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法师讲法文件18细说如来藏第一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如法师讲法文件18细说如来藏第一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如法师讲法文件18细说如来藏第一部.docx(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细说如来藏第一部生如法师著内容简介如来藏乃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发源地,贯穿一切法的始终,是世人所不识的 摩尼宝珠,具足一切法的种子,随缘应物无不周。本书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如来 藏的各种功能作用,尽显如来藏主人公的真面目,让学人透彻的了解世出世间一 切法全部都是如来藏的真实法界,全体皆真如,无二无他。从五蕴十八界的所有 现象界上,仔细剖析了一切法如何都是如来藏的真实功用,其中最深细的局部是 如来藏与科学,从科学的角度更细微的剖析出如来藏在其中的生成与执持作用, 这样使得群众对如来藏是万法源的真理信受不疑,从而有力的否决了外道断灭 论。书的后局部介绍了实证如来藏的方法和意识与如来藏的体性区别,分清真
2、心 与妄心的区别,并且按照这些方法去实修,能保证学人证悟如来藏而不是错悟生 灭的意识。证悟以后定力有所提升,就能逐渐观察如来藏在五蕴十八界上的种种 运作,智慧不断的增进,与无我相应,心越来越空,解脱的功德受用越来越大, 这就是证悟如来藏的利益。证悟如来藏非常重要,希望广大学人都能依止此书, 精进修行,早日证得如来藏,发起甚深的解脱智慧,以快速圆成佛道!第一章如来藏的名称3第二章如来藏的八不中道第三章如来藏不共用17第四章如来藏的分别与不分别性20第五章如来藏的有为与无为性28第六章如来藏的自性与无所得性32第七章如来藏的清净与染污性34第八章如来藏的真如无我性40第九章如来藏的自在与无所住性4
3、6三、不增不减众生如来藏的功能作用不增加也不减少,他不会通过修行增加什么,不会因 为不修行而减少什么,因为他不修行;他不会因为持戒变得更清净,使得染污更 少,因为他既不受戒,不持戒,也不犯戒,自体也没有染污性泞也不会通过学习, 变得更聪明,因为他不学习;他也不会因为不学习或年老,而变得愚痴,他也不 老;才也也不会因为勤恳或懒惰,就变得富贵或贫穷,因为他所含藏的地水火风种 子,及前七识的种子不增加不减少,其功能作用永远如此。相反,前七识的功能作用,总是有所增加和减少,心所法也不断发生变化。 前七识可能要变得聪明或愚痴,可能要增加或减少善业种和恶业种子,可能要变 得清净或污秽,可能要明白或忘记一些
4、事情,七识时刻都在发生着增减变化。以 此就可以判断出:我们认识事理、了知一切法的识心,是真心还是妄心,妄心要 经历从不认识真理到认识真理,由无知到觉悟的阶段,而真心永远不改变。(-)如来藏无形无相,他没有来来去去的生灭法相,有形有相才能有来去 相。他无始劫以来就存在着,本然就在,没有什么法能变生、出生祀,所以他没 有来处。当众生五阴灭去,世间法也灭去时,如来藏不灭,他永远存在,所以如 来藏也不去,他没有所去之处。又因为如来藏遍五蕴、遍六根六尘十二处、遍十 八界、遍一切法、遍一切时,时时维持着五阴和十八界的活动,所以如来藏在五 阴身上没有来和去,在六根上没有来去,在六尘上没有来和去,在六识上没有
5、来 和去,在三界世间里都没有来和去,所以如来藏不来也不去。如来藏没有来去,没有生灭,没有增减,没有垢净,但是他所产生的法却有 生灭,有来去,有变化,有增减,有垢净。只有这一个没有生灭,其余都有生灭。 包括应身佛、化身佛能出生,也能涅槃灭去;所有菩萨摩诃萨的色身也是要出生 和灭去。所以佛和菩萨们到这个世间来,本身就有不生灭的如来藏和生灭的五蕴, 佛菩萨就是在世间的生灭法中来来去去。因为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生灭的,佛菩萨 到这个世间就要接触这些生灭法,利用这些生灭法来度众生。如果没有这些生灭法,佛菩萨只剩下如来藏,那就什么也不能做。单独一个 如来藏的存在,就是阿罗汉的涅槃境界,佛一再告诫菩萨不要取这样
6、的涅槃,取 这样的涅槃就是走歧路,很难成佛。佛自己也不取这样的涅槃,佛证得的是无住 处涅槃,他不会住在涅槃里,而是随缘变现无量个色身五蕴,来度化众生。佛变 现出来的色身五蕴却是生灭性的,随时可以灭去,然后再在其它有缘世间广度无 量众生,没有停止之时,释迦佛的无数个色身,就是生了灭,灭了再生,永无穷 尽地利乐众生,无有疲厌。(二)真心没有来和去,虽然真心到处出现遍一切处,因为他无形无相,没刍相空,观一切法,已入菩萨正性离生,乃至不见少法可得。不可得故,无所造 作。无所造作故,毕竟不生。毕竟不生故,名无生法忍。由得如是无生法忍故, 名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此谓菩萨观诸法空,入见道初地,始见一切法毕竟不
7、生之理,名无生法忍。释:明心开悟以后不退转的菩萨,观察自己五蕴十八界的相貌都是空,从这 个角度再扩展开来,观察其他一切法,也都是空的,都没有真实出生过,世间一 个法都不可得,能这样观察的菩萨就真正的证得了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相当 于四果阿罗汉的解脱境界。因为一切法都不可得,一切法也都无所造作;因为无 所造作,一切法毕竟都不生,都没有出生。因为证得了一切法都毕竟不生,认可 此理,就是无生法忍。证得这种无生法忍,就于无上菩提大道不再退转,永远行 于菩萨道。无生忍只知道五蕴人我空,无生法忍不仅证得了五蕴人我空,也证得了一切 法都空,其范围相当广泛,程度相当的深邃。非地前菩萨和阿罗汉所能比。地后 菩
8、萨,因为有无生法忍的智慧,除了修行和弘法,不造作世间事,不为世间利益, 不喜乐名闻利养,一心在于佛道。十一、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是由心法、心所法和色法共同显现出来的非色非心 法。比方时间,依太阳光、虚空、地面参照物这些色法,以及如来藏、意根、意 识、眼识这些心法,再加上识心的作意触受想思等等心所法,三者共同显现出时 间这种不以觉知心为转移的心不相应行法。其实质也是如来藏变现出来的,世间 没有一法不是如来藏变现和显现出来的。时间不是四大组成的实法,不是如来藏直接出生的,是如来藏出生物质色法 以后显现出来的一种假相,不是外尘,如来藏无法缘于时间。只有把眼识意识生 出来以后,才能依物质
9、色法判断了别时间。没有眼识意识的时候,比方睡觉时, 意根也能判断时间,也是依如来藏出生的物质色法来了别判断。所以没有单独的 时间这个法,也不分外相分和内相分。十二、一合相一合相,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要从实相上来理解,另一方面要从虚 相上来理解。实相也就是不生灭的第一义,也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是 不生灭的本体与生灭的七识业种和合起来的一个整体,因此就称为一合相,未也必 须要存七识的生灭种子,才能依种子变现世间万法,否那么他就不用运行,处于寂 灭无所作为状态,世间也就灭失,不存在了。从另一个方面虚相上来说,合,就是和合,是四大组成的和合体,或者是七 大组成的和合体,也是生灭与不生灭构成
10、的和合体。众生的五阴十八界都是一个 和合起来的虚相,世间万法都是和合起来的虚相。和合的,就不是本来而有的, 就是因缘所生之法,是如来藏依各种缘所出生的假法。有生,必然有灭,生灭即 是无常、空,变异即是无常、空,无常即是苦,苦即是非我。十三、无生忏大乘无生忏,也是实相忏,就是当悟得诸法实相,获得无生忍时,知道一切 法都不曾生,有也是幻有;那么所造作的恶业也是虚幻的,没有真实性,这样就 灭了三恶道的重业,免去三恶道苦了。昔有勇施菩萨犯重戒之后,就是这样灭罪的,他出家后不仅犯了邪淫戒,还 犯了杀人戒,命终必下地狱受苦报。造作了恶业之后,他感到后果非常可怕,心 生畏惧,就去见佛求灭罪。佛就为他用大乘法
11、无生之理来分析造业的实质问题, 问他在这一系列的行为当中,有没有造业的人,有没有造作的恶业,勇施菩萨听 后当下思惟,一念回光,顿时悟道,懂得了万法无生,就成了大菩萨。三恶道的 罪业就此消灭,未来永不下三恶道受此苦报,因为毕竟没有真实的其人其事,一 切法都是幻相罢了。但是人中的苦是免不了的,三恶道的大苦就变成人中的小苦,这就是悟无生 忍的极大益处之一;最大的益处,就是以此为基点,未来毕竟要成就佛道。如果 没有悟得如来藏这个无生法,没有明心,所作的忏悔就不是无生忏,只是相似的 无生,不是真正的无生,大的恶业还是完全不能消除,未来还是要受一些大恶报。十四、正定须菩提宴坐时,却被维摩诘居士呵责说:你这
12、不是正定。小乘法中说,正定 是八正道之一。但是这个正定是后天打坐修出来的定,是先无后有,有后还能消 失的生灭性的定,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究竟的正定。须菩提宴坐,就是八正道中的正定。宴,寂静无喧,无有念想,无觉无知, 这是意识心入的定。意识心入的定,正是先无后有的生灭性的定,是如来藏旁出 的定,因此不是真正的正定。那么真正的正定是指什么呢?正,就是正位,正真,不生不灭,不用出生, 不是偏出和旁出,无出无入,随顺一切,却无所住,只有如来藏有此定。因此真 正的正定就是指如来藏的不动性,是六祖说的那枷常在定的首楞严大定。觉知心 入的定都是旁定,有生有灭,有出有入,有所住,与如来藏的楞严大定正好相反。
13、我们初学佛修行做不到心无所住,开始都要有所住,心住一个境界,不散乱, 以此方便入禅思,起观照,起智慧,起利用。所以这种定,严格来说,应该叫作 方便定,以此方便定起般假设智慧,才能证得真正的正定首楞严大定。没有 证得如来藏时,不可能证得如来藏的不出不入的楞严大定。意识心的定肯定是有 出有入,有生有灭的,但是这种定能引发智慧,心专注思惟时,智慧才能现前, 因为识不分流,就有势力,有力量清楚分别,了知真相,从而能观照般假设,出生 智慧。十五、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生灭灭已,意思是阿罗汉把所有的生灭法都灭掉了以后,只剩下如来藏,静 静地单独存在着。寂灭为乐,在无余涅槃里,寂灭的涅槃心如来藏,没有喧闹, 没
14、有苦受,无为、无作、无愿、无求,清净为乐。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把自身的 一切生灭有为法全部灭掉,灭掉了生灭的五阴身和七个识,灭掉了属于自己那一 局部的色声香味触法,生灭法都灭尽了,就入到无余涅槃里,叫作生灭灭已。这样就没有阿罗汉的五阴身存在了,也就没有了苦受,剩下那个不能灭,也 灭不了的如来藏,也没有苦受,处于寂灭乐中,但是也没有乐受,这叫作寂灭为 乐。阿罗汉活着的时候是有余涅槃,还有五阴身存在,那就有少量的苦存在着, 有苦可依,就不是纯乐,也不是寂灭乐。但是阿罗汉只是断了一念无明的烦恼现 行,习气没有断;习气是大乘初地菩萨才开始一点点地断除的,断尽了,就是八 地菩萨。十六、现量智慧现量这个概念
15、,最究竟的解释,应该是有真实的智慧,能观察出事实真相, 能看到外表现象背后的实质,不被虚妄的假相所迷惑,不用猜想和臆想,不用左 思右想去比拟就能知道事情的实质内涵。大乘菩萨的现量智慧难以思议,看到一 个法的出现,就能观察到这个法是如何运作出来的,从里到外从大到小都是第八 识用种子打造出来的,是第八识的功能作用,全体都是第八识。这个智慧才是真 正的现量观行智慧,明心开悟的智慧都不属于完全的现量智慧。十七、烦恼即菩提的正解烦恼是贪嗔痴性的恶心所法,与七识心相应,是七识心染污的表现,七识心 出现时,贪嗔痴心所法有时就要伴随着运行。而七识以及心所法的运行,正是如 来藏输送识种子配合的结果,如果没有如来
16、藏的配合显现,七识也不能现行出来。 当众生现起贪嗔痴烦恼时,其中就有如来藏的和合运作。所以在这些贪嗔痴烦恼 当中,就能证得如来藏的存在,从而明心见性。但是如果众生的贪嗔痴烦恼很重, 心水浑浊,智慧就不能出现,不可能在这时候证得如来藏。既然如来藏能够配合 七识现起贪嗔痴烦恼,那么这些烦恼也就是由如来藏所生,也就是说这些烦恼本 身就是如来藏性。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菩提心,就是指如来藏本体,因此说,烦恼 即是菩提。烦恼还有另一种说法,但凡众生心所不愿意做的,都是烦恼。比方说日常琐 事,吃喝拉撒,收拾卫生,做各种工作事业,养家糊口等等,这些也都属于烦恼, 是众生所不情愿作的。但是这些日常生活当中的琐碎事,
17、人们之间的礼尚往来, 都是七识心应对于这个世界而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七识心不能单独做这些事情, 必须有如来藏的配合,真妄二者合和运作,才能现起这些法,完成这些琐碎事情。 在做这些烦恼事情时,就有如来藏的存在,所以在这些烦恼事情上参禅,就能明 心证得如来藏,那么这些烦恼也就是如来藏菩提心了。过去的祖师们,在烧火煮饭、种地种菜、迎来送往这些日常琐事当中参禅, 从而明心开悟。甚至有的禅师,用打骂、推拉、大喝的方式,让弟子明心证悟, 因为这些烦恼当中,都有如来藏的显现,因此这些烦恼也都是菩提。五祖说:假设 见性,轮刀上阵也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十八、法尔如是法尔如是,是指如来藏本体的运行规那么,意思是如
18、来藏的运行没有什么道理 可讲。如来藏的法尔如是,与诸佛降生人间弘法的法尔如是,不是一个意思,此 法尔如是,非彼法尔如是。同样一个词语用在不同处,有不同的含义,看任何一 篇文章,都应该如实理解真实的含义,所谓依义不依语是也。诸佛成佛时,法尔如是的要降临人间弘法,通过八相成道,法尔如是的要安 排自己的弘法团队,安排自己的弟子来到人间。这里的法尔如是的意思是,没有 例外,都要这样做。诸佛世尊,法尔如是的要弘法利生,这里的法尔如是一定有 世尊的思心所运行,世尊的七识心一定要考虑如何下生人间,如何弘法,如何利 众。世尊的觉知心一定要思量考虑抉择,安排计划,并且要采取行动,付诸实施。如来藏的法尔如是的意思
19、是力也的运行没有什么道理好讲,本来就是那样的, 不是人为设计的规那么和法那么。如来藏本体没有心思,没有心计,不搞设计,不安 排变现万法事宜,他毫无道理的就是要那样按照既定的流程而运转一切法。十九、众生界众生界,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六根六尘六识。这些法都是如来藏生 成,种子来源于如来藏,所有材料都来自于如来藏,所以这一切法的本质就是如 来藏,因此说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众生界与法身如来藏的关系,就像 馒头与面粉的关系一样,馒头由面粉做成,馒头全体都是面粉,馒头离开面粉不 能单独存在,而面粉就能单独存在。面粉的价值就是能制成馒头,可是阿罗汉们 只想让面粉毫无价值的存在,不想有馒头吃。众
20、生界也就是佛界,离开众生界, 法身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未完待续 有来去相。又因为他遍一切法,所以就不能说也从这一法来,到另一法上去, 如果这样说用阱也就有不遍之法了,这就有过失了。真如没有来和去的现象存在, 谁也不能看见他来和去,风可以有来去,空气可以有来去,因为它们是有形有相 的色法。而虚空就没有来去,因为虚空无形无相,没有方法来去,真心就像虚空 一样,不来也不去,遍一切法地存在着。真心来了,也没有来相,他一直和意根在一起,住胎时,也没有住相;五阴 死亡时,真心离开五阴,也没有离相。真心来无所来,去无所去,不来不去,名 为如来。如来,心不动地来,没有动相地来;如去,心不动地去,没有动相的
21、去, 彳也始终表现为如,如如不动,恰如其性,有动相,即非如。如,就是原来,就是如一,与原来保持一致,保持原样,不变动。因为如, 因为不动,他就能遍一切法,含一切法,执持一切法。从此可见,木也真是大悲, 一法也不舍。舍法,就没有法,有法,他就不舍法。真心的如,是因为他无形无 相,他不像雾和空气一样有动转来去,他没有来去相,不动而如。又因为本也没有 心行,没有主观,没有意志,没有观念,没有思想,不做主宰,不对六尘境界, 所以说他如如不动,法尔如是的如。(三)如来,好像来了,其实没有来;如去,好像去了,其实也没有去,这 就是不来不去的、诸法实相的究竟如来义。如来变现世间一切万有,与世间万有 和合在一
22、起,他好像来到世间万有当中,其实是不来,因为他无形,就没有来去 相。御殳有形色、质量、广博、方圆相,他就没有来去,随缘现身,却无身可现。 世间相灭,真如离去,木也也没有去相,只因无身。假设有来去,如来到此,就不能 到彼。而如来同时存在世间所有相中,平等显现,遍布于五蕴、七识、六根、六 尘、十二处、十八界,天上地下同时显现,七识心所在处,就有他的影子,从无 空缺。如来虽然在世间显现,却不在世间中过活。要想找到这个如来,就要在诸相 当中,寻觅一个不是世间相、不是七识相、没有任何一个相的心。这个心在平等 运行一切法,又对于诸法相如如不动,不起心行,没有贪厌,没有嗔痴,不执于 我,无量功德聚于一身。这
23、个如来,与众生同体,等施众生,无有限碍,无求无 取,不依他缘。(四)没有任何些微法在如来藏之外,因此如来藏缘一切法时,也是缘自心, 不来不去,不动自心道场而遍周自心法界。法法皆真如,如来藏不用从此法到彼 法上去,也就没有来去相。意根随着如来藏天上地下,如来藏不来不去,意根也 就不用来和去,一切法上也都有意根,意根也没有来去相。比方说如来藏要到极乐世界,可是极乐世界也在自己的如来藏中,极乐世界 与如来藏没有空间距离,无有隔碍,也就没有时间差,甚至全部宇宙虚空也在如 来藏中,那么如来藏还用去极乐世界吗?那就不用了。意根随之,也不用动,弹 指间就到极乐世界。因此说众生命终往生极乐世界,实那么不往,生
24、那么虽生,也只 是生个相,其性还是如来藏性,谁能出如来藏之外?五、不空不有(-)如来藏具备空性和不空性两方面的体性。空性,是说他无形无相,看 不见、听不着、嗅不到、尝不到、摸不到,他无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无色声香 味触法这六尘,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也就是无十八 界;又无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又无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爰、有、 生、老病死这些十二因缘法,无苦集灭道这四圣谛,又无智慧,又无所得。总之 他什么也没有,是一个空的心体,叫作空性心。如来藏又具备不空的有的 体性,袖有真实的功德作用。因他含藏众生无量的业种,和能出生五阴三界世间 的大种子,就能变现十方世界、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师 讲法 文件 18 细说 如来 一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