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阅读下面的两那么材料,完成以下小题。材料一2月10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实施火星捕捉制动,正式踏入环火轨道。所谓火星捕捉制动,就是指高速 “行驶”的火星探测器在靠近火星时“踩一脚刹车”,在大速度增量减速后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制动 捕获的机会是唯一的,所以如何实施近火制动以保证探测器被成功捕获,是整个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风险最高、技 术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决定着整个探火任务的成败。如何“踩好刹车”,大有学问。首先,这脚“刹车”的力道大小是极为考究的:如果探测器“刹车”太轻,就会飞越火星继续围绕太阳公转,耗费 数年时间等待下
2、一个“制动窗口”;如果探测器“刹车”太重,就有可能直接撞上火星。据公开资料显示,苏联、美 国、日本的火星探测任务都曾在“火星捕获段”遭遇失败。据了解,天问一号的目标轨道距离火星最近处仅400km, 而此时它的速度已高达28km/s,想要成功实施近火捕捉制动,就必须在10分钟内将它的速度降低到约lkm/s,其 难度可想而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不畏艰辛,通过无数次仿真实验和反复分析,最终确定为 天间一号配置1台3000N的轨道控制发动机,实现制动。止匕外,“视觉盲区”也是天问一号踏入环火轨道面临的巨大挑战。这是因为天问一号在实施火星制动捕获时,距 离地球达1.92亿公里,它将数据
3、传输回地球需要10.7分钟。如此漫长的通讯延时形成了一段“视觉盲区”,导致地 球的工作人员无法对火星捕获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天问一号必须“自主”完成“踩一脚刹车”。为确保这一环节顺利实 施,科研团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在分析了近千种故障工况后,确定了关键参数及阈值,编写了近两百份故 障预案,设计研发了器务自主管理器双大脑、姿轨控计算机三核心、测控通信多通道切换策略等技术,确保天问一 号在无法实时控制的情况下,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反响。成功实施火星制动捕获,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绕、落、巡”三大目标中环绕目标的顺利达成,为后续 探测器着陆与巡视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充分展
4、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是我国航天事业自主创新、跨越发 展的标志性成就。(取材于赵竹青、章斐然等的文章) 材料二1月28日,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正式发布。这是我国进入新开展阶段、开启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的第一版白皮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白皮书总结了过去5年中国航天取得的进展。一是运载火箭开展迅猛:据统计,5年间,我国共实施207次火 箭发射,长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为96.7%;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陆续投入使用;商业 运载火箭不断涌现,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的发射能力。二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6名航天员先后进驻中国 空间站,开启了中国长期
5、驻留太空的时代。三是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环绕、着陆、返回”三环节圆满收官、 “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背巡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四是火星探测任务顺利完成:天问一号”实现从 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五是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 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形成总体来看,航天技术的更新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等大批新兴产业的开展,促进了智慧城市、无人驾驶汽车等 新业态产业的兴起,也为未来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白皮书更擘画了未来5年中国的太空开展蓝图,明确未来5年中国航天的开展方向,并介绍了在“探月工程, “行星探测”和“深空
6、探测”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探月工程方面,中国政府批准了三次登月任务,计划在月球南极建立月球基地:拟定2024年发射“嫦娥七号” 对月球南极进行详细勘测,绘制月球南极阴影陨石坑中冰的分布图;预计2030年发射“嫦娥八号”,测试载人国际 月球科研站的“核心技术”;计划在2025年以后在月球上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等。行星探测方面,主要包括两项内 容:一是计划在2024年发射首颗小行星探测器,名为“郑和”,它将对近地小行星进行采样并研究具有类似小行星 轨道的冰冻彗星;二是计划在2028年完成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完成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等。深空探测方 面,计划于2024年发射“巡天”太空望远镜
7、,它具有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世界上现 用最伟大的望远镜)相同的波长,堪与其媲美。在未来5年开展的基础上,还计划于21世纪30年代初发射“太极” 天基引力波探测器,以便观测到频率更低的波,从而将有效提升探测极端天体和极端事件发生几率的能力。白皮书还指出,中国始终把开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开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局部,始终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 索,不断拓展外层空间,这中间饱含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的心血与汗水。我国伟大的航天人创造了以“两 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开展道路,表达了深厚博大 的航天精神。(取材于王帝元、谢龙
8、、赵竹青、初梓瑞等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火星捕捉制动,是指通过“踩一脚刹车”,使探测器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B.火星制动捕获的力道大小极为考究,太轻会与火星相撞,太重会飞离火星。C “视觉盲区”导致天间一号无法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反响。 D.天问一号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完成“绕、落、巡”三大目标。2.根据材料二,以下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及未来规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开启了中国长期驻留太空的时代。B.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开展,推动了航天技术的更新。C. “嫦娥七号”计划绘制月球南极阴影陨石坑
9、中冰的分布图。D.即将发射的“巡天”可与NASA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相媲美。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刹车”顺利,完成火星捕获,正式踏入环火轨道。B.天问一号将数据传输回地球需要10.7分钟,漫长的通讯延时被称为“视觉盲区”。C. “郑和”小行星探测器将于2024年发射,研究具有类似小行星轨道的冰冻彗星。D.未来5年,将发射“太极”天基引力波探测器,能有效提升探测极端天体的能力。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天问一号探测器是中国航天首次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有效尝试。B.未来中国对木星系的探测
10、,同样可能面临如何踩好“刹车”的问题。C.未来5年,对小行星、火星、木星的探索将是航天工作的重中之重。D.以天间一号等为代表的航天工程凝聚了航天人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5.请结合以上两那么材料,简要说明我国航天事业获得快速开展的原因。【15题答案】【答案】1. A 2.B 3.D 4.C5. (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不畏艰辛的科研精神;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深厚博大 的航天精神。(2)中国航天技术的更新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大批新兴产业的开展,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基础。(3)中国以和平为目的,制定科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计划。【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
11、能力。B.“太轻会与火星相撞,太重会飞离火星”错误,根据第二段“如果探测器,刹车,太轻,就会飞越火星继续围绕太阳 公转如果探测器刹车太重,就有可能直接撞上火星”可见,选项张冠李戴”导致天间一号无法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反响错误,根据第三段/视觉盲区,导致地球的工作 人员无法对火星捕获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科研团队设计研发了等技术,确保天问一号在无法实时控制的 情况下,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反响”可见,视觉盲区是导致地球的工作人员无法实时监控,而科研 团队设计研发了各种技术,以确保天间一号能对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反响。C. “标志着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完成,绕、落、巡三大目标”于
12、文无据,原文说的是“成功实施火星制动捕获,标志着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绕、落、巡三大目标中环绕目标的顺利达成”,没有提到三大目标完成的标志是什么。应选Ao【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B. “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开展,推动了航天技术的更新”颠倒因果,根据材料二“总体来看,航天技术的更 新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等大批新兴产业的开展”可见,应该是航天技术的更新推动了新能源、新技术等新兴产业 的开展。应选Bo【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D. “未来5年,将发射太极天基引力波探测器”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在未来5年开展的基础上,还计划于21世纪 3。年代初发射“
13、太极”天基引力波探测器”,并不是“未来五年,将发射,太极口应选Do【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C. “未来5年,对小行星、火星、木星的探索将是航天工作的重中之重”错误,材料二说的是“未来5年中国的太空 开展蓝图,明确未来5年中国航天的开展方向,并介绍了在,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和,深空探测,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和重点工程。只是介绍了其重点任务和工程,并没有提到它们是航天工作的“重中之重工应选Co【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不畏艰辛,通过无数次仿真实验和反复分析,最终确定为天 问一号配置1台3000N的轨道控
14、制发动机,实现制动”“为确保这一环节顺利实施,科研团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 关,在分析了近千种故障工况后,确定了关键参数及阈值,编写了近两百份故障预案,设计研发了器务自主管理器 双大脑、姿轨控计算机三核心、测控通信多通道切换策略等技术,确保天问一号在无法实时控制的情况下,对可能 发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反响”可见,离不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不畏艰辛的科研精神。 根据材料二“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 航天正式发布”“总结了过去5年中国航天取得的进展。一 是运载火箭开展迅猛二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三是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四是火星探测任务顺利 完成五是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
15、善”“航天技术的更新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等大批新兴产业的开展,促进了智慧 城市、无人驾驶汽车等新业态产业的兴起,也为未来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见,中国航天技术的 更新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大批新兴产业的开展,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白皮书更擘画了未来5年中国的太空开展蓝图,明确未来5年中国航天的开展方向中国始终把开展航天事业 作为国家整体开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局部,始终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不断拓展外层空间”可见,中国以和平为目 的,制定科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计划。“这中间饱含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的心血与汗水。我国伟大的航天人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的开展道路,
16、表达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 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旧恶, 求仁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不立恶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 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 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那么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
17、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 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 是大不然也。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闻西伯善养老,那么往归焉。当是之 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 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馀,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 *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缺乏以及 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
18、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 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那么伯夷何处乎?余故曰: *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 *(取材于王安石文集卷六十三伯夷 注:韩子:指韩愈。作伯夷颂。二子:指伯夷、叔齐。太公:指姜子牙。西伯:指周文王姬昌,周武 王姬发的父亲。元元:平民百姓。6 .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韩子因之B.天下孰不病纣*C.欲夷纣者D.那么伯夷何处乎因:沿袭病:疾病夷:推翻处:存在、置身7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
19、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求仁而得仁而春秋固已高矣 B.饿于首阳之下二人之心岂有异邪 C.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 以求其仁 D.而尤者,伯夷也欲夷纣者 8 .以下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眼睛不看丑陋的颜色,不侍奉没有才德的人.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伯夷拦着马头劝阻,天下归周后,(伯夷)感到耻辱C.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等到武王起事,姜太公辅佐他D.其烈岂减太公哉他的刚烈又怎会少于姜太公呢以下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王安石认为孔子、孟子对伯夷的事反复辨说,加之二者身份,认为他们的话是可信的。 B.王安石驳
20、斥了司马迁的记载,他认为史记中记述的“不食周粟”的情节是不合理的。 C.王安石认为伯夷不依附文王,原因是伯夷年纪大,从他的居住地到文王都城路途遥远。 D.本文根据“圣人”的记叙,旧时的传说,以及合理的推论,证明司马迁之说不可靠。 10.王安石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后世对伯夷的错误认识?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610题答案】【答案】6.B 7.B 8.D 9.C.原因:是后世的偏见独识(个人的偏见和主观臆断)【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B.病,不满,怨恨。句意:天下人谁不怨恨纣王呢?应选Bo【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A.而,顺承连词。句意:求仁德
21、就得到仁德。而,因果连词。句意:因而他们的年龄本来就很大了。B.结构助词,的。句意:在首阳山下饿死。/两个人的心情难道有什么不同吗?C.以,动词,认为。句意:孔子孟子都认为他赶上了残暴的纣王。以,连词,表目的,来。句意:来求得他的仁义。D.者,代词,的人。句意:而最怨恨的,是伯夷了。者,代词,的心情。句意:想要消灭商纣的心情。 应选Bo【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D.“烈二 功业、功绩。句意:他的功业又怎么会比姜太公少呢! 应选Do【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C.“伯夷不依附文王,原因是伯夷年纪大,从他的居住地到文王都城路途遥远”错误,根据原文“盖二老
22、,所谓天下之 大老,行年八十馀,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 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缺乏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可见,原因是王安石推测的,没给肯 定结论。应选Co【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文章最后一节说“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 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那么伯夷何处乎?余故日: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可 见,作者认为古圣先贤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后世人持有偏见,靠自己的见识把事情搞得失去本来面目,让 伯夷的行为前后矛
23、盾无法自洽。参考译文:有些事情发生在千百代之前,古圣先贤们虽然已经把它们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后世不去深入的考察探 究,仅凭借自己个人的偏见和小小的见识,就提出某种说法,导致失去事情的本来面貌,而学士大夫们就信守这种 说法而不改变,这是有的啊,伯夷的事情就是这样。伯夷,古代论述他的有孔子和孟子。凭孔孟二人的值得信赖而又反复论说,他们的说法就更可信了。孔子说: “不念旧怨,求仁而得仁,饿死在首阳山下,是德高而隐逸的人。”孟子说:“伯夷,不是他心目中的君王他就不侍 奉,不立身在恶人的朝廷,躲避商纣王隐居在渤海边上,眼睛不看丑陋的颜色,不侍奉没有才德的人,是百世的楷 模。,所以,孔子孟子都认为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丰台区 2021 2022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