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二600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二60027.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两那么寓言,是两个成语故事。每那么寓言的题目,各是一条成语。?南辕北辙?选自?战国策middot;魏策四?。这那么寓言按内容可分两层。第1层是故事局部。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说明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当朋友提醒他的时候,他却边说了3个没关系,说明那个人极不虚心。自恃有3个优越条件,无视方向这个根本问题。第2层是作者的议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点出了那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谁者知道,说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疑心。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个是条件,后面是必然产生的结果。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就会转化为不利因素,条件越
2、好,离他要到达的目标楚国会越远。2?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middot;内储说上?,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写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不好的东西混的好的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2理解两那么寓言的寓意。3会复述?滥竽充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学习寓言的根本方法是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教学难点:揭示寓意对小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只
3、要求说得对。四、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理解第1那么寓言。二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理解寓言。寓是寄托、隐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某人道理或某种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挖苦或劝戒的性质。学习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2出示第1那么寓言:南辕北辙这那么寓言选自?战国策middot;魏策四?。辕和辙各是什么意思辕:车前头夹牲口的两种长木。辙:车轮碾过的痕迹。南辕北辙就是说车头向南,但车轮向北行。这是怎么回事呢3自学课文,找出写人物言行
4、的句子,概括人物特点。1?南辕北辙?写了人物的几问几答朋友坐车人。上哪儿去到楚国去。怎么不是往北走我的马跑得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我带的盘缠多。2朋友是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3坐车人为什么下听劝告4这三个没关系说明什么从他的四次答复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5指导朗读。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坐车人错在哪里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说明什么说明哪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谁都知道说明了什么说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疑心。越越越也就越前三个越是条件,后一个也就越是必然产生的结果。坐车人的恃拥有三个优越的条件,却无视了
5、应向哪个方向跑的最根本的问题。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转化为不利的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到达的目标也就越远。3这那么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首理5齐读这那么寓言。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那么寓言。二教学过程1复习?南辕北辙?2学习?滥竽充数?自读课文,想想:1充是什么意思2齐宣王时,南郭先生为什么充得了齐泯王时,他为什么充不下去了结合理解讲排场是什么意思。3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序数。结全理解装腔作势。4人们常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3说说,学了这那么寓言,你懂得了什么4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5作业:续写。内容总结1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两那么寓言,是两个成语故事2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3初步掌握学习寓言的根本方法是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4学习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52出示第1那么寓言:南辕北辙这那么寓言选自?战国策middot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