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杜甫的登高选自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第二单元,这一单元 的主题是唐代诗歌的学习。学习这个单元,要引领学生去领悟诗 歌,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 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学习时要注意使用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的方 法解读诗歌,注意在朗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 能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基本上对诗歌鉴赏中的意象、意境及一般的鉴赏方法 等要素有所认知,但是很难在具体的阅读中加以应用。新课标要求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诗歌鉴赏。基于以上的 情况,我将引导学生以诵读为主来感受杜甫律诗抑扬顿挫之美,以 合作探究的方法来领
2、悟诗中蕴含的抑郁孤独之感和忧国忧民之情, 以联想想象的方式再现诗中的景色描写,让学生置身诗境去更深入 地领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目标】一、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二、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三、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教学重点】鉴赏关键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 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1、背诵并默写诗歌。(设计意图:通过背诵默写,加深理解)2、把本诗改写为一篇文采优美的散文。(设计意图:通过改写可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进一步锻 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六、板书设计登高所写之景: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长江悲凉离家多年有家难归所抒之情:晚年多病孤苦无依悲苦国
3、事艰难壮志难酬人生潦倒销愁无依(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我借鉴了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纲要 信号”教学法,教学设计中,抓住一些“纲要信号”,组成一个有机 整体,板书直观、简明、有序,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较好地体 现了教学重点和教学思路。)七、教学反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得好:“对于一节课,我们所看重的,不是 老师的精彩表演,而是学生的表现。”为此,本教学设计遵循“教师 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理念,以培养 学生鉴赏能力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 为手段,以信息技术为辅助,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平等、 和谐的交流环境,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议”、“
4、思”、“说”等活动,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怀,深刻感悟情与景的 关系,并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按照本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教学 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沉浸于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中,收到 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成功之处:对学生的引导很好。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的形式既 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的思考问题。 例如“猿”的意象分析,就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古诗中关于 “猿”的诗句,进一步体会意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收到了很好的 效果。缺乏之处:课堂上一小局部学生参与性不高,不敢主动发言, 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思考后得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教师可指名 回答,在评析答语时以鼓励为主,引导为辅,激发此类学
5、生课堂参 与的积极性;课前可与此类学生多交流,指导预习,并及时解决存 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 信心。【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图景,进一 步感受诗的意境。【教学方法】一、美读法。通过美读来品味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 歌的音韵美。二、比照阅读法。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比拟赏 析。培养学生判断、归纳推理的能力。三、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激趣导入多媒体显示写杜甫的对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殴野老心1、提问:同学们知道这幅对联是写谁的吗?请大家回忆一下我 们学过他的那些作
6、品?能背诵一首我们共同欣赏吗?(学生背诵)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歌登高(板书)(设计意图:运用对联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 学生的注意力,再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诗歌,能将以前所学诗歌与现 在所学的联系起来,便于衔接、比拟。)2、提问:请大家思考,你以前是怎样学习诗歌的?(设计意图: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之上,讲给学生鉴赏诗歌的 基本方法:知人论世法、情境融入法、缘景明情法等)3、放古琴弹奏的平沙落雁音乐,老师在深沉的音乐中满怀 深情地朗读登高全诗。(设计意图:在音乐的气氛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诗歌。)4、放古琴
7、弹奏的平沙落雁音乐,学生饱含深情地读诗。(设计意图:用音乐营造气氛,让学生融入诗歌的情境,进一步品味诗歌。)二、鉴赏诗歌、体会意境(一)前两联鉴赏:抓住特征,鉴赏意象。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并完善)学生共同交流明确:1、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长江(四句八景,语言凝练)2、情感:悲凉、悲壮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由“两岸原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必修 登高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