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 神经调节(解析版) -2020年和2021年新高考地区高考题分类汇编.docx
《专题18 神经调节(解析版) -2020年和2021年新高考地区高考题分类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8 神经调节(解析版) -2020年和2021年新高考地区高考题分类汇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8神经调节1. (2022年1月浙江)1L膝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其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感受器将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B.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冲动传递伴随信号形式的转换C.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的电位累加至阈值后引起动作电位D.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抑制膝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 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 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兴奋在反射
2、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 应器,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或电信号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单 向传导,A正确;B、神经肌肉接点相当于一个突触结构,故神经肌肉接点处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B正确; C、突触后膜去极化,由外正内负转为外负内正,当电位到达一定阈值时,可在突触后神经细胞膜上引起 一个动作电位,C正确;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就会失活,假设药物能抑制神经递质分解,使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 膜持续兴奋,因此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促进膝反射持续进行,D错误。应选Do(2021 6浙江月选考)
3、以下关于神经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C.同一个神经元所有部位的外表膜特性都相同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 导兴奋的功能。神经元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胞体三局部。其基本结构如下:(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跑,降低血糖浓度。(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
4、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 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 (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 能的指标之一。【答案】(1)伸肌、屈肌外负内正(2)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4)垂体【分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局部, 神经节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2、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 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
5、膜上的受体,突触后 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详解】(1)图中有两条反射弧:感受器(肌梭)一传入神经一脊髓一伸肌运动神经元一伸肌;感受器(肌梭) 一传入神经一脊髓一屈肌运动神经元一屈肌;故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 梢;假设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时,使得抑制性神经元上有兴奋的传导,发生电位 变化,从而使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从而发生电位变化,但释放抑制性 神经递质,从而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使屈肌舒张。(3
6、)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去路,即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存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 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 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TRH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 分泌TSH (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分泌TH (甲状腺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 通过检测血液中TSH、TH、TRH等激素的含量评估相应分泌器官的功能,从而判断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 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垂体功能的指
7、标之一。【点睛】此题结合图示考查反射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以及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内容,难度一般,属于考 纲中的识记与理解内容。18. (2021湖北)2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的基本单元。经环路(开环或闭环)由多个神 经元组成,是感受刺激、传递神经信号、对神经信号进行分析与整合的功能单位。动物的生理功能与行为 调控主要取决于神经环路而非单个的神经元。秀丽短杆线虫在不同食物供给条件下吞咽运动调节的一个神经环路作用机制如下图。图中A是食物感觉 神经元,B、D是中间神经元,C是运动神经元。由A、B和C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环路中,A的活动对吞咽运 动的调节作用是减弱C对吞咽运动的抑制,该
8、信号处理方式为去抑制。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响神 经环路中,神经信号处理方式为去兴奋。食物充足条件下食物缺乏条件下A神经元 D神经元 /B神经元C神经元吞咽运动回答以下问题:A神经元 D神经元 /B神经元C神经元吞咽运动回答以下问题:A神经元D神经元 /B神经兀4I兴奋作用强-兴奋作用弱C神经元1抑制作用强I抑制作用弱吞咽运动(1)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秀丽短杆线虫吞咽运动(1)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秀丽短杆线虫吞咽运动(填“增强”“减弱”或“不变”在食物充足条件下,吞咽运动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2)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响神经环路中,信号处理方式为去兴奋,其机制是 o(3)由A、B
9、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响神经环路中,去兴奋对A神经元调节的作用是 o(4)根据该神经环路的活动规律, (填“能”或“不能”)推断B神经元在这两种条件下都 有活动,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的活动增强。【答案】(1).减弱.增强(2) A神经元的活动对B神经元有抑制作用,使D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进而使A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3)抑制 (4)能【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在食物充足条件下,A神经元对B神经元抑制作用增强,B神经元活动减弱,B神经元 使C、D兴奋作用弱,从而使C、D神经元活动增强,C神经元能使吞咽运动抑制作用弱,因此吞咽运动进 行。在食物缺乏条件下,A神经元对B神经元抑制作用弱,B神经元活动增强,B神
10、经元使C、D兴奋作用 弱,从而使C、D神经元活动减弱,C神经元能使吞咽运动抑制作用弱,因此吞咽运动被抑制,吞咽运动减 弱。【小问1详解】据分析可知,在食物缺乏条件下,A的活动增强C对吞咽运动的抑制,因此秀丽短杆线虫吞咽运动减少。在食物充足条件下,A的活动减弱C对吞咽运动的抑制,吞咽运动增强。【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由A、B和C神经元形成的吞咽运动增强或者减弱时,需要对其进行调节,去兴奋实际上属于 一种反响调节,A神经元的活动对B神经元有抑制作用,使C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的同时也使D神经元的兴 奋性降低,进而使A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从而使吞咽运动向相反方向进行。【小问3详解】据(2)分析可知,由A、
11、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响神经环路中,最终使A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也就是去 兴奋对A神经元调节的作用是抑制。【小问4详解】据分析可知,在食物充足条件下,A神经元对B神经元抑制作用增强,B神经元活动减弱,在食物缺乏条 件下,A神经元对B神经元抑制作用弱,B神经元活动增强,因此可以推断B神经元在这两种条件下都有 活动,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的活动增强。【点睛】此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 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生物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拟、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 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
12、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 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19. (2022年1月浙江)30.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 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 “全或无”现象。欲研究神经的电生理特性,请完善实验思路,分析和预测结果(说明:生物信号采集仪能显示记录电极处 的电位变化,仪器使用方法不要求;实验中标本需用任氏液浸润)。(1)实验思路:连接坐骨神经与生物信号采集仪等(简图如下,a、b为坐骨神经上相距较远的两个点)。刺激电极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显示屏1上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
13、刺激强度即阈刺激,记为温。,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也(2)结果预测和分析:当刺激强度范围为 时,坐骨神经中仅有局部神经纤维发生兴奋。实验中,每次施加电刺激的几乎同时:在显示屏上都会出现一次快速的电位变化,称为伪迹,其幅值与 电刺激强度成正比,不影响动作电位(见图)。伪迹的幅值可以作为 的量化指标;伪迹与动作电位起点的时间差,可估测施加刺激到记录点神经纤维膜上 所需的时间。伪迹是电刺激通过传导到记录电极上而引发的。在单根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即具有 性。而上述实验中a、b处的动作电位有明显差异(如图),原因是不同神经纤维上动作电
14、位的 不同导致b处电位叠加量减小。动作电位 伪迹,显示屏2以坐骨神经和单根神经纤维为材料,分别测得两者的An和S网。将坐标系补充完整,并用柱形图表示两 者的S6和Smax相对值。材料种类【答案】(1)在阈刺激的基础上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2).小于S*且不小于Smin .电刺激强度 .Na一通道开放.任氏液 .不垠:减.传导速率垠:减.传导速率刺激强度相对值 坐骨神经 神经纤维 材料种类坐骨神经和神经纤维的Smm和Smax相对值【解析】【分析】1、神经干是多根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纤维束,神经干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多个细胞电变化的代数 叠加。而每根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不同,引起它们兴奋所需的阈强度不同
15、,刺激强度较小时兴奋性高的神经 首先被兴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兴奋性较低的神经也逐渐被兴奋,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刺激强度会改变被 兴奋的神经根数,它们叠加到一起的动作电位幅值就会改变。2、单根神经纤维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反映出全或无“定律,即动作电位不管以何种刺激方式产生,但刺 激必须到达一定的阈值方能出现;阈下刺激不能引起任何反响一一无,而阈上刺激那么不管强度如何,一 律引起同样的最大反响一一全【小问1详解】据题意可知,本实验要研究神经的电生理特性,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刺激强 度会改变被兴奋的神经根数,它们叠加到一起的动作电位幅值就会改变,因此在阈刺激的基础上依次施加 由弱
16、到强的电刺激,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小问2详解】是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阈刺激,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 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因此当刺激强度范围为小于Smax且不小于Smin时,坐骨神经中仅有局部神经纤 维发生兴奋。实验中,每次施加电刺激的几乎同时,在显示屏上都会出现一次快速的电位变化,称为伪迹,伪迹的幅 值可以作为电刺激强度的量化指标。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上钠离子的通道开放,会出现动作电位,伪 迹与动作电位起点的时间差,可估测施加刺激到记录点神经纤维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所需的时间。实验中 的标本需要
17、任氏液浸润,因此伪迹是电刺激通过任氏液传导到记录电极上而引发的。在单根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即具有不衰减性。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 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上述实验中a、b处的动作电位有明显差异,原因是不同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 导速率不同导致b处电位叠加量减小。坐骨神经是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 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因此 坐骨神经的Smin和Smax不同,单根神经纤维的Smin和Smax相同,即:刺激强度相对值(ZZI Smin坐骨神经 神经纤维材料
18、种类坐骨神经和神经纤维的Sg和Sm相对值Smax【点睛】此题考查兴奋传导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拟、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 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0. (2020年1月浙江)为探究酒精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系列实验。实验材料:蟾蛛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间脑蟾蛛,小滤纸片,任氏液,0. 1%、0. 2%和1%酒精,去甲 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酚妥拉明(phentolamine, PT), 1%硫酸溶液等。(要求与说明:间脑蟾蛛是指切除了
19、大脑和局部间脑、相关机能正常的蟾蛛;任氏液为两栖类的生理盐水; 3种酒精浓度分别对应人血液中轻度、中度和重度酒精中毒的浓度;酒精、NA和PT均用任氏液配制;NA 是一种神经递质;PT是NA受体的抑制剂。实验条件适宜) 实验过程与结果或结论:过程结果或结论实验1取蟾蛛坐骨神经-胖肠肌标本,分别检测动作电位 大小、动作电位传导速率和肌肉收缩张力;以1% 酒精连续滴加标本5min后,再分别检测上述指标。结果:结论:结论:实验2结果的记录表格:o 结论:酒精会显著延长屈反射时长,其数 值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变大。用1%硫酸刺激间脑蟾蛛一侧后肢的中趾趾端,测 定屈反射时长,然后用任氏液清洗后肢和间脑断面;
20、分别用含有50 UL的任氏液、不同浓度酒精的小 滤纸片处理间脑断面,每次处理后重复。为了进一步研究酒精延长屈反射时长的机理,选取实验2中某一浓度的酒精用于实验3o回答以下问题:实验3取5组间脑蟾除,用任氏液、NA、PT和酒精等处 理;用1%硫酸刺激间脑蟾蛛一侧后肢的中趾趾端, 测定屈反射时长结论:NA与其受体结合,显著延长间脑蟾 蛛的屈反射时长;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 途径,显著延长间脑蟾蛛的屈反射时长。(1)实验1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o(2)设计用于记录实验2结果的表格(3)依据实验2、3的结论,实验3的分组应为;A组:任氏液;B 组:;C 组:;D 组:;E 组:o(4)酒后驾车属于危险的
21、驾驶行为,由本实验结果推测其可能的生物学机理是 o【答案】.离体条件下,施加现酒精,对神经肌肉接点、肌肉收缩功能没有显著影响.表不同浓度酒精对间脑蟾蛛屈反射时长的影响.NA .PT .NA +PT.酒精+ PT .酒精显著延长屈反射时长,酒后驾车处理因素空白对照任氏液0.1%酒精0. 2%酒精1%酒精屈反射时长导致司机反响迟钝【解析】【分析】蛙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维持其离体组织正常活动所需的理化条件比拟简单,易于建立和控制。 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除或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与兴奋性、刺激与肌肉收缩等基本生命 现象和过程。【详解】(1)从实验1的结果直方图中可以看出,对蟾蛛坐骨神经-
22、腓肠肌标本使用1%酒精连续滴加标本 5min处理后,动作电位大小、动作电位传导速率、肌肉收缩张力的相对值与处理前的相对值基本相同。说 明在离体条件下,施加现酒精,对神经肌肉接点、肌肉收缩功能没有显著影响。(2)根据实验2的结论“酒精会显著延长屈反射时长,其数值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变大”,可以推导出实验 2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酒精,因变量是间脑蟾蛛屈反射的时长。由于题干明确3种浓度的酒精均用任氏液 配置,所以除空白对照外,还应增加一组使用任氏液的实验,以排除任氏液的影响。表格设计如下:不同浓度酒精对间脑蟾蛛屈反射时长的影响处理因素空白对照任氏液0.1%酒精0.2%酒精1%酒精屈反射时长(3)因为酒精、
23、NA和PT均用任氏液配制,所以实验应设置只使用任氏液作为对照组,屈反射时间短;同 时还要设置使用NA (神经递质)、PT (NA受体抑制剂)和NA+PT的三个实验组,当实验结果为NA组屈反 射时间长,PT组屈反射时间短。而NA、PT同时使用屈反射时间也较短,可能是由于PT是NA受体的抑制 剂,会导致PT与NA受体结合,使NA无法起到作用。这样才能得出“NA与其受体结合,显著延长间脑蟾 蛛的屈反射时长”的结论。还要再设置酒精+PT的实验组,假设实验结果与NA+PT组相同,这才能说明酒精 具有类似NA的作用,进而才能得出“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途径,显著延长间脑蟾蛛的屈反射时长”的 结论。(4)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8 神经调节解析版 2020年和2021年新高考地区高考题分类汇编 专题 18 神经 调节 解析 2020 2021 新高 地区 考题 分类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