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概念izzp.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资产概念izz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概念izzp.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资产百科名片 资产资产是财务会计中争议最大的概念之一。历来的会计学家都试图对资产给出满意的界定,但到目前为止,一个权威的、被学术界和实务界所共同认可的定义,尚未出现。目录基本解释 1. 2. 企业资金。 2. 3. 会计名词。资产的概念 1. (一)资产的概念 2.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3. (三)资产的分类资产具有哪些特点? 资产定义历史发展 一、资产定义几种观点 1. 1.未消逝成本观 2. 2.借方余额观 3. 3.经济资源观 4. 4.未来经济利益观 5. 资产定义应包括两个要义二、中国对资产的重新定义 三、对资产定义的重新思考 资产分类 1. (一)流动资产 2. (二)长期投资
2、3. (三)固定资产 4. (四)无形资产 5. (五)递延资产资产的确认 资产计量 相关规定 资产定义的我思考基本解释 1. 2. 企业资金。 2. 3. 会计名词。资产的概念 1. (一)资产的概念 2.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3. (三)资产的分类资产具有哪些特点?资产定义历史发展一、资产定义几种观点 1. 1.未消逝成本观 2. 2.借方余额观 3. 3.经济资源观 4. 4.未来经济利益观 5. 资产定义应包括两个要义二、中国对资产的重新定义三、对资产定义的重新思考资产分类 1. (一)流动资产 2. (二)长期投资 3. (三)固定资产 4. (四)无形资产 5. (五)递延资产
3、资产的确认 资产计量 相关规定 资产定义的我思考展开编辑本段基本解释词目:资产 拼音:z chn 基本解释: 1. property财产 2. capital fund;capital企业资金和设备 固定资产 资产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 资财;产业。后汉书崔駰传:“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除蠹:“因自诣郡,具言 陈氏 豪暴日久,谨已除之,计其资产,足充当县一年税租。”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富有资产,生活不成问题的,是一种人。” 2. 企业资金。指企
4、业资金。 3. 会计名词。资产负债表所列的一方,表示资金的运用情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有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是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来计量收支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收入、债权和其他。 资产是会计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共同的构成的会计等式,成为财务会计的基础。 在会计恒等式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简单的说,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编辑本段资产的概念(一)资产的概念根据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
5、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能在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通常在判断资产是否在时,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但在有些情况下,虽然某些资产不为企业所拥有,即企业并不享用其所有权,但企业控制这些资产,同样表明企业能够从这些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 资产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只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三)资产的分类(1
6、)按形态分:有形,无形 (2)是否具有综合获利:单项资产;整体资产(车间,企业整体) (3)是否独立存在:可确指资产;不可确指资产(不能脱离有形资产而单独存在的资产,商誉) (4)按时间,持有期限分:短期资产;长期资产 编辑本段资产具有哪些特点?资产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二,资产都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但也是企业所控制的;第三,资产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 编辑本段资产定义历史发展在完整的会计理论和公认会计原则尚未形成之前,对资产的定义,往往是与经济学家联系起来的。如美国会计学家斯普瑞格(C.E.Sprague)在1907年出版的
7、账户原则 (Philosophy of Accounts)一书中,将资产下义为“以前所提供服务的聚集和将要获取的服务的贮存”;1929年出版的 资产会计中的经济学(Economics of Accountancy)认为,资产是“指处于货币形态的未来服务,或可转换货币的未来服务。这些服务之所以成为资产,仅仅因为它对某个人或某些人有用”。可见看出,这种定义与当时的经济学者内在的联系。 在40-50年代会计准则基本形成时,有关资产的定义产生了根本的变化。美国注册会计师协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于1953年发布的第一会计名词公报,转而从会计规则角度来定义资产。这份公告定产:资产是依据会计的规则或原则,而在
8、账簿上结转到账户借方余额所代表的事物。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于1970年所发布的第四号报告也认为,“资产是企业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所确认和计量的经济资源”。 近年来,会计界对资产的定义,又走向与经济学结合的道路。最具代表性的定义当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公德第六号中的界定:“资产是一特定主体因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并为主体拥有或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其它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在研究、制订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时,都程度不同地采纳了这一定义,将资产的根本特征界定为未来经济利益。 从未来经济利益角度来界定资产,确实反映了资产的核心和本质。但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要求,会计只核算与报告那
9、些明确、可靠地进行计量的对象,任何存在计量上困难的内容,目前的财务会计都不进行反映。显然,未来经济利益难以准确、可靠地计量。将资产定义为未来经济利益,至少在目前与财务会计的其他基本特征不统一,从而损害了财务会计理论的内在一致性。 我国于1992年底所发布的基本会计准则,采取了一种折衷式的处理,将资产定义为“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就目前的认识水平而言,既避免了按照会计规则确定资产的不合理的逻辑,也回避了未来经济利益过于抽象、无法计量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一定义同样具有阶段性。 未来对资产定义的讨论,不仅要联系财务会计的假设、目标等,而且发展的眼光,这一定义同样具有阶
10、段性。 编辑本段一、资产定义几种观点1.未消逝成本观未消逝成本观是对资产性质的早期描述。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standard)(1940)中明确提出了未消逝成本观。他们认为:“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已经消耗的成本为费用,未耗用的成本为资产”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资产是营业或生产要素获得以后尚未达到营业成本和费用阶段的那部分余额,是成本中未消逝的那部分余额。显然,这种观点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它着重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定义资产,强调了资产取得与生产耗费之间的联系。 2.借方余额观资产定义的借方余额观是由
11、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的前身)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在其颁布的第1号会计名词(1953)中提出来的。该公告认为:“资产是由借方余额所体现的某种东西。这一借方余额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或规则从结平的各账户中结转过来的,前提是这一借方余额不是负值。作为资产,它代表的或者是一种财产权利,或者是所取得的价值,有的则是为取得财产权利或为将来取得财产而发生的费用支出”。这一认识的基本特征是将资产视为借方余额的体现物。据此,不仅借方余额所体现的应收账款、存货、设备、厂房等要确认为资产,而且由借方余额所体现的递延费用等项目也可以确认为资产。显然,这种观点只是从会计结账技术的角度来理解资产,很难说是在描述
12、资产的性质。 3.经济资源观经济资源观是关于资产定义的颇具影响的一种观点。1957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公司财务报表所依恃的会计和报表准则中明确指出:“资产是一个特定会计主体从事经营所需的经济资源,是可以用于或有益于未来经营的服务潜能总量”。对资产的这一认识,第一次明确地将资产与经济资源相联系,虽然它并未正面提到无形资产的内容,但这一定义至少可能将无形资产包纳其中。另外,它也明确了资产与特定会计主体之间的关系,即特定会计主体能够借助资产业从事未来经营。1970年,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发布的第4号公告中提出了一个资产定义:“资产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企业经济资源,资产也包括某些虽不是资
13、源但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递延费用”。这一定义虽然明确指出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接受了“经济资源”这一新认识,但它却认为,经济资源应否视为资产,取决于公认会计原则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这就把资产的实质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之间的主从关系颠倒了。 4.未来经济利益观目前比较流行的资产定义体现了未来经济利益观的观点。1962年,穆尼茨(moonitaz)与斯普劳斯(r.t.sprouse)在会计研究论丛第3号企业普遍适用的会计准则这一文献中明确提出:“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已经由企业通过现在或过去的交易获得。”现在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6号(sfac
14、 no.6)中提出:“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 未来经济利益观认为,资产的本质在于它蕴藏着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对资产的确认或判断不能看它的取得是否支付了代价,而要看它是否蕴藏着未来的经济利益。在现实中,虽然成本是资产取得的重要证据之一,而且成本还是资产计量的重要属性,但是,成本的发生并不一定导致未来的经济利益,而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也并不必然会发生成本,例如,业主投资、接受捐赠等。所以,未消逝成本观将未耗用的成本看成是资产,视资产为成本的组成部分,是不切实际的。而经济资源观强调资产的经济资源属性,把一些不是经济资源但有助于实现未来经济
15、利益的或减少未来经济损失的项目如某些备抵项目排斥除在资产之外。未来经济利益观则将这些项目合乎情理地包括在资产之中。因此,我们说未来经济利益相对于其他观点来说更加全面、合理。 财务会计中资产的一般学术定义: 资产指预计有助于生产未来现金流入或减少未来现金流出的经济资源. 资产定义应包括两个要义(1)资产的经济属性即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这也是资产的本质所在。也就是说,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要成为资产,必须具备能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这是资产的第一要义。 (2)资产的法律属性即必须是为企业所控制,也就是说,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能可靠地流入本企业,为本企业提供服务能力,而不论企业是否对它拥有所
16、有权,这是资产的第二要义。 编辑本段二、中国对资产的重新定义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的重新定义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这一定义,忽略了作为企业资产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即资产应当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未来经济利益”。按照我国基本准则规定的定义,在实务工作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是:即使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不能再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仍然作为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从而造成了企业产不实。例如,由于技术进步,原有设备已经被淘汰或长期闲置不用,或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原材料供应等原因在国内无法使用、这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产 概念 izzp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