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3、4消化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册3、4消化系统.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册3、4消化系统第四节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前一节人体营养的深入,主要讲述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是如何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还为后面学习人体新陈代谢打下基础,因为消化、吸收是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教材地位显得比较重要。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一是比较抽象,如消化道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二是容易联系日常生活,“一日三餐”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1.看图说话: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课本图3-18、图3-19、图3-21及图3-22,特别是图3-19。2.角色扮演:为了解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消化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以食物中的某一个成分为角色,
2、分析在消化道内的变化过程。3.讨论法:牙齿的结构及龋齿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知识,可以运用讨论法教学。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牙齿的基本结构及龋齿的形成2.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感情目标通过牙齿结构及龋齿形成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2.教学难点 :牙齿的结构。三、教学准备牙齿的构造模型,消化系统录像带及图3-18消化系统挂图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请问同学们谁有这一体会?大家想知道原
3、因吗?(二)新课讲述先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有关乳齿和恒齿,再参考课本图3-20进行讲解,应讲清:1、同学们现在并没有32颗恒齿。2、恒齿脱落不能再长出来,所以必须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在学习怎样更好地保护牙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牙齿的构造。拿出牙齿的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再来回答问题:1、牙齿从外形上看可以分为哪几部分?2、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什么?3、从内部构造看,又可以分为哪几部分?结论:从外形看,可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从内部构造看,可分为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腔(内有牙髓,并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在学习了牙齿的构造后,接下来解决一下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龋齿。请大家举一下手,
4、有哪些人已患有龋齿,然后前后四人一组讨论龋齿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患龋齿?一旦患了龋齿,后果将会怎样?为什么要保护牙齿?讨论完后,请同学们派代表来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然后老师小结。我们已经知道,牙齿它可以用来磨碎、撕裂、咀嚼食物,有利于消化,所以,保护好牙齿,也就保护好了消化系统的第一站。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呢?播放一段人体消化系统的录像。之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哪两个部分?2、消化道有哪些器官组成?3、消化腺有哪些器官组成?4、消化腺的功能是什么?它们分泌的消化液分别叫什么?含有什么物质?哪些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答案见板书)五、板书设计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5、大肠肛门消化系统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分泌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汁肠液胰液 排入部位口腔胃小肠小肠小肠 六、习题与解析1.随堂练习(1)患龋齿时,牙齿最先受到破坏的是( )(A)牙釉质 (B)牙骨质 (C)牙本质 (D)牙骨髓(2)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 )(A)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B)变成食糜的过程(C)变成可吸收成分的过程(D)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2.课后练习(3)下列消化腺中,直接开口于消化系统的是( )(A)唾液腺 (B)胰腺 (C)肝脏 (D)胃腺(4)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5)患肝炎的病人厌食油腻食物,主要原因是(
6、 )(A)肝脏分泌胆汁不足 (B)油腻食物气味呛人(C)油腻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太久 (D)肝脏解毒功能弱了3.参考答案(1)(A) (2)(C) (3)(D) (4)(D) (5)(A)4.简要分析(1)牙釉质是牙齿的最外层保护结构,非常坚硬,龋齿形成时首先是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进后破坏牙本质。(2)消化是指食物中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为容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3)消化腺分为两种,像胃腺、肠腺是直接开口于消化道的;像唾液腺、胰液、肝脏它们产生的消化液都是通过一定的结构通到消化道的。(4)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它是消化脂类物质不可缺少的消化液。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胃液中有胃
7、蛋白酶,胰液中含胰蛋白酶等。(5)肝炎病人由于肝脏受到损伤,分泌胆汁的能力下降,而油腻食物消化必须先由胆汁消化才能完成,如吃油腻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身体健康。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区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2.了解人体内蛋白质、糖类、脂肪消化的简单过程。3.了解人体内各类物质吸收的简单过程。4.理解为什么说小肠是人体内消化、吸收最重要的器官。(二)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理解小肠适应吸收功能的主要特点。2.教学难点 :蛋白质、糖类、脂肪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三、教学准备图3-19的挂
8、图,面包若干只。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1.体会“消化”:教师课前切好小面包片若干,上课时发给学生,让他们将面包含在口中,一会儿讲讲各自的感觉。2.释疑激趣:实际上面包在口腔内已进行了初步的消化,其中的淀粉部分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为了麦芽糖,要想进一步了解消化方面的知识,就应学好今天的内容。(二)新课讲述1.阅读课本53页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消化有哪几种方式?(2)什么叫物理性消化?(3)什么叫化学性消化?(3)哪些物质不经消化就可以直接吸收?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是要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的,那么,消化系统又是怎样消化这些营养物质的呢?出示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示
9、意图,然后分配“角色”:假如你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那么你将在消化道内如何变化呢?先请同学们结合以下问题讨论:糖类、脂肪、蛋白质分别在哪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消化?这些消化液是由什么消化腺分泌的?它们的开口在哪里?在哪个部位最先开始被消化?最终分别被消化成什么物质?然后教师进行分析总结(见板书)。最后在以上基础上总结得出:小肠是人体内消化的主要场所。阅读P54第一段,然后填表回答:消化系统中哪些部位能吸收营养物质,分别吸收哪些营养物质?吸收部位吸收物质胃 小肠 大肠 得出结论:小肠是人体内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从上可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主要场所,那么哪些结构与之相适应呢?把准备好的猪小肠发给学生,
10、通过观察,讨论上述问题,最后教师总结:1.小肠适于消化的主要特征:(1)它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2)其内有多种消化液(胰液、肠液和胆汁)。(3)小肠绒毛扩大了内表面积,使消化面积大。2.小肠适于吸收的主要特征:(1)小肠内表面积大:有皱襞、小肠绒毛。(2)小肠壁薄:小肠绒毛壁仅一层上皮细胞,使营养物质容易进入。(3) 小肠绒毛内含大量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五、板书设计 唾液 胰液 肠液淀粉 葡萄糖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 胃液 胰液 肠液蛋白质 氨基酸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 胆汁 胰液 肠液脂肪 甘油和脂肪酸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六、习题与解析1.随堂练习(1)下列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是(
11、 )蛋白质 淀粉 脂肪(A) (B) (C) (D)(2)不经过化学性消化就能被小肠吸收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食盐 淀粉 葡萄糖 维生素 芝麻油(A) (B) (C) (D)(3)下列器官中,没有吸收功能的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2.课后练习(4)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或鸡的小肠绒毛,最正确的做法是( )(A)将一段小肠横剖开放在0.9%盐水中(B)将一段小肠纵剖开放在0.9%盐水中(C)将一段小肠纵剖开放在清水中(D)将一段小肠横剖开放在清水中(5)从人的消化道中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含有麦芽糖、淀粉、蛋白质、脂肪、酒精、无机盐、维生素及盐酸等,问该液体很可能取自消化
12、道的 ( )(A)小肠中部 (B)胃的出口处(幽门处) (C)大肠上部 (D)胃的入口处(贲门处)(6)关于小肠是食物消化主要部位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B)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C)小肠中消化液和消化酶的种类最多(D)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壁很薄,仅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7)下列结构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 )(A)小肠粘膜皱襞和绒毛 (B)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C)小肠粘膜上皮凹陷形成的肠腺 (D)小肠绒毛中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3.参考答案(1)(D) (2)(C) (3)(A) (4)(B) (5)(D) (6)(C) (7)(C)4
13、.简要分析(1)淀粉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已有部分分解为麦芽糖,蛋白质在胃中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而脂肪要在小肠内先在胆汁的作用下才开始被消化。(2)食物中的营养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用化学性消化就能直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另一类是需要消化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是糖类、蛋白质、脂类,而题中的芝麻油是脂类的一种。(3)胃能吸收少量水分、酒精,大肠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4)放在0.9%的盐水中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肠既不吸水胀大,也不失水萎缩,因为细胞内盐的浓度在0.9%左右。(5)蛋白质还没有开始消化,这说明还没有经过胃内消化,而出现了麦芽糖,说明已在口腔中被淀粉酶消化了一部分淀粉。(6)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为适应消化,它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多种消化液(胰液、肠液、胆汁)。小肠绒毛扩大了内表面,使消化面积大。为适应吸收:扩大表面积:有皱襞、绒毛。薄:绒毛壁仅一层上皮细胞,使物质容易进入。内含大量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7)见上。 推荐阅读:消化系统自然教案第二册 3、6泌尿系统 第 7 页 /总页数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