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培优学案(无答案).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培优学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培优学案(无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标解读1 .结合汉至唐的选官制度,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趋势及影响。2 .“中外朝” “三省六部制”等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汉至唐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及作用。3 .结合赋税制度的变革,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唐代两税法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618年隋朝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三省六部制科举制907年五代开始、时空观念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租调制三省制九品中正制三、知识脉络魏晋南北朝一三省一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确立隋文帝九品中正制制度)家世和才能并重一初创家世一西晋时期科举制度一制度、 考试成绩一选官标准 作用中枢政务机构卜选官制度赋税制度
2、附 唐 制 度 的 变 化新隋唐一三省六部制三省草拟和颁发 皇帝诏令门下省一审核诏令I尚书省一执行穴/一吏、户、礼、兵、刑、工北魏一孝文帝改革一均川令唐初一租庸调制.780年唐德宗两税法四、史实实证、历史解释1 .阅读教材P38 “历史纵横”:分析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2 .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它所蕴含的人类精神,超越了时空, 具有永恒的价值,对今天完善现代高考和公务员考试制度有着重大借鉴意义。这里的“创新和进步”主要 指什么?高考制度是历 史上有名的科 举制度的华丽 转身3 .阅读教材P39 “西安大雁塔唐朝进士题名帖”:请解读图中信息。4 .阅读教
3、材P39 “学思之窗”:科举制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何影响?5 .阅读教材P39 “唐朝三省位置图。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6 .阅读教材P40“史料阅读”:两税法实行的背景是什么?7 .阅读教材P40“思考点”: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五、素养提升隋唐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0i史料实证史料一(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科 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 土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史料二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数据来源于何怀
4、宏选举社会史料三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 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耍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史料一,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2)根据史料二,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所反映的古代政治 开展趋势。(3)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 观点。始历史解释1 .多角度理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对中国政治上,拓宽
5、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土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 集权。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读书人的思想。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开展,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价值观上,形成了读书群体勇于追求上进、实现价值、入世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2)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近代的欧美文官制度也来自中国的科举制 度。2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2)职权清楚: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
6、分,一切政令从草拟(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 经由三省处理。(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权力,互相牵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开展, 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缺乏。(10 隋唐赋税制度的演变0i史料实证史料一 “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共调随乡土产绫绢施各二文,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施 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那么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凡丁户皆有优复 蠲免之制(诸皇宗籍属宗正者,及诸亲五品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悉免课役史料二“
7、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间居为簿,人无 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住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纯利。居人之税, 夏秋两征之,欲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役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 十四年(即公元779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摘自旧唐书卷118(1)根据史料一归纳出该税制的四个特点。(2)史料二所反映的税制在哪些方面比史料一所反映的税制进步?唯物史现对两税法的评价作用两税法统一了税制,这样既简化了征课名目,又可使赋税相对确定,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从制度 上防止官吏乱摊派的可能。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
8、的赋役制,唯资产为宗,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扩大了征税面,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 负担。两税法按照各户的贫富程度确定征税标准,较为公平。两税法是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 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2)局限性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 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实执 J、点历 史 素 材放眼当下中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着下,坚持走中国 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我国创新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培优学案无答案 高中历史 必修 隋唐 制度 变化 创新 培优学案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