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庐山的云雾》(2课时).doc





《03《庐山的云雾》(2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庐山的云雾》(2课时).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 题教学案课 题庐山的云雾课 型新授案 序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部分词语。 3.理清课文条理,感知课文主要内容。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整体感知庐山的美,庐山云雾的奇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结合语境,理解“瞬息万变、飘飘欲仙”等词语,弄清每各自然段的意思。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教师准备:配有课文朗读和庐山风景的教学课件。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工具书尝试理解。想一想每一段讲了什么。2阅读新语文补充阅读上关于庐山的资料。教 学 过 程教学步骤
2、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激趣导入二、初读指导。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一、激趣导入1观看庐山介绍问: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谁能用一首诗能赞美一下它?(出示: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齐读。2简介庐山的云雾:庐山在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四季风景如画。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而庐山的云雾是庐山众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3 出示课题:(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到底奇特在何处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就知道了。二、初读指导。 (一)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二)指导写生字。1.出示生字词,认
3、读。瀑布 变幻无常 似乎 千姿百态 笼罩 云遮无罩 腾云驾雾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2.结合补充习题,理解:变幻无常 千姿百态 腾云驾雾3.重点指导书写:瀑:右半部分的下面不能写成“水”。幻:左边不能写成“纟 ”,右边不能多“ 丿 ”。4.描红瀑、幻。(三)整体感知课文。1.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每各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呢?第一自然段:写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2.课文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过渡: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景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
4、、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特在何处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就知道了。(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好它,并想想为什么喜欢?1.交流:(1)指导朗读: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A、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B、“更”说明了什么?C、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前面应稍轻,后面稍响)D、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板书:美)(2)在山上游览、漫步,有什么感觉?指读: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A、老师描述,让学生闭眼想象上述情景。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
5、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着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伸出你的小手摸一摸身边的云雾,现在你有什么感觉?B、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读得慢一点)C、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板书:多)2.齐读感受庐山云雾的迷人。小结:这些描写,是作者对庐山的总体感觉,具体美在哪里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欣赏课文。欣赏录象,感受庐山之美。交流印象。交流词语。齐读。聆听。3.齐读课题。逐段朗读课文,校正读音。认读生字词。完成补充习题指定内容,交流。学习瀑、幻的写法。描红。(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并反馈。交流。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最喜欢的
6、句子并交流。朗读。思考并交流。朗读并互评。谈体会。跟着老师一起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的感觉。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交流感受。齐读。利用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用耳、眼、心去体会云雾的美,让学生在神往中学习下面的课文。进行双基训练,抓住重点字词强化巩固。从字形、字义方面引导学生领会到位。即时巩固,深化记忆。抓住难点突破。整体感知课文,形成对课文内容和形式的整体把握。抓住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利于学生对文本形成最简洁直观的印象。抓住重点句子,表达亲身的感受,深化个性感悟。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出内容美和节奏美。抓住重点词语感悟。交流个体感受,互相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给予想象的抓手,避免想象的无序杂乱。
7、带着独特感悟朗读,读得更动情,对理解也是一种深化。附板书设计:庐山的云雾美多课 题庐山的云雾课 型新授案 序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能用“流连忘返”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要求学生:1.读二、三自然段。用“”划出自己比较喜欢的词语,用“”划出自己比较喜欢的
8、句子,用“?”划出有疑难的地方。 2.搜集有关庐山的古今诗文。教 学 过 程教学步骤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课文三、总结。四、背诵课文。五、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3.庐山的云雾究竟美在哪儿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精读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2小节。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直线画下来。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2.哪些语句告诉我们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呢?用波浪线画下来。3.这里介绍了哪些位置的云雾,用上了哪些动词?4.请同学们再
9、读课文,用圆圈圈出云雾的姿态。教师巡视。5.你们都画了什么呀?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云雾分别比作-,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画面,庐山的云雾是不是和我们画的一样呢? 6.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置身于庐山的云雾中,我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7.我们看了四种云雾的姿态,其实它的姿态远不止四种,作者只选了四种典型的姿态向大家作了介绍,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具体描述了云雾在四个不同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8.回想一下我们刚刚是怎样学习这一段的?出示自学步骤: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3小节。想想这段是
10、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直线画下来。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B、哪些语句告诉我们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呢?用波浪线画下来。C、再读课文,用圆圈圈出云雾不断变化的姿态。(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2.交流:(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什么是“瞬息万变”呢?(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瞬息万变、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4)“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是作者的想象,你能像他一样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吗?还会变成什么?谁能用上一些词,把你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说?过渡:庐山给云雾笼罩着,千
11、姿百态,瞬息万变,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回去吗?是啊,真是舍不得离去。真令人留连忘返。(三)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到这,你想对庐山说什么?三、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庐山,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好好去欣赏一下。四、背诵课文。这么美的文章,我们真该把它背下来!五、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回忆上节课知识点。朗读思考用直线划。用波浪线画。思考用了哪些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妙处。再读课文,圈出云雾的姿态。反馈。欣赏画面。听老师范读。想象庐山的云雾还会有哪些姿态并交流。聆听。8.回忆学法。小组合作,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交流关于各个问
12、题的思考。展开想象,交流。自由发言。练习背诵课文。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通过简洁的谈话设疑,激起学生的探究欲。然后直奔中心,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上来。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理清本段脉络。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通过范读给学生提供朗读的示范。诱发学生诵读的欲望,让学生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展开想象,拓展文本,丰富文本。授人以渔,掌握学习方法。复习构段方式。深化对文本的体验。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悟,想象中读。充分落实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凸显以读为主、少讲多练的课程理念
13、。表达个体阅读感受。结合构段特点,进行背诵,即时巩固。课外拓展,开拓眼界。附板书设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留连忘返课题课堂教学实录课 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执教时间:2009年2月16日执教班级:海陵小学三年级三班执教老师:杨彬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 (板书:庐山) 请问你们对庐山有哪些了解?生:我从电视中,知道有一个(座)山,叫庐山。生:我是看中国地图时知道的。师:在你们学过的古诗中哪首诗与庐山有关?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同学们,庐山在我国江西省的北部,紧靠长江边。毛主席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庐山的云雾 03 庐山 云雾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