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史记》教学的四个维度.docx





《谈《史记》教学的四个维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史记》教学的四个维度.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谈史记教学的四个维度谈史记教学的四个维度 摘要:本文就苏教版史记选读的总体教学设计进行探讨,针对以往教学中处理比较固化单一的特点,试图从四个维度出发尝试本书的有效教学,即文言文的阅读视角、史传文的阅读视角、文学类阅读视角和研究型阅读视角,让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并以一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展示了教学实践中对此的操作。 关键词:史记选读教学四个维度淮阴侯列传 史记选读是使用苏教版教材的高中学生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在语文课堂上接触史记这部文化典籍,如何学的确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这种拓展与提高体现在多个方面,学习的主要任务变成实际应用、鉴赏陶冶、探索研究
2、,学习方式上的选择、自主、探究的特征更为明显。就史记选读而言,一是单个文本阅读量大幅增加,二是一个阶段内将面对同一类的文本,三是言与文关系的准确定位与把握。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是师生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尝试了四个维度的指导阅读方法,即分别从文言文的角度,史传文的角度,文学作品的角度和研究性阅读的角度来分析教材中文章,多角度立体地吸收文本的营养。这种方法由实践逐渐上升到理论,再回来指导教学实践,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下面我就以淮阴侯列传为例,谈谈史记教学四个维度的实际操作过程。 本案例教学的背景:淮阴侯列传是史记选读的“善叙事理,其文疏荡”专题的必读课文,“专题教学目标”建议的内容偏重于文本叙事艺
3、术的解读。节选部分共十一节,面对完整并且读通读懂全文的自习要求,学生有些困难,精读十一个语段并展开探究学习就更为困难。 第一个维度:文言文的阅读 史记选读作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文化论著系列的选修课本,其文言文本的性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整体把握论著内容,提高母语素养,这是课程“基础性”这一层面的任务。淮阴侯列传首先是文言的学习,因此我们学习文言的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都应应用。诵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淮阴侯列传的过程中首先应指导学生加强诵读,读是课本里文言文的根本,即使不能吟诵精熟,也要熟读重要段落,形成语感,比如末段太史公的论
4、赞部分是应该背诵的。所以预习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或局部)表现性诵读,圈画重点词句准备课堂讲解,同时就内容进行评点。其次,与学习必修教材文言文稍不同的是,此时我们更要注意文言知识、文言现象的积累,每个专题中的“积累与应用”都有相关的文言知识点的梳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此为基础,参考学习资料,系统梳理各类知识,在老师的带领下,对相应的文言知识作进一步的归纳和整理,尤以一词多义的梳理为重,反复熟悉;疏通文义,积累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另一重点是文言语句翻译,可在此篇中找出含各种文言语法现象较多的句子不少于五句,重点翻译,学生另自找不少于五句,可自己翻译,也可互相翻译,注意关键词的翻译。 在课堂
5、导入阶段,教师揭示本专题学习任务,回顾必修所学内容,进而要求学生对文本的大致内容就自己的认识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争议,形成基本的认识:第一部分:早年屈辱;第二部分:井陉之战;第三部分:谋反被诛;第四部分:史官论赞。 设置选析阶段,鉴于选修文本的阅读量大幅增加,精读每一个语段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精读一至二个语段却是可能的,在自读阶段,整体了解文本并读懂读透一个语段,是一种从实际出发的学习方式,这尊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个性化理解,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自主选择性。在我们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中,语段选择没有重点,没有规定,完全是自由的。基础与理解力差一点的同学往往选择短的语段,老师也不会指责
6、,只要学到位就可以了。课堂交流没有顺序,学生愿意从哪一个语段开始学习都是允许的,因为整体感知已经做了铺垫。事实上,从已有的教学实践看,学生选择的往往是那些精彩的关键的语段。因为这一学习方式建立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是个体行为,课堂交流就是一种分享了。 第二个维度:史传文的阅读 老师应该知道: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另外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司马迁非常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对其作为史
7、传文的几个特点要了然于胸:严谨实录,客观公正,评价分明。 当做人物传记来看时,首先必须理清写了人物的几件事,深层次的需探讨人物的精神价值取向,可写出鉴赏性或评论性文字,班内交流,师生点评。 在淮阴侯列传节选部分的一开始,学生通过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三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出这三个故事都反应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第一个故事侧重表现他屈辱之中的自尊,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自信和抱负,第三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坚忍、忍辱负重。而这些性格特点是他一生的成败先机。司马迁一向重视人物的早年生活的环境、早年性格对人物此后事业成败的影响,这篇也有反映。 淮阴侯列传的主题有两方面,一面是写韩
8、信浴血奋战,为刘邦平定诸国的过程,这在节选部分通过井陉之战也有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写刘邦对韩信的种种控制与防范,最终“鸟尽弓藏”身死于吕后、刘邦之手。揭示了专制君主和开国功臣之间的矛盾。淮阴侯列传还通过蒯通事件暗示了韩信的冤枉。司马迁同情他,以非常饱满的热情来写这位英雄。他到了淮阴侯韩信的老家,他听人讲,说韩信从小就胸怀大志,家里很穷,但是母亲的墓地非常大,于是他就到墓地实地考察,说那里面可容万家,非常的广大,当然了,韩信后来因为谋反被杀,那里的墓地一定非常冷落、凄凉,司马迁感慨很多,“千秋独为韩侯哀”的情绪在淮阴侯列传里面隐约可见,虽然通过节选只能窥豹一斑。 历史是世界的昨天,而今天是过去的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记 教学 四个 维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