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今日更新].doc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今日更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今日更新].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感谢到访我的主页: :/ docin /hechaoscut(文档西游) 本文档格式为WORD,假设不是word文档,那么说明不是原文档。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 Key words percutaneous,endoscopy;intervertebral foramen;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易误诊,是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失败的原因之一1。传统的治疗方法不仅创伤大,且带来或加重腰椎的失稳,导致或加重患者术后的腰骶部疼痛。2007年12月至2021年3月
2、平顶山煤业集团总 医院 应用经皮内镜经椎间孔入路治疗FLDH 16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256 岁,平均43.5岁。9例无腰椎间盘开放手术史,7例为单侧小开窗突出髓核摘除术后疗效不佳者;均经过保守治疗,且疗效不佳或病症持续加重;病变椎间隙分布情况:L2/31例,L3/45例,L4/57例,L5/S13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10例。病史2天6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和MRI检查,诊断为FLDH且受累脊神经平面与临床病症和体征一致。 1.2 影像学资料 本组病例术前均常规拍腰
3、椎正、侧位X线平片,L2、L3L5、S1椎间盘CT和腰椎MRI检查,对明显腰痛的患者另拍腰椎侧位动力X片,排除腰椎滑脱和不稳。本组病例选择均为单一平面突出,没有选择存在椎间不稳或滑脱、椎管狭窄的患者。 1.3 器械与设备 可透X线的脊柱手术床,Joimax椎间孔镜和配套手术工具、Ellman射频机、Wolfe冷光源、摄像机及C型臂X线机。 1.4 方法 1.4.1 术前准备 术前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认真阅读X片、CT及MRI,分析受累的脊神经根平面与临床病症及体征相吻合程度,充分了解髂嵴与病变椎间隙平面的高度差,根据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CT或MRI进行相关
4、角度和距离测量,设计精确的穿刺路径。 1.4.2 手术过程 患者俯卧于可透X线的手术床上,术者在患者患侧操作,内窥镜车、C型臂X线机显示屏位于患者的另一侧。根据X线片、CT及MRI穿刺路径设计测量出穿刺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角度和方向。术区皮肤消毒铺无菌巾,用1%利多卡因在预定的穿刺点和进针通道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用20号穿刺针透视下以上关节突尖部为参照物,根据CT及MRI测量的突出的椎间盘与上关节突尖部的位置关系,透视确定穿刺针尖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的距离和角度。当穿刺针经椎间孔进入椎间盘内,固定穿刺针,退出针芯,经穿刺针向盘内注射美蓝、尤维显(25)混合液行髓核造影和染色,观察正侧位髓核造影时极
5、外侧椎间盘突出局部的显影情况以及纤维环破裂情况。沿穿刺针插入导丝留置于盘内,退出穿刺针,切开皮肤67 mm,沿导丝逐级进入扩张套管,直至最后插入直径6.3 mm的工作套管。连接冷光源、显示器及摄像系统,调整白平衡、焦距和视野方位。把内镜插入工作套管内,先进行冲洗,去除视野中的絮状软组织,观察视野中突出的间盘组织,用不同角度的抓钳由浅入深抓取被美兰染色的病变髓核组织,直至清晰地看到椎间孔外侧的出口神经根和椎管内的下行神经根及随脉搏波动的硬膜外脂肪组织。必要时逐渐将工作套管向椎间孔深处推进或向椎间孔外侧移动,观察有无突出的髓核组织,并用微型髓核钳取出,再用可屈双极电极在直视下对黏连残存髓核组织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今日更新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 治疗 外侧 腰椎 突出 今日 更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