的环境同样不利于成长。而松林中的松树,因为有了竞争,有了奋发,有了上进心,就长成了参天大树。四拓:松林中除了有竞争,其实,还有合作,和一棵孤零零的松树比起来,它们更有集体的力量:说话:当狂风袭来时,松林;当暴雨倾盆时,松林;当洪水肆虐时,松林;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才能成就人才。五比:眼前山顶的乱枝松,方丈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鹤立鸡群)
5、而一片松林,让玄奘想到了什么词语?(水深龙多)理解:鹤立鸡群,虽然超出了群体,但是,毕竟标准不高。鹤鸣高岗,只是在山岗上而已。而且,长期混同于鸡群,也会有沦落为鸡的危险。但是,龙就不同了,飞龙在天,比起鹤来,显然不在同一个标准了。六悟:通过眼前景物的对比,玄奘明白了什么?你又明白了什么?体会文章所揭示的真意。通过六个环节层层推进,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把握文章的中心。四、学习文章第四部分。第10节。玄奘听了方丈的话之后,怎么做的呢?通过写话的方式,拓展想象,理解。写话练习二选一:1、玄奘从此潜心苦修,(补充文本的不足,也就是如何解决事繁的问题,如何面对法师应酬的问题。)2、玄奘见到了上次劝说他离开的人后,五、教学最后一部分。引读这一小节。因为这一部分,应该认为是文章的一个累赘,没有必要卒章显志。道理,应该是让学生感悟的,而不是灌输的。所以,通过引读,一带而过。六、拓展。搜集玄奘的故事,推荐阅读西游记。内容总结(1)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生命的林子是一篇哲理美文(2)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生命的林子是一篇哲理美文(3)教学过程如下: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节(4)主要原因:寺:名胜、才多玄奘:事繁、己微用与其不如连起来说说(5)2、玄奘见到了上次劝说他离开的人后,五、教学最后一部分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