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注意的五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注意的五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注意的五要点1.教学目标有机融合。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持续 的开展,因此,教学目标确实立必须是多元化的,这也是新课程背景 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一个区别比拟明显的地方。具体来说 就是每门学科的课程标准里面所提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不仅知识技能对人的开展有作用, 过程与方法对人的开展有作用,情感与态度同样对人的开展有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从操作层面来说,其关键就是如何将这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课 堂教学的流程之中,这就是说,我们应该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学 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当中,开展学生
2、的过程性目标,比方思 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 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一种健全的人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O对一节好 课,其教学应努力表达教学内容中所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不仅关注 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更为重要地是关注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以 及学生能够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把“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 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同时,还要防止教 学目标的“虚化”现象产生。课堂是否能真正互动生成,决定了你的课堂教学效果,关于这一点, 是有很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了的。换言之,如果课堂教学中
3、实现了 课堂信息的多向互动,师生情感交流渠道十分畅通,其教学效果一定 非常理想,反之,那么会大打折扣。因此作为一节好课的执教者,要把 实现课堂信息互动生成作为追求的目标,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目标 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落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要 以教者自己健全的人格影响和感染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教学素 养和人文素养所以,在课堂中多传授一些方法,多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培养。孙权劝学一课,教学目标设计是这样的:知识和能力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 .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 文章用对
4、话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三个目标之间的有机融合,知识和能力目标中的“积累”与过 程和方法目标中的“反复诵读”再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中的“养 成读书的好习惯”,这三者之间有机地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各个目标 也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是指能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确定;“具体” 指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有明确要求,表达学科 特点;“适宜”指具体的教学目标,能以新课标为指导,表达年龄段、 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从目标达成的
5、过程来看,教学目标都明确地表达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教学手段都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2 .情境创设恰到好处。我们都知道,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功能角色是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样一种理念,跟我们提的教师处于主 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一致的,大局部教师已经在实践当中深 深地感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责任以及任务比过去重了,因为你 自己要想讲什么东西给学生听是一回事,也应该说这是一件比拟容易 的事,对很多教师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事。但你要想让学生自己想 方法弄懂这些事情,你就要去不断地引导他,创设合理情境,组织开 展活动,不断地给予点拨给予启发,这比教师自己讲清楚一件
6、事情可 能更难。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 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 价值。一个好的情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学生所熟悉的;二是 要简明的、真实的、合理的;三是能尽快将学生引向所要学习的知识本质。情境也有不同的类型,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现实情境”外,还 有“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等。比方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执教鲁迅的孔乙己时,教师提了这 样一个问题:读完课文后,你一定会觉得课文中有些片断、有些细节 非常生动,令你过目不忘。请举例回答,并说明它为什么让你印象深 刻。于是
7、学生争相回答着。有的谈到孔乙己的肮脏不堪,有的谈到了 孔乙己的滑稽可笑,有的谈到掌柜的木然,有的议起了孔乙己被吊着 打的惨烈虽没有教师的一句指导,但学生的心灵在飞向作品的深 处。在经过一番朗读体会后,教师又提出了3个题目供学生合作探 究:你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同情?为什么?你对孔乙己这一人 物是否讨厌?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刻画孔乙己这个典型形象? 教室里象炸开了锅。学生们激烈地讨论着,各执一词,毫不相让。一 会儿,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位女生说:“孔乙己太可怜了, 我同情他。都是这个社会不好,他本来不会做坏事。” 一位同学言辞 激烈:“孔乙己好喝懒做,简直是个无赖! ”他列举了孔乙己的诸
8、多 “罪状如:嗜酒、不会营生、偷东西等。然后,他肯定的说:“这 样的人,意志薄弱,逃避困难,在哪个时代都将是个失败者。”当然, 还有第三种观点,既有责怪,又有理解。探讨之时,引经据典,振振 有辞。不同的观点表达了学生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也折射出学生丰富 多彩的个性特点。针对第个问题,学生的理解更是多元。有的认为 鲁迅是为了揭露社会的黑暗,有的认为鲁迅是为了表达对劳动人民的 同情,有的认为鲁迅是为了控诉人心的冷漠(在上面这个片段里,课堂上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对话 中找到了师生心灵的共振点。教师的提问为了引导学生实现某一教学 目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并进一步激疑、 导疑、
9、释疑、解疑,诱导学生分析、思考、交流、探求问题的解答, 这便构成了问题情境。能够创设情境的问题与普通问题是不一样的, 它要能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应该在努力探索中获得求知的巨大成就感。) 之前,也听到一节中学语文课,陈太丘与友期,上课开始, 教师出示了一段关于“老实守信”视频,教师的用意是用这段视频创 设一个要老实守信的情境,无奈这段视频太长,主题不够突出,还不 如在学生中来个关于老实守信的名言警句竞赛或者是主学生说一两 个关于老实守信的故事好,指向更清晰。3 .学生素养得到开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因此, 对
10、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个本质的认识,就是把课堂教学看成是 “学生积极的参与,自己探索并且不断获得开展的一个过程”。看传 统的课堂教学,比拟多的是从教师的视角去看,而新课程那么呼唤着我 们要从另外一个视角,从学生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说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是“学生积极的探索,获取知识并且开展能力,在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健康开展”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 有进步”,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 的生命感悟”,更简捷地说,就是学生上了这节课与没上这节课有多 大的区别。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中,没有传统
11、课堂中的教师“侃侃而谈 闪现出来的是学生智慧之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 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 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在这里得到了具体体 现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学生应该在充满探究意味的课堂中学习,让他们自主性得到充分 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展。例如学习课文看云识天气,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了解了 云的不同特征,也明白了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课文的学习似 乎很圆满了,就这样总结结尾也无可厚非。这时,教师在幻灯片上出 示了一幅照片,那个等待结束的课堂开始活跃起来,初一孩子的眼眸 闪亮了。照片上是学校的操场,熟
12、悉的篮球场、塑胶跑道等景物让学 生迅速进入了照片中的气氛,这是一张刚拍的照片,上面有时间的标 志,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彩,让他们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判断天气状况。学生们观察着、思索着、争论着,一堂课就这样有了一个 精彩的尾声。(从教材中去寻找生活的痕迹,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与 生活自然联系的情境去开启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走 入语文学习的美好境界。)应该说生活处处有学科教学的素材,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就 在师生的生活当中,如果能经常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进行一些探究 活动,让学生充分得到开展,学生在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的情境 下学习,会更加生动、真切,学生对所学知识会有更
13、深刻的理解,有 利于学生建立起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关注生活。4 .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关于基础知识问题,比方中学语文的“字词”教学,从外表上 看传统教学似乎特别关注,并且关注得有点“过了头”,新课程下 再谈这些似乎让人感觉有点“老土”的味道。其实不然,新课程背景 下的课堂教学同样要关注基础知识,只不过在如何处理基础问题上有 了新的含义,那就是在基础知识训练中表达新课程中强调的“教师主 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记得0 2年课改刚开始时,有幸听了现在裕溪路张育民校长的 一节语文课,课堂上的一个环节至今记忆犹新,那就是对字词的处理。 当时新课改刚开始,许多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吃不透,一味的强调语文 的人文
14、性,而忽略了语文最基本的工具性。所以,当时的语文公开课 感觉不大像是语文课,有时可能更像是自然课、思品课、手工课。语 文的最基本的字词处理那就更简单不过了,有的教师甚至认为,中学 生无需再在课堂上花时间讲字词了。在这种背景下,张校长的这节课 在处理字词上,应该说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上课开始后,老师首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中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 并上台来写在黑板上,大约有5 6位学生上黑板写了假设干词语,之 后,再让学生尝试来读来解释,最后教师再指正,学生再齐读黑板上 学生刚才抄上的字词。随后教师又补充了易读错难理解的字词,让学 生来读来解释,并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来进行评价
15、。我感觉,在这个 过程中,老师既很好的处理了字词的音、形、意,又很好的发挥了学 生的主体作用,表达了新课程的理念。这里举这个例子不是说让大家 都去模仿,都按这样的模式去做。这里只是举的语文的一个例子,我 们教师都至少要去多思考,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把学科的基础知识 做的扎实有效。5 .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渠道畅通。从课程的理念来说,课堂信息多向互动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 的基本特征。老师一言堂的课,肯定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堂好课。 这一点大家一定深有同感。另一方面,情感与态度是我们所有各个学科教学共有的一个目标,这 也是走进新课程后与我们过去教学之间的一种比拟明显的差异所在。课程标准中描述“情感态度”目标使用的词语有“积极参与、好 奇心、求知欲、成功的体验、克服困难的意志、自信心、实事求是的 态度、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质疑习惯等”,再具体一些来说,就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 趣到感兴趣,从不执着到很执着”等方面的变化。我们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问题,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 热门话题,教师的为人处事、与学生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