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二21076.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二2107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二21076.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二【教学内容】浙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古诗三首的两乎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理念】1、语文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途径之一就是整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与学方式的整合,在整合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最大程度的提升。2、语文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应该实现最高程度的统一。预设不充分的课堂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课堂。充分的预设能为生成提供宽广的平台与深厚的知识背景,即时的生成能为预设增添灵动的色彩和跳跃的节奏。3、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
2、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文本解读】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现了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在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空盼王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一腔忧愤与同情。若再联想到南宋统治者的种种所作所为,则更令人忧其所忧、愤其所愤。这两首诗正好
3、是从一正一反两个角度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种种特征。因此,如果将这两首诗整合起来,互为表里,互相映衬,则必收事半功倍之效果。【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意思。2、在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教学策略】对课文中的两首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诗歌教学框架。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体观照为核心,将文中的两首诗组织纳入这一个主题。再适量补充同时期的相关诗词。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师:今天我们
4、要学的两首古诗,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2、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正是从不同侧面反映那个时代的。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会对历史上曾经建都杭州的南宋王朝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二、自学诗意,感受诗境。1、了解诗题。2、根据注释,利用收集的资料,自学理解诗意。四人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1)质疑,提出解释不清或不顺的词、句。(2)交流,说说这两首诗的诗意。(3)随机引入,展开想象。关于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1、你知道汴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吗?2、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师: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北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小学 六年级 语文教案 古诗 教学 设计 2107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