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案例分析hfck.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所得税会计案例分析hfck.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所得税会计案例分析hfck.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所得税会计案例分析税法: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条例第56条)投资性房地产1、计量模式的转变问题【例1】20x7年,甲企业将一栋写字楼对外出租,采用成本计量模式,20x8年2月1日,假设甲企业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满足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条件,该写字楼原价为5 200万元,已提折旧350万元,账面价值4 850万元,公允价值为5 450万元。假定甲企业前后期所得税税率均为25%、前期会计处理与税法一致。会计处理为: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52 000 000公允价值变动 2 500 000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3 50
2、0 000贷:投资性房地产 52 000 0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 000 000借:所得税费用 1 500 000递延所得税负债 1 500 000 【(5 4504 850)25150】2、投资性房地产与非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问题(1)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例2】20x9年1月1日,甲企业因租赁期满,将出租的办公楼收回,用于本企业自用。20x9年1月1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该办公楼转换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原账面价值为2 800万元,其中成本为2 5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增值300万元。该投资性房地产已出租4年。按税法规定,房屋、建筑物采用最低年限
3、20年、直线法计算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4%。假定企业前后期所得税税率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会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 30 000 000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25 000 000公允价值变动 3 000 0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000 000税法规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不提折旧,其计税基础的确定比照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固定资产计税基础=2 500-2 500x(l-4%)20x4=2 020(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 00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980万元:原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2 800万元,计税基础2 02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780万元。公允价值计量模
4、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万元,对应新增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元,会计处理为:借:所得税费用 500 000 【200255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00 000(2)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例3】20x9年6月10日,乙企业将自用办公楼用于出租,该办公楼原价8 000万元,已提折旧3 000万元,公允价值4 500万元,乙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假定前期会计折旧与税法规定的折旧一致,所得税税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会计处理为: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45 000 000累计折旧 30 000 0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000
5、000 (损失计入短期损益)贷:固定资产 80 000 000由于转换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即账面价值4 500万元,计税基础为5 000万元,两者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应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250 000 【50025125】贷:所得税费用 1 250 000【例4】20x9年10月15日,甲企业将自用办公楼出租,该办公楼原价6 000万元,已提折旧2 000万元,公允价值4 100万元。假定会计折旧与税法规定的折旧一致,月折旧额为25万元。甲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得税税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转换日会计处理为: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41
6、000 000累计折旧 20 000 000贷:固定资产 60 000 000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 000 000 (收益计入资本公积)由于转换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与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转换后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4 100万元,计税基础为4 000万元(6000-2000),由此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万元,对应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资本公积 250 000 【10025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0 000(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问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波动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例5】承【例4】,20x9年12月31日,该办
7、公楼公允价值为5 000万元。会计处理为: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9 000 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9 000 000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变为5 000万元,计税基础=4 000-225=3950(万元)(上例账面价值为4 100万元,计税基础4 000万元)。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950万元(1050100),新增递延所得税负债237.5万元,余额262.5万元。会计处理为:借:所得税费用 2 375 000 【95025237.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 375 000(4)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问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例6】承【例5】,2010年3月1日,上述办公楼出售,售价5 50
8、0万元。会计处理为:1转销递延所得税负债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2 625 000 (250 0002 375 000)贷:资本公积 250 000所得税费用 2 375 0002确定处置收入借:银行存款 55 000 000贷:其他业务收入 55 000 0003结转处置成本借:其他业务成本 50 000 000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41 000 000公允价值变动 9 000 0004将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的利得转入当期损益借:资本公积 1 000 000贷:其他业务收入 1 000 000需要说明的是: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计量模式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同时
9、应考虑所得税影响。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且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资本公积,由此造成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对应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冲减资本公积。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投资出售或处置时可以转回。在长期持有的情况下,在差异产生的当期,不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1、投资方拟长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税法,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免税(税法第26条),在持续持有的情况下,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不会产生计税影响。 2
10、、投资方拟近期对外出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在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当期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例1】2008 年 1 月,甲公司持有乙公司 30%的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 10 00万元,因能够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2008 年末,乙公司实现净利润 6 00万元,甲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5%。1.情形一:2008 年末,当甲公司拟长期持有投资时,会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 800 000贷:投资收益 1 800 000符合免税条件,不会产生计税影响2. 情形二:2008 年末,当甲公司拟近期出售投资时,会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 800 000
11、贷:投资收益 1 800 000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11 800 000 元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 =10 000 000 元借:所得税费用 450 000(1 800 000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450 000【例2】甲公司 2008 年 1 月 1 日购入乙公司股票 25 万股,每股面值5 元,共支付价款 125 万元,取得乙公司 30%的股权,并计划长期持有。2008 年乙公司获净利 200 万元,2009 年 5 月 1 日宣告按每股面值 5%发放 2008 年度现金股利。2009 年乙公司亏损 100万元。甲公司 2008、2009 年度利润总额均为 100 万元。2010
12、年初,甲公司转让持有乙公司的全部股权,取得转让价款 155 万元。甲、乙公司所得税税率均为 25%。分析:企业会计准则规定,2008年末应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为20030%=60(万元)。2008 年末,会计上增加投资账面价值并相应确认了投资收益,但是税法不确认投资账面价值的增加额,也不确认投资收益。2008 年末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60 万元,故应纳税所得额为100- 60=40(万元),应交所得税为4025%=10(万元),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为 125+60=185(万元),而该项投资的计税基础仍为 125 万元,存在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15万元(185125)2515)。120
13、08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股票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 250 000贷:银行存款 1 250 00022008年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600 000贷:投资收益 600 000借:所得税费用 100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 00032009 年 5 月 1 日乙公司宣告分派股利时:借:应收股利 5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50 000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甲公司采用权益法,2009 年 5 月宣告分派股利,冲减投资账面价值2055%=5(万元),2009 年末应确认的投资损失=10030%=30(万元)。但是根据税法
14、规定,2009 年5 月宣告发放的 2008 年度的现金股利时,会计上将其作为投资额的回收,而税法上将其作为股利性收益。故该项投资时的账面价值为180 万元(185- 5),税法上确认投资的计税基础仍为 125 万元,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1.25万元(5251.25)。4.2009 年末,乙公司亏损,会计上规定将其作为投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减少会计利润,并调减投资账面价值;税法规定,此项损失不得作为投资企业当期损益,也不得冲减投资成本。投资账面价值为 150 万元(180- 30),计税基础仍为 125 万元,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30257.5万元)。税法上不确认的投资损失 30 万
15、元,应相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0 万元。应纳税所得额 =100+30=130(万元),应交所得税为 13025%=32.5(万元),甲公司相关会计分录如下:2009 年末调整长期投资账面价值: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损失 30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300 000借:所得税费用 325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25 00052010 年初,甲公司欲转让所持有乙公司的股权。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帐面价值:150 万元计税基础:125 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25万元(150-125)25)借:所得税费用 625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2500 6.甲公司转让持有乙公司
16、的股权,取得 155 万的转让价款,会计上确认转让收益 5 万元(155- 150),税法上确认的转让收益为 30 万元(155- 125),同时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 6.25 万元(150-125)25%6.25),而甲公司该项应纳税额为 3025%=7.5(万元),相关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155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250000损益调整 250000投资收益 50000借:所得税费用 12500 (525)递延所得税负债 62500 (150-125)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5000融资租赁税法: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
17、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条例第58条)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条例第59条)。【例1】2007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从乙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套设备。租赁公司购置设备的成本为510000元,公允价值为510000元,租赁期为5年,合同规定每年末支付租金118708元,期满设备归大华公司所有,租赁内含利率为6%。该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税法规定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为10年。假定会计与税法均预计无残值,采
18、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大华公司会计处理如下:(1)2007年12月31日,租赁开始日确定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118708(P/A,6%,5)=500000(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小于设备的公允价值,因此,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即为500000元。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500000未确认融资费用 93540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费 593540 (1187085)(2)2008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如下表: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日期年租金(1)确认融资费用(2)上期(4)6本金减少均金额(3)(1)(2)期末
19、本金余额(4)上期(4)(3)2007.12.315000002008.12.3111870830000887084112922009.12.3111870824678940303172622010.12.31118708190369967221759020011.12.31118708130561056521119382012.12.3111870867701119380合计593540935405000000会计处理: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费 118708贷:银行存款 118708借:财务费用 30000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30000借:制造费用 100000贷:累计折旧 100000
20、以后年度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同2008年相关账务处理。(3)2012年12月31日租赁期满时:借:固定资产 500000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500000大华公司所得税纳税调整如下:1、租赁日2007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000元,计税基础为593540元,二者之间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93540元(593540500000),是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无需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07年12月31日,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为500000(59354093540)元(在新会计准则下
21、“未确认融资费用”属于“长期应付款”的抵减项目,“长期应付款”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账面价值应合并处理“长期应付款”科目的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的余额反映了长期应付款项目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为593540元,二者之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93540元(593540500000),是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无需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租赁期内使用设备按照税法,该设备每年税前扣除折旧额为:59354010=59354(元)。按照会计规定,该设备每年会计上计提折旧100000元2008年至2012年,该设备每年会计上计提折
22、旧100000元,税前准予扣除折旧额为59354元,企业每年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646元。2013年至2017年,该设备每年会计上计提折旧额为0,税前准予扣除折旧额为59354元,企业每年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9354元。会计上对未确认融资费用,每期摊销时,计入财务费用,税法不允许在税前扣除。2008年企业申报所得税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0000元。以后在每个支付租金的年度,均按会计上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作纳税调整增加。大华公司每年资产负债表日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情况如下表:日期帐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所得税 会计 案例 分析 hfck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