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探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探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探析吴宇洋(德州学院政法系,山东德州 )摘 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市场必须向世界各国开放。但是这种开放同时会给我们的国内产品进口带来不安全因素,甚至威胁到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同时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因此,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有关“绿色壁垒”的法律制度,在WTO允许的范围内保护我国国内市场。关键词:绿色壁垒;成因;法律对策引言在国际货物贸易中,从1947年的GATT到WTO,降低关税一直是国际社会的主题。时至今日,作为阻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的关税壁垒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而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原产地制度等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2、的进程阻碍日益明显。同时,绿色壁垒作为新型的、重要的阻碍国际贸易的障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绿色贸易壁垒是双刃剑,如果运用适当,对保护自然资源、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如果滥用,就会阻碍全球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而目前因为种种原因,绿色壁垒的形式多样化、环境标准的复杂化、检疫措施的苛刻等,反映出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对国际贸易的阻碍,成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如何完善我国绿色壁垒的法律规制已经非常迫切。一、绿色壁垒的内涵及表现形式(一)绿色壁垒的定义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以
3、保护本国市场和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标准,从而限制国外产品或服务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看似合法合理,它往往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其目的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隐蔽于具体的贸易法规条例、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之中,而且各种技术标准极为复杂;其手段具有一定的不平等性,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提出过高的标准,使发展中国家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其所要求的标准;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不仅涉及资源、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商品生产和销售,而且对那些需要达到一定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制成品产生巨大的压力。1(二)绿色壁垒的特征1.合法性很多学者都认为合法性是绿色壁垒一个显著特征。
4、例如有学者认为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是以公开立法的形式加以规定,甚至以国际条约为依据,具有坚强的法律后盾,在形式上更具严肃性、合法性。2 绿色壁垒本身不存在对与错,任何合法措施都存在被滥用的可能。对于是否构成绿色壁垒滥用,其主观动机难以证明,主要从客观方面来判断。只要绿色壁垒措施是在非歧视原则的基础上实施的,就应当被认为是合法的。多数国家在制定、实行这类措施时都倾向于援引关贸总协定的“一般例外条款”作为其法律依据。绿色壁垒的法律依据,集中体现了其合法性。当然,也不排除某些被看作“绿色壁垒”的环境管制措施的设置违反了WTO的非歧视原则,这样的环境管制措施是非法的,在WTO体制下是需要被禁止的。某
5、些文章的观点认为绿色壁垒是非法的,与合法的绿色管制措施相对,此乃对于绿色壁垒的内涵判断不同所致。然而此观点存在明显的不妥之处,因为这类文章往往在论及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时,大都将绿色补贴、绿色标准、绿色标志等具体法律制度包含在内,而上述制度有明确的国内法上的依据,是合法的。将内涵定义为非法,而其外延却具有合法性,如此在逻辑上不能自恰。2.内容的广泛性绿色壁垒范围广泛,不但包括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工业成品,而且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看,它涉及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领域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投资
6、、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只要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贸易活动均在绿色壁垒的管制范围之列。而且绿色壁垒往往会有连锁反应,容易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多个国家。如1996年德国禁止含偶氮染料的纺织品进口,结果法国、荷兰、日本也相继效仿。1998年我国输往美国的木质包装由于含有天牛病虫而受限制后,加拿大、英国也迅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研究表明,137个进口国设置了与环境有关的贸易壁垒,绝大多数产品贸易受这些壁垒的直接或间接影响。3.高科技性 设置绿色壁垒以环境标准、环境标志等一系列涉及高科技标准的法律规范为依据,因此,绿色壁垒的技术含量较高。举例而言,日本政府曾要求对来自
7、印度尼西亚的尼龙鱼网实施“二恶英”(一种易诱发癌症的有害物质,诱发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接触)检验,因为用尼龙制的鱼网及网绳含有“二恶英”成分。日本政府标准规定“二恶英”含量不能超过0.1 ppm。对于印尼来说,国内没有这样的检验结构和设备,无能力进行这方面的检测,只好在日本口岸进行检验。出口的批次中50%因抽样不合格而被退回,这给印尼造成巨大的损失。4.措施的灵活性目前国际上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许多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和共识,由于有关的国际协定对于一些重要的环境标准缺乏明确统一的表述和科学规范的界定,而且国际上对于某些产品和物质及其成份,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安全阀值,至今无科学
8、定论,有的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从而使环境管制措施在实际操作上存在着较大的伸缩性和可塑性。WTO并不禁止各国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技术标准,也为一些国家灵活地实施绿色壁垒提供了条件。3(三)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1.绿色关税制度西方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及破坏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进口,甚至对其实行贸易制裁。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技术标准是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对贸易实施限制。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又称生态标志,是一种包装图形,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
9、、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无损害,其目的是通过引导生产者消费者提倡和鼓励对环境有益或无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4.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是指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环境污染、能循环和再生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包装,但绿色包装的产品比传统包装的产品成本要高,这将直接导致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价格上弱势。5.绿色补贴制度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因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的费用,政府有时只能为此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就是“绿色补贴”。6.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
10、物、添加剂等的影响,对产品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4(四)从可持续发展看绿色壁垒存在的必要性可持续发展理论既是绿色壁垒提出的依据,又是实行绿色壁垒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国的很多学者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绿色壁垒的产生与存在有着深远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源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到的思想。其中认为发展应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之后有许多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有所阐述和引申。英国国际环境法学家菲利普桑兹认为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包含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与发展一
11、体化四个基本要素这种看法自出现以来,成为大多数学者意见的基础。而绿色壁垒的设置与“环境与发展一体化”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保证环境与贸易的共同发展才能使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绿色壁垒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根源和最终目的,证明其顺应国际发展的要求,设置的目的是正当的,而且是符合国际法原则的。以这样的理论基础来实施绿色壁垒可以保证其在实施中的正当性,并防止一些引起误解的不正当实施。5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绿色壁垒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不应仅理解为只是在理论上的归属,其在现实中己被接受为国际习惯法原则并在司法实践上有所应用。如在1989年5月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1992年6月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
12、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2002年8月的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中都对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了详尽的阐述。特别是在2001年WTO第四次部长会议宣言中重申WTO成立文件的前言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承诺,坚持开放的和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相互支持的。此外,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国际法院的裁决中也有所引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与环境有关的委内瑞拉与巴西诉美国的汽油规则案中也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在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泰国诉美国禁止虾、虾产品一案中有进一步的发展绿色壁垒设置的本质原因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最终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就其法律性质而言,它是合法的贸易保护主义措
13、施。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实施这类措施的国家中,不排除一些国家因违反国际条约而导致实施该措施的行为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贯彻不是用来设置贸易壁垒以增加他国负担,而是用来为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提供法律基础的。以可持续发展原则排除那些相对来说绿色壁垒的不正当实施是极为有效的,可见,绿色壁垒在目的和实施方面有正确的导向。6二、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一)绿色壁垒产生的思想根源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是绿色壁垒产生的思想根源。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世界经济和科技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相伴而来的,却是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面对工业
14、化带来的日益恶化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荒漠化、酸雨、气候变暖等,人类逐步认识到,全球经济的发展应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使人、社会、自然重新结合成有机和谐的统一体、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基于此,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关于环境和贸易的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限制和约束国际贸易的合法的壁垒,正是在这种国际贸易生态化的潮流冲击下,绿色壁垒应运而生。7(二)绿色壁垒产生的内在动力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对绿色产品需求的扩大,是绿色壁垒形成的内在原因。根据联合国统计署提供的数据表明: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和90%的德国人在购买物品时都会考虑到产品的环保标准。人类这种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
15、使得当今世界对外贸易走绿色贸易的道路成为必然趋势。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对各种无污染产品、生态能源、绿色食品等绿色消费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与此相适应,在发达国家出现了许多绿色环保组织,要求政府在经济发展和贸易谈判中更注重环境问题,他们经常采取激烈措施向WTO等国际经济组织施压,要求制定全球统一的人道的绿色的贸易规则。在欧洲一些国家,代表环保组织的绿党开始执政,制定了较高的环保标准和严格的执行措施,形成了各种绿色贸易壁垒。1999年西雅图举行的WTO部长会议由于包括环保组织的各种“反全球化”运动的组织的抵制无果而终,反映了环境标准进入多边贸易体制以不可避免。因此,在多哈举行的
16、WTO部长理事会经过谈判达成一致,同意启动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谈判。(三)绿色壁垒产生的客观因素各国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和国家利益的差异,是绿色壁垒产生的客观原因。虽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但在如何实践问题上却大相径庭。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环保技术水平都较高,因此环保标准和要求也较高。由于发展中国家资金和技术上的限制,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要求可谓难上加难,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绿色壁垒。另外,由于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和标准各不相同,要想制定统一的全球环保标准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各国纷纷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制定各自的环保标准,从而导致绿色认证和执行体系千差万别,客观上对他
17、国产品造成了歧视,因而形成了新的绿色壁垒。(四)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WTO规则体系的漏洞,是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缓慢、失业压力增加、优势产业空心化等影响,使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一方面,发达国家大力倡导自由贸易理论,在WTO框架内,打开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市场,统一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严格执法程序,为其具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和知识经济提供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不具优势的领域,采取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的特点,他们经常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征收高额的税收,削减其竞争的价格优势。在市场准入方面,他们高筑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 贸易壁垒 法律 探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