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的第3种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扬的第3种艺术.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表扬的第3种艺术最近读了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作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反思了自己表扬我家木子的一些不当行为,与大家一起分享商讨。表扬的3种艺术许多父母如今都知道表扬孩子要及时,要对详细的行为做出表扬。而在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书中,对于表扬的艺术,作者做出了3点要求:1.表扬是及时的;2.表扬是详细的;3.表扬要描绘,不要评价不要评价孩子的品行和人格,要分享你对行为的真实感受。你的表扬是“描绘”还是“评价”?对于上面的三点要求,前两点我自认为做得比拟到位,第三条偏向就大了。“邱木子,妈妈觉得你是最棒的!”当木子一心一意吃完饭时我兴奋地强化她。“邱木子,我觉得是个非常温顺懂事的好孩子,你是妈妈的小
2、棉袄呀!” 木子在怡心馆尝试给我捶背粘肩时我这样表扬。“邱木子,我一回家你就给妈妈拿好了鞋子,妈妈觉得你特别心疼人!”穿好鞋我拍着她的头。“邱木子,妈妈生病了你能主动地给我倒一杯水,妈妈觉得你好体贴人的!”躺在床上喝着温水,我如此感慨!我一直就是这样给孩子反应。错在哪里呢?First:表扬能直接链接到孩子详细的行为当然有鼓励作用。但过强、过高的表扬往往容易让孩子产生两种后果。1.第1种,孩子经常承受这样高强度的表扬和赞美,“你是最棒的”,可能容易激发虚荣心。在这种虚荣心的驱使下,她可能会因为要保有这样的“好标签”努力压抑自己的真实意念和行为, 最终变成“心口不一”的“好孩子”。曾有人断言,小心
3、“乖孩子”长成“怪孩子”,个中道理,或许大家可以思量。2.第2种,孩子因为长期被积极关注,可能造成对“批评”免疫力下降。一旦听到其他不一样的评价和反应,耐挫力有点儿支撑不住。我想,一直生活在美妙童话世界的孩子,对真实生活的狂风骤雨是不太能接纳的。我们要知道,每个人在承受表扬的同时,除了喜悦,还有更复杂的情绪裹挟,如压力、内疚、不安和焦虑。因为我们被外人高高地期待时,其实内心是很冷静的。这种冷静的观望和反思会让受表扬个体处在“德不配位”的深深焦虑中:“我知道其实我没你说的那幺好”“我知道哥哥吃饭才是最棒的,我永远也没他快。”“我也有生气讨厌甚至诅咒妈妈的时候,我并不是一直都体贴人。”所以我们大局
4、部人被表扬时都会谦虚。有人说谦虚是骄傲,但实际上,有时谦虚是自我惩罚、降低焦虑的计策,这个中的煎熬你可懂得?曾经有个小孩在妈妈生病时制作出了精巧卡片,希望妈妈早日康复。随后妈妈不谓余力地表扬了她。可是孩子呢?却躲在了房间外面伤心地哭了很久。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以前被妈妈惩罚时,孩子曾狠狠诅咒了妈妈,所以卡片上的祝福是孩子稀释自己罪反感的表达。但妈妈不名情理的表扬,越发让孩子愧疚难当。Second:表扬不应该总是戴高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给与肯定和评价。恰当的表扬应该是仔细描绘、分享对行为的感受。“木子,你今天吃饭的速度让我很惊讶呀!我们以前都误会你了,以为你就是个吃饭慢腾腾的人!”“木子,你给妈
5、妈按摩的时候,感觉好温顺哦,好似我的肩真的放松舒适了哎!”“木子,喝了你给我倒的温水,我的头好似已经不疼了!”这样的结果大概会有这样两种好处:1.沟通到达了“去人格尊卑化”的效果。真正的尊重大抵就是这样的,是“我和你”的姿态,不是上帝和子民,不是领导和下属。因为这世界上谁都不愿意被别人放在低处指指点点。最要命的是,当孩子习惯了从别人的评价中找寻快乐和自信,那幺她的快乐和自信之基肯定是不结实的。任何一件事的失败,任何一个人的反感,都会让她惴惴不安。“我不够好,我是做不好事的。我是不被大家喜欢的。”以往的心理咨询,我看到许多这样不自信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和美丽,找不到自信的载体和通道。为什幺?因为她的喜怒哀乐一直都寄生在别人的喜怒哀乐中。实在应该警觉这样的灾难。2.“分享感受的表扬”会让孩子完成愉悦的智力游戏和自我判断。从你感受的描绘中,孩子会推出自己的结论:“嘿,我还能让妈妈大吃一惊,我吃饭的速度真是很快的!”“嘿,妈妈喝了我的水就舒适了,看来我是蛮能干、蛮有影响力的!”“嘿,妈妈觉得我按摩的力道很温顺,看来我也能成为很专业的按摩师!”看,就是这样恰当、及时、细化、感受反应的表扬,孩子成了自己行为、品质评判的主人。藉此,她开场喜欢自己,她开场赏识自己。藉此,她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藉此,她也找到了持续优化的力量泉!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