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语文教案汇编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学语文教案汇编六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小学语文教案汇编六篇小学语文教案 篇1一、激趣导入1分别出示画像和植树图。提问:(1)这位爷爷谁相识?(他是我们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为我们国家的旺盛富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2)再看着张图,邓爷爷在干什么?(植树)这是邓爷爷1985年3月12日植树节亲自栽种一棵小柏树时的照片。想知道邓爷爷是怎样种树的吗?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2出示课题学生读好课题。二、合作学习完成预习1小组成员轮番分段读课文段,其他同学在听时把自己不相识的字画下来。2互帮互学。向同组同学请教,读会全部不相识的字,再试着读读课文。3小组边读课文边思索下列问题:(1)爷爷植树时多大年龄了?(2)树栽好了邓爷爷满足吗?从
2、哪里能看出来?学习方法:在段中逐句找在画上记号。三、反馈、质疑、自悟1全班器读课文2说说通过自己读书你知道了什么?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四、朗读、感悟、体会1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告知大家你为什么喜爱这一段。老师相机指导朗读。2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做做动作。3探讨沟通:邓爷爷那么大年龄了,工作又特别忙还亲自参与植树活动我们同学该怎么样做?五、学习积累词语1课文有许多用得特别好的词语,学着找一找,画出来,再读几遍。2小组内沟通,各自画出的词语是什么。小学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1、相识8个生字。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爱的词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
3、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的可爱。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教学方法:读议感悟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自然风光?生说。老师这儿也有些风光图片,请大家观赏,你能用词语和句子来描绘他吗?生描片。是的,这就是牧场之国的荷兰,让我们随作者一同去感受异国风光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读课文。2、读了课文,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生说自己的读书感受。3、荷兰牛羊成群,骏马奔驰,多让人神往,让我们走进荷兰,
4、来观赏奇妙的一天。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请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反复读读,把体会写在旁边。2、谁把你喜爱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说说你喜爱的理由。3、生说,师评价。4、白天,在荷兰,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小鸡、马群、黑猪是主子,那儿是它们的王国,那么夜幕驾临晚上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同桌之间读读第五段,找出一个最能概括荷兰晚上的词语。5、生读,找词语,读出感受。6、就让我们在读中来观赏这真正的荷兰吧!观赏图片8117、文中四次提到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能说说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
5、个的地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8、所以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生齐读句子,练习说句子:是也是9、观赏图片1424四、课外延长1、读读资料袋中的话,你知道了什么?2、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五:总结全文: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荷兰,但学了课文,这个国家就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感受到了荷兰景色的美丽,动物与人的和谐统一,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风光图片,并写上简短的描述。板书设计:牧场之国碧绿草原黑白花牛成群骏马绵羊成群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教学反思:本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读课文,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练习说话,说感受,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积累词
6、句,难点是培育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实力。为了能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缺点是评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平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训练学生。小学语文教案 篇3本节课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大和雪后景色的漂亮,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本节课难点: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雪大的,从哪些方面来写雪后漂亮的景色的。本节课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领悟作者擅长抓住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下雪景象。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雪后的漂亮景色,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4、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喜爱的地方试着背下来。教学过程;一、 课前谈话
7、1、你们见过雪吗?雪大吗?雪景美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峻青爷爷写的第一场雪。板书课题:第一场雪2、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你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1、第一场雪的时间。2、雪下得大。3、雪后景美。4、大雪引起的联想。)三、共同探究学生最喜爱的部分。1、雪下得大。你们从哪些地方知道雪大的?小组协作,找出来读一读。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让学生进入情境。课文是怎样把这场雪的“大”写出来的?(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鹅毛般的大雪”、“一会儿就白了”是从视觉上来写的;“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咯
8、吱一声响”是从听觉上来写的)。老师就势引导学生,我们要做有心人,要擅长视察,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到处有语文。下了整整的一夜大雪,你们想看看雪后的壮丽景色吗?2、 雪后景美。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临其景,感受大雪之后雪景的美,并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地方美。请同学们看书,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美,美在哪里?从这些句、段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让同学们在小组中相互沟通探讨,小组汇报。老师依据学生的汇报作适当的点评。(如:“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作者写得是否真实,赞一赞作者视察的细致入微、遣词造句的绝妙。)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
9、度,有感情地朗读,赞一赞雪美,共享作者的喜悦。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领悟作者写大雪之后的美景采纳了什么表达方法?(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如学生在领悟的.过程中有难度,老师可作肯定的引导。)三、 师生共同小结。在这一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些什么?四、 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你自己喜爱的部分,并把喜爱的部分背诵下来。小学语文教案 篇4在上学期,我在六(1)班上了一堂语文课,课的内容是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知道寓言就是通过一个虚构的浅显的故事,告知人们一个道理,二是明白自作聪慧的人是愚蠢的。我的整个课堂是这样设计的:以回顾我们曾学过的寓言故事来导入,小
10、组四人合作从字面来理解“掩耳盗铃”的意思,然后提出感爱好的问题(如他偷到了铃吗?他为什么要掩着耳朵去偷铃呢?)要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去读课文。(第一遍朗朗地读,找生字;其次遍静默地读,看看明白了什么,是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明白的。)读完课文让大家探讨:这个人可笑在哪里?这个寓言告知我们什么道理?最终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课上完后,我感觉不胜利。最终的故事表演没有时间,很缺憾,缘由是下午一节课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学生没有完全明白寓言故事告知人们的道理,主要缘由在我。通过我的这堂课和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我对语文课堂有这样一些教训、体会和感悟。一、语文课上应当书声朗朗。课后,我在新课标解读中读到这样一段话:
11、“语文教学讲风盛行,忽视学生自读体验,忽视培育语感;分析之分盛行,忽视整体感知和把握。这些已是众所周知的流弊,是违反学习和运用语文规律的表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是的,我们往往把孩子当成了大人,甚至当成了中文系的学生,把一首小小的,明白如话的诗歌或一个小故事首先拆成句,然后拆成字,在那里分析,甚至追问,老师累得气喘吁吁,学生搞的糊里糊涂,而一堂课下来,听不到孩子的读书声。其实孩子是喜爱读书的,北师大版的语文课本上的课文都是一些生活气息很浓的、朗朗上口的、极富音韵节奏的文章,是很适合孩子们去朗读的。孩子们没有去读,是没有给他们时间,是没有去引导他们,是我们不信任他们能自读自悟,他们是可以悟的。书
12、声朗朗是校内里一道漂亮的风景,还我校内书声朗朗是语文老师应当立刻去做的事情。二、语文课上应当七嘴八舌。我们大可不必要只是在口语交际课上才让学生和学生沟通,学生和老师沟通,只要 是语文课堂,只要是语文学习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品头论足,说长道短,与老师据理力争,与自己的同学相互探讨,甚至提出疑问。可我有时不能做到真正放手,总是喜爱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不是让自己蹲下身子踏着学生的思维线来敏捷机灵地调控课堂,生怕学生会提出一个怪怪的问题,打乱了原来的教案上的设计思路,我们语文老师应当让课堂更加开放,要更加敏捷,尤其是小学的语文课,应当创设肯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说、能说、乐说。三、语文课上应当想入菲菲
13、。听了张雪老师上的家这一课,给我印象很深,也很出彩的地方是老师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学生回答的特别精彩:“因为小鸟飞累了要到树林里休息。”“ 因为鸟妈妈要进去给小鸟喂吃的。”“因为大树可以为小鸟遮风挡雨。”老师又问:“树林还可以说是谁的家?”学生又绽开了想象:是猴子的家,是蛇的家,是松鼠的家,是豹子的家,是蚂蚁的家,还是我们人类的家,还有学生立刻说,我们要爱护树木。看看,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丰富呀!她在上大家都说一般话这一课时,问:“小鸟们唧唧喳喳都在说些什么呀?”一下又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是的,教材是死的,可孩子们的想象是鲜活的,为什么我们的课上的乏味,听者也昏昏,就
14、是我们不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我要时刻警醒我自己:不要让学生的想象力丢失在我的手里。小学语文教案 篇5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6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朗读儿歌,初步了解各个季节的花。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打算教学课件、花的图案、有花名的叶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读本课1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3、相识12种花,知道它们盛开的时间。教学重点1、相识本课1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打算教学课件、花的图案、有花名的叶子。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孩子们
15、,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播放花的课件,随音乐简洁地介绍课件中的花。)(老师:大自然里有许很多多的花,他们有的淡雅,有的芳香,有的朴实,有的娇艳,有的亭亭玉立,有的楚楚动人。向日葵:它追求光明,始终面对太阳绽开笑脸。菊花:有着淡淡的芳香,白的白得刺眼,黄的黄得绚丽。梅花:它傲立于凛冽的风雪中,散发着沁人肺腑的芳香。茉莉花:小巧玲珑、芳香漂亮。牡丹花:可谓花之娇子,它雍容华贵,气质高雅,被誉为我国的国花。)2、看了刚才的礼物,你想说点什么?(学生反馈)今日我们将走进一个花的世界,一块儿去观赏月月花。二、读文识字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学生自由小声地读课
16、文。(老师巡察做个别指导。)3、同桌一起来读课文,可以一人一句地读,也可以一人读一遍,留意听小伙伴的字音是否读精确了,假如没有,你就帮帮他。4、同桌合作读文,并帮助小伙伴读准字音。5、女孩子来试着读课文,男孩子看着课文,细致地听,看看他们字音是否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顺了。6、女生读文,男生评议。(字音读得是否正确,句子读得是否通顺。)7、老师:情愿听我读吗?(情愿)好,我读句子,你们就读词,肯定要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一个词读两遍。(出示课件,领读其次、第三句,接着让学生分两组读。)8、再齐读这些词,一个词读两遍。(学生齐读)9、男女交替竞赛读词,看谁认得又快又准,每个词只读一遍。(学生交替读
17、词)10、读了这么多次生词,你们有没有找到汉字娃娃?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头带拼音帽子,身穿红色袍子)瞧,汉字娃娃们已经摘下了拼音帽子,脱去了红色袍子,还认得吗?一起认认吧,每个生字读一遍。11、刚才“养”和“香”的字音读得特别好,再读一次。看看谁最聪慧,还能用这两个字组成其他的词。(学生用“养”和“香”组词)12、学生分组认读生字。三、读文体会1、读了这么多遍生字,又读了这么多遍词,接着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地多读几遍课文,一边读一边看上下的图,认一认哪个是水仙花,哪个是杏花。不清晰的地方可以问问同学或是老师。认得仔细的孩子,老师就嘉奖他一朵花。(老师巡察,发花)2、做“找花”的嬉戏。(贴花在黑
18、板上)老师:有孩子得到了老师送的花。得到花的孩子抓紧拿着花来讲台。我们来做个请花上黑板的嬉戏,全部的孩子学老师的样儿来问:水仙水仙,在哪里?拿水仙花的孩子就向前一步高高举起手中的花儿大声地回答:水仙水仙在这里。然后将花交给老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当老师把花贴在黑板后你们又接着向下问,明白了吗?(做“找花”嬉戏)3、花儿,你们都相识了吗?我想再考考大家。齐读老师手里的花名两遍。(出示带花名的树叶)请得到花名的孩子抓紧到台上为你的花名找家吧。(学生贴花名)孩子们看着这些花,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学生齐读花名一遍)4、生字读得很准,花儿也相识了,接下来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你最喜爱什么花,就多读什么花
19、。(学生自由读文)5、反馈读文,老师适时指导。孩子们都很能干,咱们来合作读儿歌怎么样?(男:一月水仙女:清水养。交换读,女:水仙一月男:清水养。)6、老师现在有些地方不明白,你们能帮帮我吗?(老师:水仙水仙几月开?杏花几月伸出墙?四月什么遍山冈?什么五月笑盈盈?学生:水仙水仙一月开。杏花二月伸出墙)7、玩得快乐吧,咱们再来拍手读一读。8、练习背诵:想背课文吗?(想)可以同桌一起背,可以自己想着这些花儿,看着这些花儿美美地背,还可以编着动作背。(学生练习背诵课文)喜爱老师刚才带来的礼物吗?现在老师再送你们一些。(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随音乐背课文。)9、孩子们站起来吧,和你的小伙伴面对面,我们一起来
20、拍手背课文。四、总结1、学了这篇课文,想说什么?2、课题是指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花的盛开时间?3、出示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大家都夸我真乖。(齐读,谈有什么收获。)4、小结。(是啊,花儿的功劳可大了!它们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更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无穷的乐趣,因此它是我们的好挚友。孩子们,让我们抓紧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来爱护他们吧。)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2、能仿编儿歌。教学重点会写8个生字。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出示本课16个生字,学生齐认读。2、开火车认读生字。3、做“摘苹果组成词”的嬉戏。4、问答12种花的盛开时间。二
21、、完成课后练习21、老师:刚才你们认得真不错,每个汉字娃娃都认得很正确。可是现在有些汉字娃娃找来了它的兄弟姐妹,你们还能精确地认出他们,并组出词语吗?(出示课后练习2)2、同桌探讨,全班沟通。3、老师总结。4、学生完成练习。5、老师巡察,做个别辅导。三、练习写字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2、学生认读,扩词。3、你认为哪些字难记,怎样想方法记住?4、视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5、全班沟通。6、老师总结指导(引导用上下结构的方法记住“香”、“荷”、“杏”,用左右结构的方法记住“仙”、“桂”、“梅”,范写“荷”、“梅”。)学生随老师书写。7、学生描红,练习书写。8、老师巡察,做个别辅导。9、进行作业展
22、示。四、指导学生仿编儿歌1、齐读儿歌,你们还知道哪些花的特性和盛开的时间?2、全班沟通,老师总结。3、你们能用刚才说的哪些花编出一首像我们课文一样的儿歌吗?小组内探讨。老师巡察指导。4、小组代表反馈。5、老师总结。6、将你们编的儿歌写一写。小学语文教案 篇6教学要求:1会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尾巴这首儿歌,记住“读一读”中的四个词语。2练习用“似乎”说话。3相识并正确书写笔画“竖提”,会写“长”字。教学打算: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课前已出示课题)师:聪慧的小挚友肯定知道今日上什么课?指名读课题。强调尾巴的“巴”的轻声。二、出示课件,讲读课文。1出示课件图。(猴子图、兔子图、松鼠图)师:图上有什
23、么?2师:你能用一句话,描述一下这些动物吗?生:松鼠的尾巴像棉被。生:兔子的尾巴像一个球。生:猴子的尾巴像鞭子。生:松鼠的尾巴似乎一把伞。师:这是一把什么伞?生:一把着陆伞。因为松鼠从树上跳下来时,它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师:你简直像个科学家一样。太棒了。3师:老师提问题,你们用手指指着大屏幕告知老师。(边问边指,师生交叉进行。)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似乎一把伞?生:(手指大屏幕告知老师。)(全体学生参加。)4师:请听清晰我的问题: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似乎一把伞?谁记住了老师的三个问题?(指名学生提问。)5师:谁情愿像我一样,把三个问题连起来问一问?(学生仿照着老师的样子问
24、一问。先指名问,再小组齐问。)6师:用话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7同桌一问一答。8师:谁会把三个问题放在一起,三个答案放在一起说一说。指名学生说。9(出示课文内容。)师:带有问号的话该怎么读?生:略。(学生自己读。问题和答案两部分分开读。)(指名读。齐读。)三、打开课本,认读词语。1师:看课文,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仔细致细读一次,留意每个字该怎么读。考考自己,“读一读”中的词会不会读。2出示词语。(尾巴似乎一把伞兔子)师:会读的举手。(你有一个相识的就可以举手了。)(依次读,变换词语依次读。)(单独念,开火车读。)3师:(指着“尾巴”这个词),我们知道,课文中“尾巴”
25、特殊多。请你找一找,并在课文中圈出“尾巴”这个词。数一数有几条尾巴,并请你伸出手指告知老师。生:课文中一共有七条尾巴。(师生共同在实物投影上校对,并且给“尾巴”标上序号。)4师:谁知道每一条尾巴分别指的是谁的尾巴?(老师指尾巴,学生说。)生:这条尾巴是猴子的尾巴。生:这条尾巴是兔子的尾巴。生:这条尾巴是松鼠的尾巴。生:这条尾巴也是猴子的尾巴。生:这条尾巴是兔子的尾巴。生:这条尾巴是松鼠的尾巴。5师:题目中的尾巴又指的是谁的尾巴?生:题目中的尾巴指的是大家的尾巴。四、扩展训练。1师:除了这几条尾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它们怎么样的?2师:谁的尾巴似乎一把剪刀?生:燕子的尾巴似乎一把剪刀。3师:谁的尾巴似乎什么?生:孔雀的尾巴似乎一把张开的扇子。生:小猪的尾巴似乎卷卷的西瓜藤。生:五、教写生字“长”。1师:(出示生字“长”。)这个字谁相识?指名读。2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长”。边说边写。遇到笔画竖提就随机教学笔画“竖提”。先范写,再书空,然后“竖提”与“竖钩”比较。再整体指导书写“长”字。先书空,再在田字格中书写。3学生练习,老师巡察。4师生共同讲评优秀作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