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命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doc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命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命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2017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含答案)一、【新课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 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 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 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 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 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
2、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 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 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 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 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 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 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 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 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
3、,奴 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 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0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 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 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
4、/谓思曰/此儿深中 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 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1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 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 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 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 葬。#*12
5、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 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 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 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 除孝
6、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13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10 分)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 分) 译文: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5 分) 译文: 【答案】 10D 11B 12B 13(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 先决条件。 【考点定位
7、】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 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二、二、【新课标新课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1013 题。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 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 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
8、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 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 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 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 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 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 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 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学|科网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
9、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 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 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 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 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 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 之赵氏有孤孙熹
10、/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 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 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 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 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
11、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 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 首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 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 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 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
12、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 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答案】#*10A 11B 12C 13(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 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把握和概括。C 项无中生有
13、。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 如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 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 译。三、【新课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 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 长吏将奏
14、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 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 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 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 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 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 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
15、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 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 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 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 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 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 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
16、/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 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 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 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
17、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 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 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 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
18、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 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答案】 10D 11C 12A 13(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 萧禧羞愧不能回答。(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大肆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 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墓。 【解析】 10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
19、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 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 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1试题分析: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 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学&科网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 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
20、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 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四、【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4 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 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 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 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 下初定,又复
21、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 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 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 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 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 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
22、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 “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 也。故吾取其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 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 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 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 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 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
23、:【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然后属疏远 属: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与焉 与:参与 D不能易也 易:交换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以有侯王 争必以利 B三代之兴 知诸侯之不可复 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而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者 君臣父子相贼虐者#*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请立诸子 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 得通吗 D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高考 语文试卷 命题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