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docx
《新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探秘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第一课神奇的显微镜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自然水域中的水里有微小生物。了解显微镜创造与开展的历程。知道显微镜的各局部名称及用途。2 .科学探究针对“自然水域中的水里有没有微小生物”进行猜测,能采集水样并先后通 过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比照,感受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的便利。从采自任一自然水域的水样中发现微小生物的事实,能推测出自然界一般水 体中都含有微小生物。3 .科学态度、STSE对于探索微小生物有兴趣,乐意了解显微镜创造开展的历程,认识到显微镜 的开展促进了新的科学发现,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联系。懂得显微镜是探索微观世界的重要创造,积极了解显微镜的
2、构造及用途。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池塘水、载玻片、滴管、放大镜、显微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 1)看单元页画面,读小诗:大树下面小草立,大象脚边小蚂蚁,生命纷 繁又复杂,基本结构无大异?显微镜下瞧仔细,深入观察来学习。2 2)引入新课并提问: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探究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首先,从自然水域中的水开始,如果从江河湖海池塘等这些自然水域中取一滴水, 猜一猜,这一滴水里有什么?3 .观察霉的玻片标本(1)观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玻片标本(橘皮上的霉、馒头上的霉)(2)交流: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3)再次观察:看似不同的霉
3、,在显微镜下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将霉菌的 样子记录在活动手册上。(4)课件展示:教材P17下方霉菌的结构图。(5)小结:食物上的霉,是一种微小的生物,叫霉菌。利用普通光学显微 镜,可以看清它们的结构。食物等物品的发霉,就是霉菌在其上生长发育的结果。4 .观察酵母(1)明确观察任务:a.用肉眼、放大镜观察少量酵母与温糖水的混合液,有什么发现?b.取一滴混合液,制成临时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什么发现?c.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永久玻片标本,有什么发现?将酵母菌的样子记录 在活动手册上。(2)学生实验观察,然后进行汇报交流。(3)小结:将酵母与温糖水混合,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少量气泡,这是 酵母菌在
4、大量繁殖,分解糖,产生了二氧化碳。将混合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 果看到有的酵母菌细胞上长出几个大小不同的突起,这是酵母在进行出芽生殖。还记得猿猴造酒吗?那就是看不见的酵母菌对水果的发酵作用。5 . “与人共舞”的微生物(1)讲述:在我们身体的里里外外,生活着不计其数的微小生物,当人类 创造了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光学显微镜后,才得以看清了它们的真面目。(2)课件展示教材P18下方的两幅图。(3)交流:说一说,从这两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4)自主阅读材料:1683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光学显微镜(可放大 300倍)观察人的牙垢,发现人的口腔中竟然生活着许多“小动物”,他惊叹道: “在牙垢中生活的动
5、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 到细菌时发出的惊叹。(5)交流:看了这那么材料,你有什么感受?(6)思考:当人类创造了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光学显微镜后,人们发现了 细菌。如果创造了上万倍的显微镜,猜一猜,我们会发现什么?(7)学生自由猜测。(8)小结:当可放大上万倍的电子显微镜问世后,人们发现了比细菌还要 小很多的生物病毒。(9)课件展示教材P19下方的四幅图。(10)交流:说一说,从这四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11)总结:随着显微镜的问世,人们探索微小生物的步伐从未停歇,先是 发现了酵母菌、霉菌等,随后是细菌,然后是更微小的病毒。在自然界中存在着 像酵母菌、霉菌、细菌和病
6、毒等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4.认识微生物中的“巨人(1)讲述:在“微生物王国”中也有特殊的“公民”,如蘑菇和木耳,它们 是“微生物王国中的巨人二 用肉眼就可以清晰看到。(2)课件展示教材P20上方的三幅图。(3)交流:根据这三幅图,谈谈你的看法。(4)教师提醒:在野外不要随意采摘、食用蘑菇,有些蘑菇含有剧毒!(5)讲解种蘑菇的方法:作为课后任务布置。a.翻开菌包的袋口,留出一个小口。b. 315天,菌包上面会长出菇蕾。勤喷少量水,保持外表潮湿。c.欣赏我们的劳动成果!(三)整理,下课。第二单元微生物第三课微生物和我们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微生物与我们密切相关。有的微生
7、物对人类有益,可以帮助人们消化食 物、治疗疾病;有的微生物对人类有害,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有害 微生物引起的。因此,微生物对人类有利有弊。知道人们通过控制霉菌的生长条件来防霉。2 .科学探究针对微生物与我们的关系,能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测,制定调查计划,根据 调查报告进一步理解微生物对人类有利有弊。根据玉米防霉的方法,能够归纳并列举防霉技术的应用。通过阅读材料,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历程,能够初步理解药物的治疗原理。通过阅读材料,知道少年儿童应该如何保证用药安全。3,科学态度、STSE积极了解并辩证看待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懂得有利的方面要加以应用,不 利的方面要注意防止,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
8、惯。初步认识到人们研究微生物取得开展和成果后,可以对微生物加以防控与利 用。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复习:什么是微生物?(2)学生汇报: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像酵母菌、霉菌、细菌和病毒等体形微 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3)交流:2020年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我们国家经历了 一场疫 情防御战,说一说,你对这次疫情的感受?在疫情期间,有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4)学生自由发言。(5)思考:从这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出,病毒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影响的。想 一想,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新课学习3 .调
9、查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1)分组,确定调查题目,制定调查计划。(2)教师例如讲解“第五组 微生物和我们的关系调查计划(3)各小组调整修改调查计划。(4)调查并记录:根据调查计划各自分工协作,并将调查结果记录在学生活 动手册中。(5)交流:各小组根据调查报告,交流对微生物的认识。(6)汇报:教师可适当引导归纳。并展示教材P22上方的微生物利弊归纳 图。微生物对人类有益,例如:在食品制造方面,人们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面包、 酿酒、制作腐乳、生产酱油和醋等;制作药品,青霉素和头疱治疗疾病;大肠杆 菌和双歧杆菌可促进人体消化;微生物还可以促使动植物腐烂,使其变成腐殖质。微生物对人类有害,例如:微生物引起食
10、物腐烂,霉菌可使粮食、水果发霉。 酵母菌可使饭菜变馍;细菌可引发疾病,像新冠肺炎、感冒、肠炎等,引起健康 问题;微生物还可以引起霉变,使衣物和家具发霉。(7)小结:微生物对人类有利有弊。随着关于“微观生命世界”的科学和 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产生活也有了极大的改变。4 . 了解玉米的防霉技术(1)讨论: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防止玉米发霉?(2)学生自由发言。(3)交流:a.这四幅图,分别用的是什么防霉方法?b.这些防霉方法的原理是什么?(4)小结:晾晒、真空包装、做成罐头、冷冻,分别应用了减少含水量、 隔绝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杀菌后密封、降低温度等破坏霉菌的生长条件。不断 开展的防霉技术,
11、让食物更好地保存下来。(5)思考: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使用了防霉方法?食物的保 存对我们有什么影响?5 .青霉素的发现(1)自主阅读材料:教材P23青霉素的发现。(2)交流:阅读材料后,你知道了什么?(3)讲述:少年儿童用药安全a.如有过敏史,要提前告诉医生;b.遵医嘱,用法用量要精确;c.服药如不适,要立刻告知大人;d.注意保质期,不吃过期药;e.过期药品应通过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处理。(三)整理,下课。第二单元微生物第四课传染病的防控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 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大局部来自于微生物。知道防控传染病
12、的三条基本原那么: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 群。知道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2 .科学探究通过阅读“1918年世纪大流感”材料,知道传染病的威力,意识到传染病的 危害。通过折纸活动,将此过程类比传染病的传播,从而推测出传染病的传播路线。在了解传染病的传播路线基础上,能够分析出新冠肺炎的传染路线。以及通 过我国成功防控新冠肺炎的案例,知道防控传染病的三条基本原那么。3 .科学态度、STSE初步意识到传染病的危害后,知道讲究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 卫生习惯。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能够做到在传染病发生的时候,知道如何防控。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纸、教学课件。学生准备:
13、纸、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微生物与我们的关系,请说一说微生物对人 类的利与弊。(2)学生自由发言。(3)思考:同学们知道传染病吗?它和微生物有什么关系呢?(4)讲述: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 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大局部来自于微生物。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 传染病的防控。(二)新课学习1 . 1918年世纪大流感(1)自主阅读教材P24 “1918年世纪大流感”材料(2)讨论并汇报:从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3)思考:想一想,传染病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2 .疯狂增长的传染病(1)动手
14、操作:拿出一张纸,将纸对折1次、2次、3次试试看,你最 多能对折几次?(2)交流:a.这样对折,纸的层数变化有什么规律?b.假如还能一直这样折下去,算一算对折30次,纸会变成多少层?c.从折纸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汇报发言。(4)讲述:如果把这个过程比作传染病在人际间的传播,假设每传染一次 用时1天,如果这个过程不受控制,从最初只有1个人感染,到让全球76亿人 全部被传染,仅需33天的时间!实际传播会更复杂多变。也许1人会传染很多 人,成为病毒“超级传播者”(5)探究:根据我们描述的传染病的传播方式,试着画一画传染线路图, 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6)成果展示。3.阻止传染病的传播(
15、1)讲述:在2020年开始肆虐的新冠肺炎传染病的防控过程中,相对于 全球的疫情扩散凶猛程度而言,我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控 效果,赢得了国际上广泛的赞誉。(2)分组交流:结合你了解的事例和自己画的传染路线图,说一说我国是 如何成功防控此次新冠肺炎传染病的。(3)汇报:(汇报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归纳)将病人隔离起来,是为了 隔离传染源;公共场合佩戴口罩,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提倡科学饮食、加强锻 炼,是为了增强个人体质,降低感染的几率。(4)小结:防控传染病有三条基本原那么:a.隔离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 径;c.保护易感人群。(5)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P26的五幅图片。(6)分组讨论
16、并汇报:上面图中的做法,是针对新冠肺炎是针对新冠肺炎 传染过程中的哪条防控基本原那么?作用是什么?(7)小结:感觉不适,及时就医,请假休息是为了隔离传染源;公共环境 按时消杀、勤洗手、不聚集,保持1米距离、使用公筷公勺都是为了切断传播途 径。(8)讲述:防控传染病除了上述的三条基本原那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能够快速、显著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 力。我们应该按照国家的免疫规划,及时配合打预防针(疫苗)。(9)思考: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播机制,像细菌性痢疾是通过人体消 化道传染的。如何防控这样的传染病?(10)自主阅读学生活动手册P8的案例。说一说,从材料中,你
17、学到了什 么?(11)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活动手册P8的五幅图片。想一想,请用防控传 染病的三条基本原那么来分析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说说下面的做法哪些是正确 的,哪些是错误的?(12)小结:喝生水、生吃不净瓜果是不正确的,生水和不净的瓜果容易携 带病毒,预防肠道传染病应该防止病毒从饮食进入人体;生食熟食分开是正确的 做法,也是防止病毒通过食物进入人体;饭前便后洗手是正确的做法,防止病毒 通过接触进入人体;保持环境卫生是正确的做法,防止病毒从呼吸道进入人体。(三)整理,下课。第三单元光第一课光源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是光源。知道光源可以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知道
18、人们创造制造了多种多样的光源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2 .科学探究观察发光、反光、能发光但未处于发光状态3种物体,在比拟中建立光源的 概念,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和物体反射的光,并能依据光源的概念动手制造人造 光源。、阅读资料了解光源适应人们需求开展的科技史,调查身边的光源是否 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并进行分析。3 .科学态度、STSE对光源有探究兴趣,正确表达自己的观念,尊重事实。了解光源的开展与应用是与人类需求相关的。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火柴,纸张、手电筒、电池,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看单元页画面,读小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
19、半江红;穿云透 雾显原形,雨过天晴挂彩虹。(2)提问:读这首诗之后,你获得了什么信息?(3)学生自由发言。(4)讲述: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光的学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 光。想一想,光从哪里来?(二)新课学习1 .识别光源(1)课件展示教材P28上方五幅图。(2)交流:这些物体中,哪些在发光?(3)小结:像太阳、燃烧的蜡烛、点亮的小灯泡这样,自身发光的物体, 叫光源。(4)思考:想一想,我们可以制造光源吗?(5)学生动手制造光源。(6)小结:光源有天然和人造之分。像太阳、发光的萤火虫等是天然光源; 像燃烧的纸张、发光的手电筒等是人造光源。2 . 了解人们对光源的利用(1)讲述:以前,人们只能利
20、用天然光源。随着科技的开展,人们创造制 造出多种多样的光源,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2)课件展示教材P29下方四幅图。(3)交流:说一说,从古代到现代,人们是如何利用光源的呢?(4)学生汇报。(5)小结:古代的人们用火把照明,慢慢地人们开始使用煤油灯。随后, 爱迪生创造了用电的碳丝白炽灯,从此白炽灯作为常用的光源存在于人们的生活 中。现在,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开始使用LED灯,更节能。(6)自主阅读材料:教材P30电光源的开展与应用。(7)交流:阅读材料后,你学到了什么?(8)布置任务:调查身边的光源是否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9)分组交流,编写调查计划。(10)案例示范讲解:第2小组光源调查计
21、划调查目的:了解身边的光源是否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调查场所:学校。调查内容:光源的数量、人们的感受。调查方法:1 .选择教室、图书馆等场所进行调查。2 .调查光源的种类及数量并记录。3 .调查使用者对光源情况的满意度并记录。(11)各组完善调查计划。(12)完成实践调查任务。(13)数据统计、分析与汇报a.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将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b.统计、分析调查的结果,写出你的发现。(三)整理,下课。第三单元光第二课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小孔成像现象也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证。2 .科学探究观察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提出光的传播路线问题并作出假
22、设,设计实 验方案并进行验证,综合不同实验中的相同现象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性质。能根据制作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并能解释看到的现象。3 .科学态度、STSE能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光传播路线的思路,愿意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3)学生进行预测。(如果预测中有微小生物,后续教学那么是寻找证据。反之,那么按教材呈现的方式进行发现式教学)(二)新课学习1.观察自然水域中的一滴水(1)明确任务:分组观察自然水域中的一滴水。(2)介绍材料:课前采集的自然水域中的水样、滴管、载玻片、放大镜、 显微镜(考虑到学生还没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师事先调好显微镜,供学生使用, 或由教师演示)。再次强调安全采集水样的重要性。(3
23、)交待实验步骤:a.用滴管在水样中取一滴水,然后将这滴水放置于载玻片上。b.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这滴水,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c.用教师课前初步调好的显微镜观察这滴水。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 上。(也可以采取教师演示、投影的方式进行)(4)交流:从使用肉眼到放大镜,再到显微镜,我们的观察结果有变化吗? 有什么不一样吗?说一说我们的想法和感受。1. )小结:自然水域中水样里有微小生物。从采自任一自然水域的水样中 发现微小生物的事实,可以推测自然界一般水体中都含有微小生物。放大镜将观察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细节。显微镜能让我们看 到在肉眼和放大镜下看不到的事物。2. 了解显微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湘科版五 年级 下册 科学教案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