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等奖).docx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等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古诗三首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需3课时学标 教目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 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4 .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 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 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学标 教目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 3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 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2 .有感
2、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4 .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5 .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 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具 准备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教学设计二次 备课导入(8 ) 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 .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老师给同 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 朗诵给大家听。2 .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
3、诗。3 .教师评议。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 从“草满池塘水满陂” 一句你感受到什么?(水草丰美,生机勃勃。) 次句“山衔落日浸寒漪”主要写了什么?(写远山落日。)“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 句的意思。(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展现出落日挂在山 头上的情景。)“寒漪”指什么?(指的是让人感到寒意的的水面波纹。)“浸”是什 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从图画上能看出“山衔落日浸寒漪”这句诗的内容吗?你能想象出这部 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方可以说说图
4、画上没有的内容是 怎样的。)教师小结:这首诗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 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 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板书:山村晚景)(2)交流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一牧童登场了。一名同学读这句诗, 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画面。“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 指的是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横骑在牛背上。) 看看插图上的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吹笛子)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 对应的?(“短笛无腔信口吹”)你是怎样理解“
5、短笛无腔信口吹”一句的?(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 也没有固定的曲调。)从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你感受到牧童的什么性格 特点?(淘气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板书:天真可爱)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教师小结:这首诗摄取的画面不大, 写景那么集中在池塘上,写人那么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 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 满着向往。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10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 .交流了解朗读节奏。2 .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3 .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4 、【出示课件13】总结课文主旨。
6、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 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 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 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七、课堂总结,拓展阅读【出示课件14】小拓伸分 堂及延4) 课结展钟1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 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 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 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7、。2 .比照阅读。【出示课件15】所见 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槌。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3 .并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村晚宋代:雷震板书草满池塘水满陂,内容山衔落日浸寒漪。山村晚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天真可爱114 .【出示课件21谈话揭题: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叫范成大。他十分喜 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写农村四季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 其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十一)5 .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理解:“兴”在这儿 读第四声,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兴”的意思是各种兴致;“四时”在 这诗中表示的
8、是一年四季。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 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6 .了解诗人。【出示课件3】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一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 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土。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 名臣、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 .初读诗歌,读准生字。(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出示课件4】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昼、耘、供”。(3)【出示课件5】指导书写会写字“昼、耘”。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新课
9、教学(28)分钟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2 .理解词语。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 .学生熟读古诗。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2 .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 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 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赏析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板书:昼出耘田夜绩 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出示课件
10、6】(1)小组交流: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板 书:辛勤劳动)(2)想象交流:“昼”和“夜”分别指什么?(白天和晚上。)农民们除了 “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农活?(插秧、收割、犁地、 积肥)o看到此情景作者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 庭的重担。你们虽然辛苦,但生活是快乐的。)(3)指导朗读。(读出对“村庄儿女”的敬重和赞美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板书:赞美)指名读,师生评议。A.读出农民的辛苦。B.读出农民的忙碌,表现繁忙的劳动场面。C.读出农家生活的和谐。反复读: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4)教师小结:从短短的诗句里我们感受
11、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和劳碌, 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诗人这种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忙碌了一 天,晚上一家人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这种温馨,使人们劳动的疲倦和劳 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人们从劳动中得到的。再次齐读课文, 试着把这种满足与快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2 .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板书:童孙未解供耕 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示课件10】(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 象儿童会说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想象到的当时的情景。(2)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 劳动)(板书:天真可爱)(3)教师引读
12、:在当时的农村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其能,做着 分内的事,就连那小孩也一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4)【出示课件12小组交流:从“童孙”“学种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很懂事:父母的勤劳感染了村庄的“童孙”,孩子们也喜欢上了 劳动。孩子们的快乐: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心里也想到了丰收时收获的快 乐。孩子们的可爱:从孩子们的神情、动作感受到他们的童真童趣,俏皮可 爱。(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孩子们的自豪;读出孩子们的快乐;读 出小孩子的淘气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作者对他们的喜爱之 情(板书:喜爱).了解写法。(1)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什么为写作题材?(农村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 田园 教案 一等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