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案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课文首先介绍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然后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诗人屈原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课文的第3、4自然段讲屈原遭陷害被流放到南方。秦国攻打楚国,占据了楚国的首都,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了。这部分内容集中表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他忠诚爱国,很有才能。辅佐楚王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国家慢慢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深受百姓爱戴。但他却遭到权贵的诬陷,被楚王流放到南方。但
2、他仍旧酷爱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写了许多爱国诗歌。楚国被秦国侵占后,屈原万分悲愤,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课文第5、6自然段讲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非常哀思,想出各种方法祭祀他。得知屈原投江后,老百姓先是“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说明百姓非常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许多。接着讲人们没有捞到他的尸体时,又把“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江里祭祀他,祈祷江里的水族不要损害屈原的尸体。有人还把雄黄酒倒进水里想药昏蛟龙,使它无法张口。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爱戴之情。然后讲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非常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方法,让屈原能够吃到。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祭祀屈原都往水中投
3、粽子,这一天也渐渐成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课文最终一自然段讲人们祭祀屈原的活动,渐渐演化为今日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课文有些内容为学生所熟识,如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有的内容学生不太清晰,如端午节的由来及其意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引发他们的探究心理。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3.相识“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字,驾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学建议1.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
4、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2.要求相识的6个生字,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然后同桌或小组同学间沟通记忆字形的方法,并相互检查是否会认这些字。最终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订正读音、识记字形。要求会写的9个字中,“戴”“驾”2个字字形较困难,要重点进行指导。3.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使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和爱国诗人屈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4.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到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忠诚爱国,很有才能”“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慢慢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所以百姓对他非常爱戴。即使他被流放,也
5、“依旧酷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还写了许多爱国诗歌。当秦国占据了楚国的首都时,他非常悲愤,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正因为屈原具有剧烈的爱国精神,所以在他投江自尽后,人们非常哀思,想方设法祭祀他、怀念他。5.屈原投江后,百姓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学生沟通探讨时,要抓住课文第5、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来理解,并适时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和怀念。如“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这一句,“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非常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许多。又如有人梦见屈原很消瘦,以为是水中的蛟龙鱼虾吃了人们投下的食物,“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最
6、终想出了一个方法”这一句,是说人们怀着美妙的愿望想找出一个方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最终”说明大家动了许多脑筋,想了许多方法,最终才找到了一个好方法。6.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再让他们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先可以在小组里说一说、评一评,然后再在全班沟通。还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后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伙伴听。7.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教学资料1.词语说明辅佐:帮助。爱戴:诚心尊敬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诬陷:诬告陷害。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谗言:陷害人的坏话。流放:将罪犯驱除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汨罗江:发源于江西,流入洞庭湖。祭祀:为死去的人实行
7、仪式,表示追念。祈祷:宗教仪式之一。以赞美、禀告、感谢、请求等方式,向天、地、神等祷告,求福消灾。课文中的“祈祷”包含有“请求”的意思。2.介绍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3.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文成公主进藏和猎人海力布。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案2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驾驭“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3.正确、流
8、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化。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课前打算:1生字词投影片。2课文中屈原插图。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提出学习要求。(1)自读课文,画诞生字和新词。(2)默读课文,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依据学习要求自读。三、集体反馈,驾驭生字1.出
9、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展示课件其次屏)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习俗疏远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2.老师依据学生认读的状况,进行强调。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疏”的左半边最终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3.齐读词语。4.理解词语的意思。爱戴:诚心尊敬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诬陷:诬告陷害。谗言:陷害人的坏话。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爱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始终流传到现在。)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端午节的由来 2022 小学 四年级 语文 端午节 由来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