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高路堤与陡坡路堤施工方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8、高路堤与陡坡路堤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高路堤与陡坡路堤施工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X X工程高路堤与陡坡路堤施工方案编制: 复核: 审核:XXXXXXXXXXXXX工程经理部二oxx年x月a基底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特殊地段或承载力缺乏的路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处理。覆盖层较浅的岩石地基,宜清除覆盖层。b高陡坡路基填料:采用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材料,或采用轻质材料。在受水 淹、浸的局部应采用水稳性和透水性均好的材料。c填土高度小于18nl的路基,路基填料需结合土石方调配情况确定,其中陡坡路 段路基填料须参照陡坡路堤设计文件执行。填土高度大于24nl的路基,最下一级边坡 必须填石,其上的局部根据土石方调配情况确定是否填石。填土高度小于24m的路基, 最下一级边坡优先填石。用
2、石料填筑时,按照填石路基的填筑要求压实,石质边坡边 部用石块码砌。d当填土高度大于32m时,第三级边坡平台宽4.0,其下边坡率采用1: 2。e高填土陡坡路基上下路床底面设两层土工格栅;两层土工格栅间距为50cm,并 通过计算确定是否设置边坡填土内土工格栅。f应充分调查边坡处原山体的地质水文情况,对地下水发育处,水流集中处及易 受水流冲刷处应做好详细记录,并采用相应的处治措施,如设置支撑渗沟或者碎石盲 沟等,保证边坡内部土体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g边坡施工中或完成后,应对边坡进行长期的严格监控,如有异常,应立即停工。h一般路基基底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对于填土高度大于15m的高填路基,路 基基底
3、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3%o3)斜陡坡路堤、填挖交界处路段设计采用高性能压路机进行补压。高性能压路 机压实是在到达要求的压实度的基础上再进行压实增强、以减少工后沉降。高性能压 路机包括液压式夯实机和冲击式压路机。a设计采用高性能压路机补压的路段:涵洞顶部填土高度小于3. 0m的盖板涵、箱 涵路段,涵后采用液压式夯实机补压,其他路段采取冲击式压路机补压。b液压式夯实机最大夯击势能为30kJ,按施工作业点净距50cm的梅花形布置夯 锤位置,以三档九锤为压实一遍。采用液压式夯实机压实时,第一排夯锤位置距离涵 台的距离为1. 0m,且应由涵台方向向远离涵台的方向压实。c冲击式压路机最大夯击势能为25kJ,
4、由两侧向路中心夯实。位于桥头位置时, 由桥台方向向远离桥台方向的路基压实。d采用高性能压路机补压时应注意:涵洞顶的补强压实面距涵顶的竖向距离不宜 小于2. 5m (填土路基)和3. 0m (填石路基),距离土工格栅等合成材料不宜小于1. 5m。 补强压实工作面距离桥涵台的水平距离对U型桥台和涵洞通道不少于5m,对其余类型 桥台不少于10m,对挡土墙墙背内侧不少于2m;对于预应力管桩处治地基的路段,基 底不再进行高性能压路机补压。e高陡坡路基基底在填前压实度到达要求后,采用高性能冲击式压路机补压20 遍。填土高度小于12m,每层碾压20遍。2.详见高陡坡路基处治横断面示意图土工格栅用于路基补强,
5、使粒状填料与网格互相锁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平面, 防止填料下陷及翻浆造成的路面沉陷和裂纹,并可将垂直荷载有效分散。地理条件恶 劣地区可采用多层补强,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程建设周期。1. 土格栅材料质量要求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高陡坡路基、半填半挖路段、纵横填挖交界路段设置双向 聚酯焊接土工格栅PET50-50,技术参数为:纵横向抗拉强度250KN/m,纵横向延伸率 10%,焊接点极限剥离强度2500N/m,幅宽5m; 土工格栅采用聚酯原生料生产,网 孔尺寸为6X6cm。土工格栅拉紧后用U型钉固定,U型钉采用8mm钢筋制作,正方 形布置,间距2nix2m。每批土工格栅运抵工地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和质量
6、验收,外观和 强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相关要求。2. 土工格栅铺设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样原地面平整铺设土工格栅插钉固定纵向搭接绑扎格栅摊铺完毕填土碾压施工3. 土工格栅铺设的施工要点:1)第一层土工格栅铺设在原地面上,铺设时应沿路基横向摊铺(主受力方向为 路基横向),土工格栅应摊铺平整、张紧,不得出现松驰现象,土工格栅在填土之前 应处于绷紧状态,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机械拉紧的施工方法。沿路线横向土工格栅不 宜搭接;沿路线纵向,土工格栅宜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0. 1m,并用高 强塑料扎扣扎牢,之后沿搭接方向每隔4m设置一个门钉,门钉压入土中50cm。2) 土工格栅按路堤底宽全断面铺设,摊铺
7、时不得出现扭曲、折皱、重叠现象。3) 土工格栅施工铺设过程中应尽量防止长时间暴晒或暴露,以免其性能劣化。4) 土工格栅铺设完成后,应及时填土,首先在土工格栅两侧填土,将土工格栅 固定,再向中间推进,碾压的顺序是先两侧后中间,严禁车辆直接与土工格栅接触。 4. 2.5支撑渗沟施工高填土陡坡路基应按动态设计的原那么,做好防、排、截、疏水措施,施工时应充 分调查边坡处原山体的地质水文情况,对地下水发育处,水流集中处易受水流冲刷处 施做支撑渗沟。将水收集排出路基,保证边坡内部土体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4. 3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3. 1动态设计原那么1 .高陡坡路基施工采用动态设计原那么。当实际地质条件与
8、详勘时提供的地质有较大出入,并因此会变动处治方案时,应 及时将施工补充勘察资料报送设计单位,然后根据设计单位的调整结果进行施工。2 .填筑施工应加强动态控制。1)方案必须严格按监控指标和设计要求编制。2)在填筑过程中应增加监测频率,当发现侧向位移速率等指标不正常,路基有 失稳的趋势时,必须立即向业主等相关单位通报,并立即向路基两侧卸载,必要时两 侧再加反压护道,保证排水信道顺畅。总而言之,动态设计和控制的目的是完善设计方案,必须与监控方案结合使用。4. 3.2监控方案1 .同一路段、不同观测工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横断面上。施工时,建议按监测仪 器设置表中布设的断面、位置实施,具体事项由监测单位根
9、据设计文件并结合实际情 况进行详细的编制。如下路段必须设置监测断面:1)软土深度较深及性质极差的路段;2)填土高度最高路段或填土高度较高且软土深度较深的危险路段;3)半填半挖及纵横向软土分布变化较大的路段;4)软土零星分布路段。2 .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和分层沉降标。2)沉降板:埋设时,沉降板底槽应平整,其下铺设60cmX60cmX20cm的砂垫层。 沉降板的金属测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沉降板采用钢板,底板 尺寸为50cmX 50cmX (0. 60. 8) cm;金属测杆直径为4cm,测杆应与底板焊接为一 体;套管采用塑料管,直径为10cm,它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10、和刚度。随着填土的增高, 测杆与套管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 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50cm。为防止施工中损坏沉降板,在 沉降板周围宜用人工或小型夯实机夯实,套管外侧面应涂一层醒目的颜色,盖顶加插 一面小红旗,以示警戒。3)分层沉降标:分层沉降标采用钻孔埋设,钻孔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L 5%,并 无塌孔缩孔存在,在埋设中应下套管或泥浆护壁。分层标埋设应先埋置波纹管,第一 节波纹管底部必须封死,至一定深度后,插入导管与波纹管一并压至孔底。埋置时, 波纹管与导管应随埋随接,接口必须牢靠,但不能采用磁感材料作固定件。波纹管应 露出地面1
11、520cm,并用水泥混凝土固定;导管露出地面3050cm,并随填土增高, 接出导管并外加保护管。分层沉降标的保护措施与沉降板相类似。分层沉降测点间距 为为。4)沉降观测仪器须待软基处理施工完毕后、原地面填土前及时埋设。3 .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和地基土体水平位移。1)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位移边桩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其中一根 位于坡脚处,其余位于边沟外侧。边桩采用lOcmXIOcni碎预制桩。边桩的埋入深度 为1.5m,露出地面为10cm。埋置时采用打入法,桩周应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cm用 混凝土浇筑固定。在边桩顶部应预埋不易损坏的金属测头。止匕外,位移边桩应做
12、好标 记并编号。102)地基土体水平位移采用测斜管观测。测斜管采用塑料管,其弯曲性能应以适 应软土的位移为宜。测斜管埋设于路堤边坡趾部。埋设时,应采用钻机导孔,导孔的 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o测斜管底部应穿透软土进入下卧层lOOcmo测斜管内纵向 的十字导槽应润滑顺直,管端接口应密合o管内的十字导槽必须对准路基的纵横方向O 测斜管高出地面50cm,并注意加盖保护。3)水平位移监测仪器须待软基处理施工完毕后、原地面填土前及时埋设。4 .孔隙水压力观测1)孔隙水压力计采用钻孔埋设法,埋设时,应采用一孔单只孔压计埋设方法, 并应注意封孔。孔压计从砂垫层或碎石垫层底部开始埋设,每隔2m埋设一只。钻
13、孔 埋设时,应做好钻孔的详细记录。每一只孔压计埋设后,应及时采用接收仪器检查钻 孔是否正常。2)待同一观测断面的全部孔压计埋设后,所有孔压计的外引电缆应编好测点号 码,而后集中穿入硬塑料管埋入电缆沟,引出路基外进入观测箱内;在电缆沟旁应作 好标记,以防施工时截断电缆线。3)孔压计须待软基处理施工完毕后、原地面填土前及时埋设。5. 土压力观测土压力计水平埋设。1) 土压力计采用挖坑埋设法。挖槽底面应平整密实,埋设后的土压力计必须位 置正确而稳固,上下四周约20cm范围用细砂填实。3)埋设时每只土压力计外引电缆均应编好测点号码,集中引入观测箱,同时记 录各测点编号与其对应引线长度;每埋设完一只就应
14、及时测试,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或调换。4)外引线电缆均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以防止遭受损坏。5)埋设后的土压力计在初读数稳定后,才可以进行其上的填筑工作。6 ) 土压力计须待复合地基桩施工完毕后及时埋设。7 .观测频率1)在路堤施工过程中各观测工程的观测时间和频率均相同。2)观测频率视不同时期、填土高度和监测资料分析结果而定。原那么上按下表控11表4. 3. 2-1路基观测频率表3)设计观测期为从工程施工开始时间至工程竣工验收结束。阶段观测频率填土期每日观测12次填土间歇期每日1次预压期第1个月隔日观测1次预压期第2个月第3个月每周1次预压期第4个月至卸载每半月观测1次卸载期每H 1次上路面期每
15、周1次上路面结束至工程竣工验收每季度观测1次7.其它1)其它有关观测基桩、工作基点桩和校核基点桩等的埋设,观测仪器、资料分析和成果报告等其它试验要求请遵照规范要求进行。2)沉降和位移观测采用S1和S3水准仪,S1水准仪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用于观 测工作基桩和校核基准标高;S3水准仪用于三等水准测量,用于观测沉降和位移。观 测精度为0. 1mm。3)侧斜管、水平位移桩应设置在临空面大的一侧。8.施工控制标准按下表中实施:表2监控控制标准表*标项兴路基中心沉降量侧向位 移单级 孔压 系数综合 孔压 系数工后沉降 推算值预压期 (附 标准)填土 速率 控制 标准复合地基区及超载 填筑W 8nlm/每昼
16、夜W 5nl川/ 每昼夜W0.8W0.6排水固结区1. 5mN93292290特重、极重交 通荷载等级1.9m2弯沉(001mm)不大于设计验收弯沉值按附录J检查3纵段高程(mm)+5、 -15+10、-20水准仪:中线位 置每200m测2点4中线偏位(mm)全站仪:每200nl 测2点,弯道加50100HY、YH两点5宽度(mm)满足设计要求尺量:每200nl测 4点6平整度(mm)15W203nl直尺:每200nl 测2处*5尺7横坡(%)0.30.5水准仪:每200nl 测2个断面8边坡满足设计要求尺量:每200m测4占八、项次检查工程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下承层平整度、拱度满
17、足设计要求每200m检查4处2搭接宽度(mm),50 (横向)2150 (纵向)尺量:抽查2%3粘结力(N)220抽查2%5. 2质量保证措施5. 2. 1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分项工程一次合格率295%;单位工程交工验收合格率100%;单位工 程竣工验收优良率290%;工程质量重大责任事故为0案次。5. 2. 2质量保证体系经理部特成立质量管理创优领导小组,对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进行管理监 督,创优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副组长:组员:14质量保证体系组织保证技术保证施工保证思想保证制度保证质量管理制度经济责任制首件认可制度质量三检制度工 全面预算管理4 制定奖罚措施创优规划应用新技术工艺 测
18、量复核、质量检验 技术交底 质量关键点控制 质量通病保证措施 岗前技术培训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工区质量管 理小组工程经理部质量 管理领导小组贯彻IS09001系 列质量标准、推 行全面质量管理TCQ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奖优罚劣加强现场试验控制充分利用现代化检测手段进行自检互检交叉检定期不定期质量检查接受业主和监理监督提高工作技能总结表彰先进QC小组活动 质量工作检查检查落实改进工作质量反应5. 2. 3质量保证措施1 .提高质量意识,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强化各种形式的宣传教 育,树立全员创优意识。2 .依照IS09001族系列国际标准,按编制的质量管理手册做好各项工程的质量工 作。3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8 路堤 陡坡 施工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