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_在血站护理_中应用研究.doc
《心理护理_在血站护理_中应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护理_在血站护理_中应用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 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洁(市中心血站 ,417000)摘要:目的:血站护士采用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前、采血中和采血后的心理护理方式,了解献血者的心理状态,给献血者提供更温馨更全面的护理。方法:按照随机原则,设护理组105例和对照组10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结果: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差错率、投诉率、稳定和扩大固定无偿献血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献血者满意度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改善护士美好的职业形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献
2、血者的满意度,盛得献血者的信任和赞扬,促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持续性发展。关键词:心理护理 血站护理 应用分类号:R493随着中华人民国献血法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群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中血液的供应,但同时我们在进行血站管理中发现,献血作为一种应激源,对每一个参与无偿献血的个体来说,对其心理、生理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不同献血者的工作性质、文化素质决定着其对献血的理解程度以与在献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反应也有所不同,而在初次无偿献血的人群中70%以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反应一旦过分强烈,将会干扰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护理工作被赋予了更
3、多人性化容,做好无偿献血的宣教工作和做好无偿献血者正确的心理疏导,对保证固定献血者队伍的稳定效果显著。我站自2010年4月在血站护理中引入心理护理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3月期间在我站无偿献血者420例,献血者均为初次献血,采血前经测量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均正常。其中男197例,女223例,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31.6岁 ;大学以上文化309例,大学以下文化程度111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设护理组210例和对照组210例,两组献血者性别、年龄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2、方法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即顺其自然的方
4、式,献血者自愿前来无偿献血,采血护士采血,献血者离开即完成整个献血过程,而对护理组引入献血前、献血中、鲜血后心理护理方式。1、献血前的心理护理。这一时期的心理护理着重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健康宣教。用不同形式向献血者宣传有关献血生理知识和社会公德,使献血者了解合理的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与正常工作,并通过宣传提高对义务献血的荣誉感,消除恐惧和顾虑心理;同时定期适量的献血可预防,防止高粘血症,心血管疾病,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和正常工作。二是要满足献血者的视觉需求,布置和谐的献血环境。采血环境除了必备的设施外要制作一些彩色的画面标语,有条件的可放置些花
5、草、有音响设备的放些轻松偷快音乐,以烘托气氛。这样当献血者一进人采血场地,看到景然有序而又祥和温馨的环境,就可以产生一种舒适安全愉快的心理效应,有助于他们解除紧心理。同时,当献血者踏上采血车或进入采血室时,要善于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眼神与心理状态,针对每位献血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献血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2、献血中的心理护理。护士熟练的技术、细致的观察、反复的巡视、合理处理献血中发生的细小间题,均能增加献血者的安全感。这一时期的心理护理同样要以献血者的心理需求为依托,着重从技术和态度两方面提升心理护理质量。一是采血的护士应以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完成采血。采血时选择粗大、弹性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 护理 应用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