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求平均数教学反思.docx
《2022求平均数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求平均数教学反思.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求平均数教学反思求平均数教学反思1“平均数”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里面的内容,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本课教学把重点放在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上,而难点则是运用平均数的理念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意义,从而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如何让学生初步理解它的概念并驾驭正确的求平均数方法?我一起先就设计了爱护环境收集空瓶的情境,并通过让学生视察统计图,获得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动手操作解决数学问题,驾驭问题解决的多种有效方法,再联系中注意数学只是于生活的亲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只是再生活中的作用,比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这节课我为学生供应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
2、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加到学问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自己课堂节奏把握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补充的内容如:增加一个数会对平均数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正确解读生活中的平均数等等。有待在练习课中进一步绽开。求平均数教学反思2求平均数这节课假如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基本上就是根据:出示例题、分析条件问题、引导列式计算、总结规律:总数份数=平均数。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对数量关系式:总数份数=平均数驾驭得特别娴熟,解题正确率也很高。但是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孩子对平均数的相识和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平均数
3、?这才是孩子们所关切的感爱好的问题。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从孩子的发展动身,以孩子的发展为本,为孩子供应了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这节课的设计与传统课有以下不同:一、目标的着眼点不同。这节课着眼于经验、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让孩子学会思索,学会解题的策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看法和价值观。二、呈现方式不同。这节课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体验平均数产生的过程。在经验平均数产生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然后再去用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同
4、。现在的课是让孩子在活动中“做数学”,给孩子供应大量的探讨合作、独立探究、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四、师生交往方式不同。现在的课堂不只是师生互动,更有生生互动,老师以一个挚友的身份参加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孩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思维自由发展,不仅学会了学问,形成了实力,同时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沟通。五、应用形式不同。今日的教学注意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解决身边的、好玩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学得有味道,不枯燥。孩子们用平均数的学问胜利地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体验到了胜利的欢乐,这才是我们的
5、教学目的之所在。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孩子供应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变听数学、看数学为做数学,关注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关注孩子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相结合,关注孩子对学习过程的经验和体验。老师要关注孩子学问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情感看法和价值观,要给孩子以富有特性的评价,激励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念。这样我们的数学将不再枯燥,让我们的数字会跳动,图形会唱歌,我们的数学从今富有朝气,充溢乐趣。求平均数教学反思3本节课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课,是把数学学问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一课。在课堂上,学生爱好深厚,学得主动主动。反思整个教学
6、过程,本人有以下几点相识: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标提倡学生的学习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这节课的起先,从学生熟识的、感爱好的大课间活动的“跳跳球”竞赛入手,激起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自己想出竞赛的方法,把自主权留给了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跳跳球”的竞赛中一次又一次的冲突激化中引出了“平均数”,使学生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了平均数迫切须要。在学生的亲身感受中得出了求平均数的意义和方法并且学生自己道出了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使学生感悟到平均数的可比性。通过举生活中的平均数例子,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在学生算出小组平均身高后,让学生接着挖掘
7、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新问题“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让学生估算再验证,培育学生的估算实力。源于学生身边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辨析,正好激发了学生开展探讨的爱好,同时为学生创建了自由表达、广泛沟通的机会,提升了“数学沟通”的实力,通过三种情境的辨析进一步深化了平均数的意义,同时培育了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实力。二、关注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教改提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老师要注意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使学生能自觉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学生在“跳跳球”竞赛时让学生自己想出竞赛的方法。设计小马过河的情境:小马过河,小马身高1.6米,河的平均水深是1.5米
8、,小马能过这条河吗?这一情境使孩子在争辩通过对“平均水深”的深刻理解,得出结论“小马不能过这条小河”,从中体会到应用数学学问要敏捷,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数学因素,还要考虑其他的相关因素。三、润物细无声的人文感染教化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当学生看到在严峻缺水地区三口之嫁平均每月用水量约为280千克,与林沂三口之家平均每月用水量是23吨进行比较谈感受时,学生第一反映是“节约水源”,从一组数据比较中使孩子们进行了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化。四、自主评价奇妙总结通过给这节课打分及计算平均分再次强化了本节课的学问;再现了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又得到了这节课的真实信息的反馈;同时为课堂小结做好了奇妙
9、的预设,让学生自我评价,增加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念。作业的布置是对课堂的拓展延长,进一步激发学生接着探究生活中的平均数的爱好。五、缺憾之处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不够深化,例如课堂上不能对每个学生举出的平均数实例进行探究、拓展应用。课结束前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时只是泛谈体会和收获。求平均数教学反思4求平均数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在实践中探究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依据详细状况敏捷选用方法进行解答,在其中培育学生估算的实力,同时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洁的推断和预料,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培育熬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实力。本节课的重点是
10、敏捷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难度较大。因此,在设计教案过程中,老师应为学生供应他们所熟识的阅历,利用学生现有的学问水平和他们所熟识、感爱好的素材组织教学,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适当地调整教材,依据实际状况,提高学习爱好,以达到教化较学目标。数学学问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教材支配了一个生活中,学生比较熟识的收集矿泉水瓶的例子,目的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当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清但又无法说清的时候,便会萌发剧烈的求知欲,老师适时恰
11、当引导,能使学生较快进入学习情境,有利于对新学问的接受和驾驭。求平均数教学反思5求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学习前,我先让学生课前统计出本小组同学的身高(单位cm)与体重(单位kg),做出统计表;课堂上再提出问题:比较两个不同小组人数的体重统计表,哪组同学的整体体重轻一些?学生会靠着自己原有的阅历和推断,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把须要解决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热忱。在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就是“移多补少”,确定平均数的区间范围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状况,并不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再依据教
12、学中收集矿泉水瓶的教学挂图实际操作,配以磁性黑板演示,突出平均数“移少补多”的简明、直观;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摆法、算法,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求平均个数就=总个数人数”。在解决完例1以后,让学生再回到比较小组体重或身高的问题中,就能让学生很简单的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正确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先确定平均数的范围,再计算,更突出了培育学生的估算实力。练习的设计留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学生通过例1的学习,还可以分组总结出“求平均体重=总体重人数”,“平均身高=总身高人数”等,再现了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的
13、方法,分组合作,再用算的方法来完成,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教化,体现了学问的发觉过程,有利于学问的巩固与运用。求平均数教学反思6求平均数是在学生已经具备肯定收集和整理数据实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动身,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须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驾驭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学问说明简洁实际问题,教完这堂课后,觉得有以下收获与不足:在例题教学中,课件出示了“收集矿泉水瓶”的图片,我就问要求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应先求什么?当学生感受到要先求出总数,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探讨或者讲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含义,而是让学生用移一移,画一画的,或者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在此,我
14、把思索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学问的价值。导学案设计从由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让孩子在活动中“做数学”,给孩子供应大量的探讨合作、独立探究、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学生已经学过“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状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相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这堂课教学中,也有不足:有少部分学生对于平均数的意义还比较模糊,在实际习题中的应用还搞不清晰,因此还须要让他们逐步地体会和驾驭。
15、计算中正确率不高,应培育孩子仔细、细心地良好习惯。求平均数教学反思7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特别抽象的概念。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老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相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意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视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首先我以一个小故事引入新课,小红去游泳发觉游泳池边写着:此游泳池平均水深1。3米,小孩子请在大人陪伴下游泳。小红身高14米会有危急吗?在孩子们的争辩声中,让孩子们带着疑问
16、和爱好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出示例1情境图后,当孩子们提出平均每天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后,我首先让孩子通过视察统计图探究如何求平均数。由于生活阅历和学问基础,学生中有一部分已经知道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出平均数,其实这种方法也能够利用教材上的统计图很好地进行过程的演示;还有一部分学生数感较强,能够依据供应的一组数据感觉出平均数也许是多少;而用总数除以份数得到平均数的计算,也不难,学生确定会有这种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学生虽然求出了平均数,但概念也是特别模糊的,“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许多人对平均数的含义不理解。移多补少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很有帮助,让学生
17、在移多补少中建立平均数的表象,通过学生移一移、说一说,老师直观板书,从感官上理解平均数的由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不仅从比较两个“7”的含义,还原统计图的过程中理解它的“虚拟”。如何感知平均数的区间,让学生视察课件上最多最少平均线3条线之间的关系,再闪耀最多最少两条线,学生直观感知了平均数的区间,为什么平均数会出现在最多最少之间,学生用“移多补少”来说明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平均数”的表象已经逐步清楚起来。一节课结束了,但是课堂上的问题和反思还是有许多,在这堂课中其实对于求平均数孩子们是比较简单驾驭的,而对于平均数的意义学生也理解比较透彻,而这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求
18、平均数和理解意义上,忽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学问的运用,比如说在计算求平均数时,学生可以通过本节课所学的移多补少的方法来简化计算,减轻计算负担,而我忽视了对孩子们这方面意识的培育。另外练习的层次不够显明,在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再增加让孩子求总数该如何求,数学应当培育孩子们举一反三的学习实力。求平均数教学反思8培育学生多角度地思索问题,培育学生迁移类推实力。我在教学中,很留意学生在什么学问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就在这个地方解决,为了弄清例2怎样计算,让学生运用例1探究的方法,类推迁移,尝试做,增加学生的感性相识。然后类推到“做一做”练习之中。主动引探,发挥两主作用。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
19、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教学时,老师通过主动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使教与学产生共振,和谐发展。如出示例2时,问与例1相对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主动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究出:求平均数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同时留意培育学生的归纳思维实力。细心设计练习。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驾驭学问,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讲究方式,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等。”我在课堂练习中,除基本训练打基础外,还出示了“尝试题”,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边算边探讨,胜利地解答尝试题后。我还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专项练习:1.基本
20、训练。2.变式练习。3.嬉戏练习。为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尝试思维情景,让学生看有所思,练有所想。加强了信息沟通,促进尝试胜利。尝试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生探讨,是在学生获得自己的努力结果之后进行的生动活泼、独具一格的“语言和思维训练”,这种探讨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情感上得到沟通和满意,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实力和分析推理实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三次学生探讨,然后依据学生输送的信息,针对学习新学问的缺陷,作画龙点睛式的讲解,确保学生系统地驾驭学问。与此同时,我也参加探讨,刚好了解状况,并依据学生输来的信息,刚好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教”促“学”,“学”中有“教”
21、,亲密了教与学的关系,保证了尝试胜利。求平均数教学反思9在教学求平均数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想的:课一起先,我以学生熟识而又喜爱的套圈嬉戏导入,把学生一下子引入了课堂。这一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在例题教学中,学生留意力特殊集中,爱好盎然,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后进行全班沟通。有的学生用最多个体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最少个体进行比较;有的用总数进行比较;还有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时候激励他们将心中的冲突展示出来,让他们充分的争辩,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性。我并没有焦急让学生探讨或者讲解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含义,而是让学生用移一移,画一画,或者用计算的
22、方法求出平均数。求平均数教学反思10通过仔细研读教材,仔细探讨教法,我对“统计中的平均数” 的课尾进行了仔细的设计自感效果不错。(课尾)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假如请你给自身的这节课打分,你会给自身这节课打多少分?(满分100分。)生1:我觉得我听得很仔细,学懂了,可以打95分。生2:老师,我没有举手要发言,我想只能打76分。生3:我可以给自身88分。因为我在小组活动时表示的很好。生4:我可以给84分,因为老师教的学问我听懂了,但是我发言不主动。生5:我这节课表示一般,只能打85分。(老师板书:95、76、88、84、85)师:假如一节课获得85分算优秀,你们这节课能算优秀吗?生(齐声):能
23、算优秀课!师:依据是什么?76分能行吗?生:光看95分、76分都不行。我算了一下,这五个分数的平均数是(95+76+88+84+85)5=85.6(分),85.6分超越了85分,所以我们这节课是优秀课。反思:对学生而言,“给自身当评委”是少有的事。课堂上一般都是学生被老师评价,对于学生评价自身这种形式学生感到新颖、难得,因此特殊珍惜这次为自身当评委的机会,留意力高度集中。评述过程使学生明白了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深刻地感受平均数的意义,进一步巩固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体验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评价中老师听到了平常听不到的心声,尤其是学生敢于说自身的缺乏。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育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平均数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