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2课时教案.docx
《2.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2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2课时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反语等修辞手法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2 .理解作者立场的可贵之处。【教学重点】理解反语等修辞手法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立场的可贵之处。【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课文最后一段,雨果写道:“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外表上是给 予了 “赞誉”,但是结合上下文我们会知道,这个“赞誉”是反语,其实是“谴责”。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二、问题探究过渡: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能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一)合作探究一1 .探究任务研习课文第59段,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词句,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表达
2、自 己的情感态度的。2 .过程安排(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2)勾画出语句中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关键词句,以旁批的形式分析这些 词句的表达效果。(3)小组内提供交流,推选出一位分析得最精准的同学,进行班级内提供。3 .成果展示(1)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 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 利者均分。明确:“强盗”“劫掠”“赃物”,这一系列的贬义词,是对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行为的直 接定性;“似乎” “便”等副词的使用,刻画出侵略者得胜之后洗劫圆明园的理直气壮。(2
3、)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 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明确:运用比照、反语,表现出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的不择手段、贪得无厌。(3)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明确: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出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之后假设无其事、厚颜无耻的丑 陋嘴脸。(4)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 情。明确:运用反语,批判了以巴特勒为代表的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的野蛮虚伪。这段话 实际的含义是:“在有些自以为是的欧洲人看来,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而现 在我们看到的却是所谓的“文明人”干出了
4、最野蛮的事情一一劫掠别国财物。(5)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 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明确:“吞”字写出了劫掠者的贪婪;“居然”挖苦了劫掠者的恬不知耻。法国展出远征 中国的战利品侵略者抢夺来的东西,都是一些瑰宝,可谓“富丽堂皇,但现在成了赃物。 侵略者把他们当成“战利品”,这种“战利品”沾满了血腥和耻辱,作者鄙视它,称它为“破 烂”,是对侵略者的贬斥与挖苦。(6)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 国。明确:“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表达了作者对现在双手沾满血腥的侵略者的不满; “战利品”是反语
5、,“被掠夺的中国”那么直接说明了作者的态度。(7)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赘誉。 明确:最后以“我证实”的句式,仿佛出庭作证一般,带有“审判”的意味,以几 个短句,突出说明批判英法联军暴行的观点。“先生”与之前的“强盗”“窃贼”形成比照, 语带挖苦,而“赞誉”那么是反语,表现的是作者批判的态度。4 .探究小结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对一个事件的看法,最简单的就是直接看他对这个事件的评论。此外, 我们还可以从其对这个事件的表达语言入手,细品语言文字,把握他的观点。学习这封带有 议论性质的书信,我们就要注意揣摩用词的褒贬、反语等,从诙谐、挖苦的语言表达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8 英法联军 远征 中国 致巴特勒 上尉 课时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