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家的政治哲学24356.docx
《新儒家的政治哲学2435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儒家的政治哲学24356.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Evaluation Warning: The document was created with Spire.Doc for .NET.黄勇:新儒家的政治哲学:二程就儒家“礼”学思想在政治学、心理学和形上学方面的阐发作者:黄勇时间:2008-2-15 来自:阅读: 1,185人【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黄勇:新儒儒家的政政治哲学学:二程程就儒家家“礼”学学思想在在政治学学、心理理学和形形上学方方面的阐阐发来自:孔子子20000黄勇 宾夕夕法尼亚亚 Kuutzttownn 大学学哲学系系(鲁学军 译 东东方朔 校) 一导言就狭义而言言,“儒儒家政治治哲学”这这一概念念
2、是一种种矛盾修修饰法。 汉语的的“政治治”一词词, 顾顾名思义义就是通通过施政政措施进进行统治治。 然然而,虽虽然孔子子并非像像道家那那样完全全排斥政政治, 但他对对政治的的主要观观点是“德德治”和和“礼治治”,这这极为清清晰地表表现在孔孔子著名名的一段段话中:“道之之以政,齐齐之以刑刑,民免免而无耻耻;道之之以德,齐齐之以礼礼,有耻耻且格。”(论论语为为政) 本文将将在更加加广阔的的视域内内讨论作作为一种种政治理理论的儒儒家政治治哲学,阐阐明儒家家的理想想政治不不是一种种施行政政治措施施的统治治,而是是道德和和礼治的的政治。 本文将将把焦点点放在礼礼治上,有有两个理理由。首首先,在在某种意意
3、义上,礼礼治包括括德治。表表面上两两者似乎乎很不同同,借用用徐复观观的话,我我们可以以说德治治是指统统治者如如何规范范自己(修修己),而而礼治是是指统治治者如何何规范人人民(治治人)(见见徐20004bb:2770-2281)。德德治有两两层基本本含义, 一是指指统治者者身先垂垂范以便便人们效效仿,诚诚如孔子子所说“政政者,正正也。子子帅以正正,孰敢敢不正?”(论论语 12:17) 这种政政治观非非常接近近于道家家的无为为而治,而而孔子自自己也说说,“为为政以德德,譬之之北辰,居居其所而而众星拱拱之。” (论论语222)。二二是指统统治者要要为人民民办好事事,亦即即孔子所所谓的仁仁政。但但是孔
4、子子并不象象道家那那样乐观观,因为为他相信信总有一一些“困困而不学学”(论论语11699)的人人。对于于这样的的人,由由圣贤制制定礼仪仪规范来来引导他他们是非非常重要要的,而而这就是是礼治。1 然而,我我们看到到,如果果统治者者需要用用圣人制制定的礼礼仪规范范来进行行统治的的话,我我们发现现德治却却是礼治治的一部部分,而而这一部部分是针针对统治治者的,它它和针对对人民的的礼治一一道共同同发挥着着作用。其次,礼治也包含法治,孔子认为法是礼的必要补充。表面上,两者似乎并不相干,对此胡适先生或许说得不错: 第一,“礼治”是主动的规劝,而法治是消极的禁止;礼的规范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法律告
5、知人们什么不可以做,且一旦做了要受到惩罚。第二,违法的人要受到处罚而违礼的人却只会遭到“大人”和社会的嘲弄而不受处罚。第三,礼仪规范和法律规范各自适用于不同的群体。(胡:96)胡适的第三点区分正是礼记上所谓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1.50:27)。这种区分是有争议的,因为它与当代的平等观不相容。然而,如果我们理解了儒家传统意义上的礼治与法治的关系,这实际上就不成什么问题了。在儒家看来,有三种类型的人:圣人,从容中道,随心所欲不愈矩;君子或大夫,懂得廉耻,情愿遵守礼制; 小人或庶人,他们失却了天性,不知到什么是耻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说“人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
6、子4b19,类似的说法见孟子7b37)。2 在这三种人中,礼仪(更不用说法律)对圣人是不适用的,(我们也可以说“礼不上圣人”对应礼记上的“刑不上大夫”),不是因为他们可以自由地做不道德的事,而是因为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避免越轨行为。 礼仪规范对君子或大夫却是适用的,一方面,他们不能够像圣人那样达到随心所欲不愈矩,因而他们需要礼仪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另一方面,他们有耻辱感, 礼对这样的人确也是有效的。既然礼对他们有效,也就没必要用法来惩罚他们了(所谓“刑不上大夫”)。然而,礼对小人或庶人不适用,因为这些人,如孟子所说,放弃了人与禽兽那一点点的差别,放弃了“四端”之一的羞恶之心,而羞恶感正是礼仪规范发
7、生作用的必要条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礼记才说“礼不下庶人”)。 对于这些人,法治是非常有必要来惩戒他们不要做非礼的事。然而,依儒家传统,即使对于那些不知廉耻的人,使用法律仍仅的暂时的手段,法律必须同时辅以道德教化才能找回他们放失了的“心”。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儒家传统的法治,并不纯粹依法而制,而是礼治的一部分:它是一个礼治的政府有效管理那些无羞恶之心的人的必要条件。本文将主要讨论宋代新儒家程颢、程颐的“礼”的观念。儒家“礼”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学术界有大量的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对儒家“礼”讨论仍然停留于荀子的匡架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众所周知,孔子学说有两个最重要的
8、概念:“仁”和“礼”,孟子发展了“仁”而荀子系统地阐述了“礼”。我所要强调的是,尽管孟子确实没有像荀子那样详尽而全面地阐述“礼”,但孟子对“礼”的理解完全不同于荀子。而孟子的礼学思想却在宋明新儒家那里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其中二程兄弟就是公认的创立者。3 他们对“礼”的特别的理解表现在如下方面的特征: (1) 礼治的目标是保证人们愉快地遵循礼仪规范而不是把礼仪规范当成限制人们行为的外在手段; (2) 表面外在的礼仪,虽然用来规范人们的性情,但它实际上来源于人们的天性,亦即内在的; (3) 这种天性实际上有其形上基础,即有其最终本体论的根据。下面,我就此三个特征进行讨论,讨论中间或采纳二程新儒学就政
9、治哲学方面对当时做的相关结论,这些结论远远优越于当今主流之政治哲学政治自由主义。二、从勉强强到自得得其乐 “礼”通常常被认为为是人们们生活中中的行为为规范。这这样对“礼礼”的理理解往往往与“乐乐”联系系在一起起,孔子子是这样样,二程程兄弟亦亦如此。首首先,“礼礼”指的的是秩序序,而“乐乐”指的的是和谐谐。程颐颐说,“然然推本而而言,礼礼只是一一个序,乐乐只是一一个和”;他的学学生问是是否“礼礼莫是天天地之序序,乐莫莫是天地地之和”时时,程颐颐给出了了肯定的的回答,并并进一步步指出二二者的关关系,他他说:“天天下无一一物无礼礼乐。且且置两双双椅子,才才不正便便是无序序,无序序便乖,乖乖便不和和”
10、二二程遗书书188;2225)。以以下对本本书只注注篇名、章章节数和和页码)4 序与和和,“礼礼”与“乐乐” 是是二而一一,一而而二,彼彼此不可可分的。实实际上,程程颐是在在对礼礼记中中的一段段话的阐阐发。礼礼记上上说:“乐乐者,天天地之和和也。礼礼者,天天地之序序也。和和,故百百物皆化化。序,故故群物皆皆别”(礼礼记119.22.133.4776)。 这段话话说明“礼礼”与“区区别”相相关,而而“乐”与与“变化化”相关关。这是是二程所所强调的的“礼”的的第二个个功能。也也就是说说,礼产产生秩序序,反过过来秩序序产生和和谐,这这种产生生不是通通过使万万物彼此此相同而而是通过过使万物物彼此不不同
11、。关关于“礼礼”与儒儒家其他他德行的的关系,程程颐说,“仁仁者公也也,人此此者也;义者宜宜也,权权量轻重重之极;礼者别别也,定定分”(遗遗书99;1005和遗遗书22a;114)。儒儒者认为为,人类类社会最最主要的的社会关关系是君君臣、父父子、夫夫妻、兄兄弟和朋朋友,即即所谓五五伦(见见遗书书4;73-74)。礼礼的功用用是确保保每个人人遵此五五伦各行行其职。5 第三, 礼,由由于其有有区分的的功能,故故与敬相相关,所所谓 “乐乐者为同同,礼者者为异。同同则相亲亲,异则则相敬”(Lijji 119.22; 4473)。为此此,程颐颐说,“敬敬即便是是礼” (遗遗书118; 1433),“君君臣
12、朋友友,皆当当以敬为为主也”(遗遗书118; 1844). 当统统治者用用礼仪规规则来规规范人们们的行为为时,“礼礼”就发发挥了与与“法”一一样的功功能。当当然,“法法”的目目的(若若不是作作为“礼礼”的临临时补充充)是以以威慑的的方式禁禁止人们们去做违违法的事事情。人人们不去去做违法法的事,是是出于害害怕受惩惩罚,但但人们不不做违礼礼的事是是因为一一旦做了了会感到到良心不不安。6 这就是是孔子对对“礼”、“法法”两者者所做的的区分。然然而,即即使“礼礼”与“法法”存在在这样的的区别,对对大多数数人来说说,仍然然需要努努力去遵遵循“礼礼”的规规范。孔孔子说,道道德行为为“兴于于诗,立立于礼,成
13、成于乐,”(论论语88.8) 程子认认为,“兴于诗诗,立于于礼自自然见有有著力处处;至成于乐乐,自自然见无无所用力力。”(遗遗书11;5)孔孔子说,“君君子博学学于文,约约之于礼礼,亦可可以弗畔畔矣夫”论论语(66.277)。程程子指出出,“ 此非自自得也,勉勉而能守守也” (遗遗书66; 995). 然而而,儒家家之礼治治,以及及儒家之之法治与与法制的的不同在在于,前前者不是是简单地地强迫人人们为善善去恶,而而是培养养人的天天性使人人们最终终能够不不费力地地遵守道道德规范范。一旦旦人认识识到礼的的内在价价值正是是人本然然天性的的表露,那那么这种种勉强就就会消失失。对此此,程子子说:“非非礼不
14、视视听言动动,积习习尽有功功,礼在在何处?”(遗遗书66; 882)。 达到这这个阶段段就达到到了程子子所谓的的“和乐乐”。上上文提到到,孔子子既注重重“诗”与与“礼”,也也注重“乐乐”,并并认为“乐乐”是礼礼制的完完成。程程子把论论语中中“兴于于诗,立立于礼,成成于乐”中中的“乐乐”解释释为快乐乐。77 因因而,在在论及“成成于乐”时时,程颐颐认为音音乐会使使守礼的的人感到到快乐,他他说,音音乐会使使人因守守礼而感感到愉快快:“乐乐者所以以成德,乐乐则生矣矣,生则则恶可已已也,恶恶可已,则则不知手手之舞之之,足之之蹈之也也。若夫夫乐则安安,安则则久,久久则天,天天则神,天天则不言言而信,神神
15、则不怒怒而威。至至于如此此则又非非手舞足足蹈之事事也 (遗书书 111; 1288)。这这时,礼礼仪规范范就不是是来自外外部来限限制人的的内心的的东西,而而是来自自内心,从从内激发发人的行行为的东东西。因因此,程程颐指出出:“大而化化之,只只是谓理理与己一一。其未未化者,如如人操尺尺度量物物,用之之尚不免免有差,若若至于化化者,则则己便是是尺度,尺尺度便是是己” (遗遗书115; 1566)。 在另一一处,他他用称重重量的“称称”来类类比“礼礼”:“人人无权衡衡,则不不能知轻轻重。圣圣人则不不以权衡衡而知轻轻重矣,圣圣人则是是权衡也也” (外书书6; 3884). 二程程认为,遵遵礼而行行,会
16、使使人感到到快乐,不不遵礼而而行,会会使人感感到痛苦苦。论论语115.335载孔孔子的话话,“民民之于仁仁也,甚甚于水火火。水火火,吾见见蹈而死死者矣,未未见蹈仁仁而死者者也。”二二程对此此评论道道,爱践践“仁”的的人,若若让他们们“ 不不肯为仁仁,如蹈蹈水火”(遗书书8; 1002)。 关于论论语(66.277 & 9.111)中中的博文文约礼,程程颢说: 博学学于文,而而不约之之以礼,必必至于汙汙漫,所所谓约之之以礼者者,能守守礼而由由于规矩矩者也。未未及知之之也,止止可以不不畔道而而已。“多多闻择其其善者而而从之,多多见而识识之,知知之次也也”,与与此相近近。颜渊渊曰:“博博我以文文,约
17、我我以礼,欲欲罢不能能。”是是已知之之而进不不止者也也。(遗遗书66; 3382)程颢认认为,颜颜渊达到到了不守守礼就会会感到痛痛苦的境境界。遵遵守礼仪仪是件快快乐的事事,对此此,Heerbeert Finngarrettte先生生将此事事描述为为礼仪的的魔法力力量: 所谓“魔魔法”,我我指的是是一个具具体的人人通过礼礼仪方式式、姿态态和咒语语直接地地、毫不不费力地地达成他他的心愿愿的那种种力量。魔魔法使用用者不需需要策略略和设计计来完成成他的目目的;也也不需要要强制和和体力。没没有什么么实用的的和经得得起考验验的战略略战术。他他只是通通过适当当的礼仪仪形式和和适当的的礼仪手手势以及及语言直直
18、接达成成心愿;不需要要进一步步的努力力,他的的事迹就就完成了了。 (Finngarrettte: 3)尽管FFinggareettee的“魔魔法”揭揭示了遵遵礼的本本能行为为的某些些有意思思的方面面,但是是,这样样的说法法有如下下不足:首先,他他没有揭揭示出二二程所强强调的人人在行礼礼时的“乐乐”。其其次,魔魔法常常常是祖传传下来的的一种神神秘的东东西,但但在程子子看来守守礼人人人都能做做到,只只要具备备知识,没没什么神神秘的。依依二程,那那些不愿愿守礼的的人是因因为他们们没有必必要的道道德学问问: 常人言言才知得得非礼不不可为,须须用勉强强,至于于知穿窬窬不可为为,则不不待勉强强,是知知亦有
19、深深浅也。古古人言乐乐循理之之谓君子子,若勉勉强,只只是知循循理,非非是乐也也。才到到乐时,便便是循理理为乐,不不循理为为不乐,何何苦而不不循理?(遗遗书118; 1866; 和和粹言言1; 11192)8当有人人问起是是否通过过在君臣臣、父子子、夫妇妇、兄弟弟、朋友友五者上上行乐,便便可求得得“道之之大本”?程颐回回答: 此固是是。然怎怎生地乐乐?勉强强乐不得得,须是是知得了了,方能能乐得。自古古非无美美材能力力行者,然然鲜能明明道。到底底,须是是知了方方行得。若若不知,只只是觑却却尧学他他行事。无无尧许多多聪明睿睿知,怎怎生得如如他动容容周旋中中礼?有有诸中,必必形诸外外。学者固固当勉强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儒家 政治 哲学 2435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