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doc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一教学目的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能在老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3.初步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2.相关的对子歌;3.指导学生提早搜集、预习对子歌。课时安排1课时相关资料时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场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腔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那么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声律启
2、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设计方案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比方: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
3、应对。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腔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安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根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二、自由朗读,学习根底知识。1.蓑 su ,“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局部是“衰”而不是“哀”。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1.小组内读。2.老师示范读。3.在停顿、延长和
4、语调的上下变化上。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5.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如今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四、拓展与运用。1.读一读。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水水 山山 处处 明明 秀秀 晴晴 雨雨 时时 好好 奇奇2.写一写:溪对谷,水对,峻岭对。积累要求熟读背诵。个别生字可以,理解字意,如:“萼”、“鹭”等。设计方案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读一读,背一
5、背。1.学生自读,感知对偶的修辞方法:(1)正确朗读下面的对联。(2)在熟读的根底上能背诵下来。(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4.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构造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5.背一背:看谁记得快。6.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对联。三、完成阅读。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考虑题,明确阅读要求。2.自读这些对联,体会对联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四、交流从生活中找到的对联。1.各小组内交流这些对联。2.说说自己的发现。3.理解对联这种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从而更深化地认识汉字文化。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二教学目的1.
6、知识与技能的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可以到达背诵,默写的程度。2.过程与方法目的: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查资料自学,体会诗人的表达思想感情。2.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在诗中的作用。课前准备为了能更好的完本钱课的教学目的,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辅助用具。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插图。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剖析课题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出色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
7、王安石?(学生在班级中互相汇报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总结)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土。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擅长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如古朗月行,静夜思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4.剖题(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
8、)理解题目的意思。(4)由课题引出问题。5.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二、读诗1.读诗歌,感知内容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幻灯片)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间隔 短。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
9、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道路。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e.谁能把这首诗完好的意思说一说?f.谁能 把整个作品读一读?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3.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内互相读课文。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对联 教学 设计 实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