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说课稿-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 3 上册第二单元.docx





《《琵琶行》说课稿-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 3 上册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说课稿-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 3 上册第二单元.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琵琶行说课稿琵琶行是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 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其实在几千年前诗人已经有了这种用文字去解读其他艺术的意识和高超技巧。琵琶行就是一篇音乐与文字,与作者的感情水乳交融的好文章。一、说教材(一)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 .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二)教学重点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有关美感与文学的文章 在高一时学到过几篇。但用文字来细
2、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学生很少接触。 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 融为一体的。(音乐是付诸于感官的,学生还能感知。但听者、演奏者的心理 是很难摹写的。如何通过音乐来感知听者、演奏者内心感情,并将两者融为一 体是文章的难点。)二、说学情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中专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 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 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 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缺乏。三、说教法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再加上
3、这是一篇课内自读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讲的过多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所以我觉得采用诵读法和学生讨论 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此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前疏通字句,解决字词问题。本文采用一课时教学,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加课外知识,用两课 时、三课时进行教学。四、说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毕竟没有很高的文学和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的传授知 识效果未必好,还应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尤其是让学生听春江花月夜、 十面埋伏等古乐,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的音乐有个感性的认识。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 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
4、入音乐欣赏的气氛。然后在音乐的背景 中我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 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 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 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 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 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济阳的白居易 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 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
5、产生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 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 文。(二)分析课文1、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声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主要写了几个内容。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琵琶女的琴声和诗人的感受两 局部内容。文章通过琴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2、下面我讲讲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从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文章。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文章 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在这局部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 握
6、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节。我设置如下问题:a.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b.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答案:这是种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也是用文字去表 现音乐的一种手法。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第二次演奏,这是文章的重点局部。这一局部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 学生先挑出来读读。然后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a.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b.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 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局部? c.这一局部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 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d.这一局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 琵琶行说课稿-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 说课稿 高中 新课 标语 必修 上册 第二 单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