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书法中的“正”与“奇” ■柯志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大山人书法中的“正”与“奇” ■柯志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大山人书法中的正与奇柯志义永学书法工作室2022-04-25 18:18永学书法工作室传播书法理论知识,名人名帖介绍,师生书友书法作品展示。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八大山人书法中的正与“奇柯志义一、身世背景朱音(16261705 ),号八大山人、雪个等,出家时释名传繁。为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八世孙。朱育祖父朱多嫌能诗擅画,山水宗法二米,时誉颇佳;父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享誉江右;叔父行之间的躲闪,营造奇中守正的艺术语言。有别于前人,又启示了后人。名翁九4比3月初八可中痢 日军Z已泄加M V -.切 次。心却呼偃才艳.俊官八 .像昆柄福几日a人、客日今 .由明一 空也二=H图5八大山人安晚帖
2、自跋第三,书画用笔同法的正,书法兼画法的奇。八大山人, 用书法之法作用于画,反之用画画之样式呈现于书法。书画用笔相同, 是书画界的共识。举个例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云:惟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 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八大 山人的书画用笔相同,都是上承传统的正,而书法兼之画法的奇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史无前例的。别的不管, 就落款八大山人四字,似哭似笑,无需赘言,就足以说明 八大山人在书法兼之画法上的奇。五、八大山人书法对后世的影响及对当代书学的借鉴意义(-)八大山人书法对后世的影响八大山人虽以画
3、家的身份享誉艺坛,尽管对其书法的重视程度不如 其画,但是将他的书法置于书法史的长河中,也是开创立新的一座高峰, 且丝毫不逊色于以书法名世的书法家。关于其对后世的影响,可从两个 方面加以论述:第一,技法层面的影响。据现有资料来看,很难找出一个真正意义 上的师从八大山人的书家。然而,从书法结体和用笔上看,弘一法师晚 年的字,似乎有八大山人晚年书作的痕迹。然而,却很难找出实际上的 证据。因为,弘一法师的字,起初是取法北碑,遁入空门之后,常年抄 写经书,忽然间书法风格大变,从整饬方严到圆浑沉穆。其中的转变, 是不是受到八大山人的影响?抑或是他们对艺术的暗合以致殊途同归? 八大山人在对传统把握的深度和个
4、性的强度上与此前的董其昌和王铎相 近,但对后人影响的广度和及时性不如这两人。他的书法个性强烈,摹 习者不容易摆脱他构成模式的影响而进入作品深处,深入八大山人,要 求对其精神生活的复杂性、矛盾性有很深的感悟,同时对线与空间的精 微性质有深的体察,但被他吸引的,大多是因为构成风格外表上的特点。 不过,与董其昌和王铎相比,八大山人还有一种深刻性,如他对弘一的 影响。弘一在20世纪书法史上日渐上升的地位,意味深长。说明八大山 人书法对弘一书法的影响,同时,也指出八大山人书法对后世影响的广 度和及时性较弱的原因所在。第二,理念上的影响。八大山人书法的核心特点在于出奇守正。正 和奇是八大山人书法个性最强烈
5、的艺术语言,假设深层次分析,还是 他的书学理念与众不同。前面已说过,八大山人书法的强烈构成模式, 使得取法八大山人的学书者很难进入深层次的探索,进而导致难以摆脱 过于强烈的书风,进而影响八大山人书风的广度和及时性。因此,据现 有的资料看,八大山人书法的技法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然而,从理念 上的影响,笔者认为将会日趋明显。特别是对书法传统正的继承, 再以结体的怪诞不经的奇的结合,将会对后世书法开展产生深远影 响。(二)八大山人书法对当代书学的借鉴意义如前所述,八大山人书法对当代书学的借鉴意义,还得从八大山人 书法的影响说开。第一,八大山人书法结体构成的借鉴意义。众所周知,八大山人的 书法,从结构
6、分析,特点在于惊奇。从这个角度进行深入挖掘,再结合 书法艺术开展到当代日趋艺术化和展厅化,而实用性渐趋微幽的背景之 下,笔者觉得,八大山人书法的结体恰好是符合现代书法开展趋势的。 因此,对于当代书法和书学的开展,不妨在这个领域作更大努力。将八 大山人书法结体的奇进行深层次剖析,找出其内在艺术规律用于当 代书法和书学建设中。事实上,当代展厅中的一些“展览体,已经自 觉不自觉地向八大山人书法靠拢。尤其是,结体的错位、借位、挪位。 从这一点上看,八大山人书法的结体与傅山四宁四毋书学观似乎有 很多深意之处的关联。第二,八大山人书法的正和奇对当代书法和书学的借鉴意 义。八大山人书法的正,正在上追魏晋,正
7、在用篆籀之笔。 以篆籀凝练圆浑的线条,再辅以董其昌用墨的润,从而提炼出简约而不 简单的“线条之正。八大山人书法的奇,奇在打破传统的结 体规律,通过错位、借位、挪位的方式营造结体的动乱和荒诞、险绝, 进而塑造了符合八大山人自身的且被后人所称“八大体”的书法面貌。 简而言之,八大山人通过简约的线条来营造怪诞多变的结体。基于这个 思路,或可为当代书法、书学提供某种层面上的借鉴。朱谋莹也是画家,著有画史会要。朱盲生于宗室家庭,受祖上荫护, 从小便受到很好的艺术熏陶。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时,朱官时年19岁,不久父 亲去世。清顺治五年(1648年)妻子亡故,朱食至奉新县耕香寺削发为 僧。朱
8、育36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在南昌郊外改建天宁观为青 云圃(现名青云谱)o在度过13年的佛教生涯后,他又成了道士。从 归入道教这一点来看,朱宜与其祖上朱权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与其说, 这是他们对宗教的信仰,毋宁说是他们为了逃避政治,亦或是为了躲避 江山更替的迫害,而选择的最后藏身之所。石涛逃于禅,同样是如此。 但石涛向八大山人乞书画作品时,特意交代款求书大涤子、大涤草堂, 莫书和尚,济有冠有发之人,向上一齐涤(图1 ),辄可看作是石涛 逃禅保命而非信仰的证据之一。依先 aAY *-T口 盛 冉种节做好与 赭李考德十年8示息程事4於得第 鼠亲忌箪可往减图淡*接幺,多54傀量对融4杼4 - 人43
9、言懵如K蜃 .4本尊粒扁名周f 一方曼名福四4 .大辱大雌在宠冷手 ,之用1嫌依石 正方茗7列式工工 改暨竹上匐取两号大5-r.w图1石涛致八大山人信札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朱育离开青云,隐居在南昌附近的几处寺庙道观中,在和尚与道士的两重身份中颠沛流离。晚年,他在南昌 城东的寤歌草堂隐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寿终,享年80岁。二、身世对个人艺术观念的影响纵观历史,身处政治变革,抑或是朝代更替的失意者,为了逃避迫 害而明哲保身,他们中的大多数会选择两条路径:第一,沉迷于文 学、艺术等领域,远离政治漩涡和朝代更替而致害。第二,皈依佛门, 或是隐居道观,逃离现世。当然,相对而言,能保身者
10、大多隐于市,如 朱权;不得已者才遁入空门,灭迹山林,如八大山人。另外,逃离保身, 仍然要食人间烟火。于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只能过着卖艺为生 的日子。在这种乱世迭代中,尤其是皇朝宗室之人的处境,注定有常人难以 体认之处。因此他们将生活中的窘境和不堪用于艺术时,往往表现出叛 逆之势。八大山人的离奇境遇,导致他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装聋作哑, 不与人交涉,久而久之,孤僻之性由内而外。例如,他在自作诗中写道: 已属神仙道上人,清风不带半分尘。挥毫落纸无余墨,简洁明了守朴 真。甚至可以说,他必然会通过艺术的形式来对抗现实中的遭遇和不 满,以及他的无奈。如其自作诗云: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 河。横流乱
11、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三、八大山人的书法渊源八大山人的书法,被后人称为八大体,但对其书法的渊源那么众 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学董其昌、黄庭坚,再追寻魏晋 书法的气韵,等等。基于此,笔者尝试对八大山人的书学渊源作大概的 梳理。终其一生,八大山人的艺术以清人何绍基的总结最为精辟:愈简 愈远,愈淡愈真。天空壑谷,雪个精神。”外表上看是评价八大山人的 国画,事实上用以评价他的书法也是恰如其分的。八大山人书法的特点, 不是朝夕所得,而是经历漫长的取法、思考、删减、创造等艺术家所必 须经历的过程而总结出来的。从八大山人留下的最早的纪年书迹来看,他的取法是多元而丰富的。 据现存资料看,其最早
12、的书迹是顺治十六年( 1659年),时年34岁所 作的传繁写生册(图2)中的款识和书法,该册有三开书法和七段 题识(其中三段写在同一开上)。这十段文字中有五段楷书、一段隶书、 一段草书、三段行书,三段行书风格各不相同,显示八大山人早年书法 学习与创作的有关状况。通过画册总体来看,可以知道八大山人书法早 期的取法脉络。第一,取法隶书;第二,取法章草;第三,取法欧阳询。 从整个画册的书法来分析,受欧阳询书法影响为最。图2图2传祭写生册之一在传繁写生册15年之后,即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黄安平给八大山人写像(图3),八大山人自己在画中有多处题跋。这 些题跋虽然不是同一时间写就,但从中透露出
13、两个重要信息:第一,对 董其昌书法风格的把握已炉火纯青;第二,对黄庭坚书法风格的精准把 握已超拔时流。基于此,我们可以推断这15年期间,八大山人对董其昌 和黄庭坚的书法的学习投入了大量精力。外窄工 t-a号冰xill山0.冬心工人同MAJf-x有或 壮做 2H发*x t潮9h JL小小愫子 万,小15二匹4 A,幺小力分6 K才;V1 染*j 1 a a。A乂vui奇J“行金畤MK*/.视为&,又 RZMAZ 九篙小“也&-#/4名 金* K.才4,1-镭勺】i专次-、/人 右立古A4辨A尚a挚”,敕更4向片影; 己R共.并中防 QQH 彳 3Axaax?tftL 代=思-,械饵我用力* 4/
14、,彳 A / 4 e4J d徨力/。J-龙居长痂一:*战星L,te 上上人村狗耀女苗的下射t.&*q%及 芯it霍中小A.:a一 露峰岩米担个4-触禽X系我不寂 觅个照组相不处/尹黛均滑A样fp 手次衣1X春发谓修rc,我噌询航管气yT也好落哼问 的溷寸熊透西俱作*牛34* 峰看1徐也爻A系建1W用犯3* 4知二,(二36- X M r*r4t?XMW 二-V叶山r山;上打下工&*405 (-4;金、IC& -一一 J*身7彳4/苏黄 .私植八义有内个后M 苗百鱼的包心*人由彳灶 音名务工作舄雄合万代 4 4A2M3黄安平绘八大山人像在此之后,八大山人提出书法兼之画法的理念。他的书法进入 一段
15、近似于狂的状态。狂而后,复归平静。在这个过程中,八大山人书 法的取法触角已然深入魏晋。于是,魏晋的取法,成了八大取法的一个 归宿,在这个归宿中,八大山人忘却之前所有的师法而独出新造,酝酿 属于他自身的“八大体。四、八大山人书法正与奇的表达八大山人艺术最大的特点便是正与奇”的巧妙经营与和谐搭 配,那么,他的正与奇,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第一,用笔的正,结体的奇。比照八大节临的兰亭序 (图4)来分析,便会容易理解。从这幅作品来看,八大山人在书写过 程中所用的笔法,直接抛弃之前所学的董其昌、黄庭坚、欧阳询笔法, 越唐入晋,省去所有的提按,用篆、隶一般的平移笔法,使得线条如篆 书般圆浑刚劲,此为正。至于结体的奇,我们来看作品中的字,比 如第3行第6个字迺,西与i_之间的大距离,第3行第9 个字崇,山头写到宗底下,等等,都是打破传统结体的方 式,或险绝或奇淡。图4八大山人节临兰亭序第二,艺术格调的正,艺术语言的奇。八大山人的书法, 不愧是清代第一流,从取法上看,他在董其昌书法上受益匪浅,因此, 我们能看到他抛弃董其昌所有的艺术语言后,仍然保存了一个不变的特 性一一气息的纯粹。在艺术语言上,他的选择与颜真卿、怀素一样寄托 于篆籀用笔(图5),却通过不同单字的变体、字组的腾挪,以及行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