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考点分析及阅读练习.doc
《说明文考点分析及阅读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考点分析及阅读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复习要点1、弄清说明的对象;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3、理清说明的顺序;4、掌握说明方法的作用;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第一课时一、基础知识分析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它或者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或者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说明对象是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说明对象的特征在说明文中是最重要的。阅读说明文的关键在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说明顺序一般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理清说明的顺序,才能更好的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方法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
2、方、摹状貌等。中考时着重考查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的语言要准确,就是语言要恰如其分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多年来中招从两个方面设题,一是修饰、限制词语使用是否准确,二是语句的表述是否准确。具体分析(一)、弄清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根据命题的提示和限制,说明的对象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这座纪念碑是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从1952年8月2日动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和关怀。1958年4月
3、22日建成,五一节揭幕。这段引文说明的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筛选或概括、提炼来确定。在一篇说明文中,事物的特征有时集中在一两句话中(“关键句”或“中心句”)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中间。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说明的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其特征是“巍峨、雄伟、庄严”(出自文章第一段)。阅读说明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时须从全文中提炼。这样,就要了解各段说明的中心,对全文做总体的分析和归纳。例文: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
4、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中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也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
5、它的二百万分之一。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胳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眩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太阳的密度是水的一点四倍),表面温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几千度。恒星有各种各样的,但是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这篇引文说明的对象是:恒星。这篇引文说明的对象的特征是: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第自然段说明的对象是:小恒星。第自然段说明的对象的特征是:体积小、密度大、引力大、亮度强、温度高。(三)、理清说明的顺序根据事物的特征
6、和表达的需要,作者总是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去说明事物或事理,只有理清说明的顺序,才能更好地把握被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或被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一般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阅读一篇说明文(或语段)怎样具体分析理清它的说明顺序呢?这就要从分析文章(或语段)的层次结构、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关键词语或中心句等方面入手,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层意,然后进行梳理,从而理清文章的顺序。例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7、。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上面文段说明的对象是:碑身。说明的顺序是:空间顺序。第二课时(四)、掌握说明的方法及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等。要弄清一段话中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为说明什么而服务。)例:“快”,就是效率高。过去要实地测量一个地区的农田或地形,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改用航空摄影测量,大城市一般每一二年就可重复一次,而测量农田、森林,则每57年才重复一次。如果用地球资源卫星,一星期应能拍摄和积累地面景象近1万张,18天就可拍遍全球。利用遥感
8、,不仅能及时反映现象,还可用来对比分析环境的动态变化,因为快,就可以赢得预测预报的时间。1、上面文段主要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遥感技术效率特点。2、“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这一组数字具体分析说明了过去实地测量一个地区的农田或地形,速度慢,效率低。(五)、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语言要求准确,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反映说明对象的客观真实情况。中招考查考生把握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能力和水平时,常见的是比较用词的准确性,或修饰、限制词语能否去掉,并说明原因。如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空隙中造成破坏。雨水落在
9、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冰,形成冰河,它缓缓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走,开始了旅行。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这篇课文是为我们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的。“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中的“不断”说明了一个漫长岁月的历程,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狂风吹来了,洪
10、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等,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及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的生成形态变化,通俗易懂地向我们介绍了“岩石”这一原始的“钟表”。二、说明文阅读能力要求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8项,对于现代文阅读我们注意这两项: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第一项中的第一句是现代文的阅读要求,可分4个方面:整体感知课文;体
11、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第一项中的第二句“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则重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之间的联系,旨在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第二项要求要我们了解5种表达方式,能结合不同文体特点来阅读。总之,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训练我们要注意这两方面:1、强调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2、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练习:全球变暖的真凶水蒸气就在大家对二氧化碳的“罪行“口诛笔伐,各个国家准备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时候,2001年,两位瑞典的气候学家建立了一种计算未来气温的新模式,对全球变暖的成因提出
12、了一个新的解释。他们提出,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应该是不断增多的水蒸气,而不是汽车和工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这个结论一下子震惊了科学界。人们猛然发现,大家似乎被水蒸气“和善”的外表欺骗了,长期忽视了水蒸气和气温升高之间的联系。而且,当人们认真研究水蒸气对气温的影响时才发现,它的“罪行”可能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首先,空气中的分子吸收辐射的能力,与分子的内部结构有很大关系。占空气成分绝大多数的氧气和氮气,都属于对称的双原子分子。在分子内部,原子的外层电子到两个原子核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分子中的粒子运动状态相对来讲很稳定,于是吸收光辐射的能力就很弱。根据估算,空气中的氧吸收的太阳光只占大气吸收总量的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说明文 考点 分析 阅读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