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锦集六篇.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锦集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锦集六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锦集六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加的一个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本册教材设计了确定起跑线这个数学综合运
2、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圆的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 在教学本课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圆的概念、圆的画法还有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学生具备一定的小组自我探究的能力,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 学生对体育活动也很喜欢,相当一部分学生去过体育场,对体育场的跑道和起跑线并不陌生。通过电视节目学生对起跑时运动员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现象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具体这样做是为什么、相邻两跑道起跑线该相差多远呢?学生可能很少从数学的角度去认真的思
3、考。也很难通过经验和观察得到,需要学生收集相关的数据,具体分析起跑线的位子与什么有关。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在相邻跑道相差多远这一点上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关键: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汇报调查,引入课题(8分钟) 1、汇报调查情况 课前,我让大家调查运动场的情况,你们
4、得到了哪些信息? 2、课件显示如下情境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引导得出:运动员进行跑步比赛。 师:在一些短跑比赛中,运动员所在的起跑位置是不一样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弯道处外圈比内圈长一些。 3、揭示课题,下面我们就用几个具体的例子来验证同学们想法是否正确。 二、结合实例、探究问题(24分钟) 实例一: 课件显示: 淘气和笑笑分别从A,B处出发,沿半圆走到C,D。他们两人走过的路程一样长吗? (1)笑笑所走路线的半径为10米,她走过的路程是()米。 (2)淘气所走的路线半径为()米,他走过的路程为()米。 (3)两人走过的路相差()米。 1、理解题意 根据这幅情境
5、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小组讨论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基本解决上面3个小题后,在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抽生汇报,教师板书。 实例2: 课件显示:(一)了解跑道结构:出示完整跑道图(跑道最内圈为400米) 1、观察跑道由哪几部分组成? 2、在跑道上跑一圈的长度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的和? (板书:跑道一圈长度=圆周长+2个直道长度) (二)简化研究问题: 1、85.96米是指哪部分的长度?一条直道吗? 2、讨论:运动员沿跑道跑一圈,各跑道之间的差距会在跑道的哪一部分呢? 3、小结:既然与直道无关,为了便于我们更好的观察,暂时将直道拿走看看差距在那里,好吗?(课
6、件:直道消失,屏幕上只剩下左右两个弯道。) (三)寻求解决方法: 1、左右两个半圆形的弯道合起来是一个什么? 2、讨论:你怎样找出相邻弯道的差距?相邻弯道差距其实就是谁的长度之差? 3、交流小结: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算出相邻两圆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也就是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 (四)、动手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直径) 2、课件出示: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3、教师带领学生填写表格的前两道,注意计算第1道和第2道相差米数,应指导学生完成。 引导学生将3.14159换成进行计算 汇报结论:相邻起跑线相差都是2.5,也就是道宽2。说明起跑
7、线的确定与道宽最有关系。 4、计算相邻起跑线相差的具体长度:2.5=2.53.14=7.85米 师:同学们通过努力找到了起跑线的秘密,运动员们的比赛应该把起跑线依次提前7.85米才公平。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3分钟) 400米的跑步比赛,道宽为1.5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四、拓展延伸、自我评价(5分钟) 1、解决问题: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2、课后自学课本第45页你知道吗? 五、全课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
8、般最关注什么? 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心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公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员工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不错,就应聘做了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可第一个月他只拿到工资500元,第二个月也只有600元,问了一些同事大部分都是600元,少数超过600元。他找到了超市副经理说:你们欺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工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10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000元呢?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如下表单位:元经理副经理员工A员工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F员工G员工H员工I 月
9、工资xxxx00xxxx 问题1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是否欺骗了李叔叔?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1000元没有欺骗。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 那为什么李叔叔只能拿到600元。大家可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生: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带动了员工的平均公资。 师:,看来这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特别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资水平比较合理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
10、说你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生2:我认为70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平均数会受一些特别偏大或偏小的数据的影响。那么李叔叔最有可能挣到多少钱? 生:600元 师:600在这里出现次数最多,它代表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所以600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二、探究新知。 板书:众数。 师:请大家试着说一说众数的意义;然后教师小结出示概念。齐读概念。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个统计量,那么,面对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选择哪个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呢、下面请看这
11、个问题。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15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 1.41,1.41,1.41,1.44,1.45,1.4,1.48,1.49 151,1.51,1.51,1.51,1.52,1.54,1.54 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从审美角度以及队伍整齐观点来看应以众数1.51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较均匀。 。 三、分析数据,尝试统计决策。 师:同学们,全世界都关注的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我国的体育健儿正在紧张的训练,准备迎战奥运会。国家队的教练想在两名优秀的射击运动员中选择一名去参加比赛:(出示两名运
12、动员成绩) 甲:9.5109.49.59.79.59.49.39.49.3 乙:xxxx.39.89.5109.88.79.9 看到两名运动员的成绩,大家能否猜想一下,教练会选择谁去呢? 生1:我认为会选甲,甲的成绩很高。 生2:我想会选乙,乙打中10环的多。 生3:我想应该看看他们的平均分。 师:大家说的很好,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用掌声来鼓励他们。那我们就先从平均数入手,大家动手做一做,看看他们的平均数是多少?(可以同桌合作) 生:老师,平均数一样,都是9.5。 师;平均数一样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1:看众数。甲的众数是9.5。 生2:9.4也出现三次,9.4也是众数。那两个都是众数
13、吗? 师:当然,众数可以不止一个。也可以没有,比如说我们班前五名同学的成绩就没有重复的,那自然就没有众数了。 生:乙的众数是10,所以乙获胜的机会大一些。 师:在平均数相同时,我们应该看众数。 四、学生畅谈收获。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案例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开始,我提出的是一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引发他们的理性认识,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引起了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
14、是不合适的。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在分析讨论中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众数的概念,我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建构的,这样做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这三个统计量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描述的角度并不相同,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也渗透出了他们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可以比较全面、正确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如射击队员的选择,数据越多,频率越稳定。如能经过更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根据方差的特点由数据的稳定性及波动大小再考虑一下其他因素,可能结果会不一样。对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以补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六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范文 锦集六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