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630-2021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技术条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NB∕T 10630-2021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技术条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T 10630-2021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技术条件.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27.180 CCS F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10630-2021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技术条件Specification for supervisory and control system of wind/PV/energy storage combined power station 2021-04-26发布2021-10-26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NB/T 10630一2021目欠前言H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体要求.25 系统构成.26 系统功能.47 性能指标.98 工作条件.10附录A(资料性)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典型通信结
2、构图.11附录B(资料性风力发电间隔层基本采集信息表.12NB/T 10630-2021 刚吕本文件按照GB/T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新源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云峰、马步云、黄华、刘少宇、张国忠、刘汉民、董文琦、刁嘉、郑宇清、沈宇、滕贤亮、高宗和、减鹏、王杨、王阳、史学伟、杨俊丰、赵级、张小白、徐陆飞。本文件为首次发布。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
3、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H NB/T 10630-2021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系统功能、性能指标、工作条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陆地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风光储联合发电站,其他电压等级接入的风光储联合发电站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7260.1 不间断
4、电源设备第1-1部分:操作人员触及区使用的UPS的一般规定和安全要求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GB/T 31366 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要求DL/T476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DL/T 860(所有部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 5103 35 kV110 kV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 5149-2001 220500 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
5、规程NB/T42090 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4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3 术语和定义3.1 3.2 3.3 3.4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凤光储联合发电站windIPV/energy storage combined power station 由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储能组合形成的联合发电站。风光储联合发电站并网点grid-connected point ofwindIPV/energy storage combined power station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升压变电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风力发电单元wind power unit
6、由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升压变压器组成的发电单元。光伏发电单元photovoltaic power unit 由光伏方阵、逆变器、升压变压器组成的发电单元。NB/T 10630-2021 3.5 储能单元energy storage unit 由储能元件、变流器、升压变压器组成的能独立进行电能存储、释放的单元。3.6 间隔层bay level 面向单个风力发电单元、光伏发电单元、储能单元和变电站配电间隔的就地测量控制层。3.7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supervisory and control systems of wind/PV/energy storage combined power
7、 station 对风光储联合发电站全站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计算机系统。3.8 监控子站slave station for locallevel supervisory and control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的局域监控层,负责对按地域划分的多个风力发电单元、光伏发电单元、储能单元及变电站配电装置问隔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3.9 监控主站master station for plant level supervisory and control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的站域监控层,负责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充放电及升压变电站进行综合监视和协调控制,并接受上级调度部门
8、统一调度。3.10 有功功率自动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根据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实时采集数据,采用设定控制规律在线计算有功控制策略并自动下发到风电机组、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等设备执行,使整个风光储联合发电站有功在规定时间内满足上级调度或设定目标要求。3.11 无功电压自动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AVC)根据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实时采集数据,采用设定控制规律在线计算无功控制策略并自动下发到风电机组、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及无功补偿装置等设备执行,使站内各母线电压满足运行上下限约束,并网点电压或无功在规定时间内
9、满足上级调度或设定目标要求。4 总体要求4.1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宜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应具备标准通信软件接口和良好的可扩展性。4.2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应满足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4.3 监控主站、监控子站以及问隔层之间应实现可靠的通信联系。4.4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有功功率自动控制和无功电压自动控制功能。4.5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应具备与站内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功率预测系统及电能量计量系统通信及信息交换的能力。4.6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应具各与电网调度机构、远方集中监控系统通信及信息交换的能力。5 系统构成5.1 系统
10、结构5.1.1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直由监控主站、监控子站、间隔层监控设备以及之间的通信网络组成。2 NB/T 10630-2021 当技术经济合理时亦可将监控主站和监控子站合并。5.1.2 监控主站由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等设备构成,为站内运行提供人机界面,实现全站有功功率自动控制和无功电压自动控制,形成全站的监控和管理中心,并可与电网调度机构、远方集中监控系统通信。5.1.3 监控子站由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的服务器、工作站和远动通信装置等设备构成,分别实现对所辖范围内多个风力发电单元、光伏发电单元、储能单元以及升压站内有载调压变压器、母线、无功补偿装置、断路器等的监视控制,接
11、收并执行监控主站有功、无功控制指令。5.1.4 间隔层由发电/运行单元控制器及测控装置等设备构成,实现单个风力发电单元、光伏发电单元、储能单元以及变电站配电间隔的就地测量控制。5.1.5 监控主站、监控子站及间隔层宜直接连接,并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实现连接。不具备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可通过规约转换设备连接。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典型通信结构图见附录A。5.2 硬件设备5.2.1 监控主站及监控子站设备5.2.1.1 监控主站应集中设置,宜配置前置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监视控制应用服务器、有功功率自动控制应用服务器、无功电压自动控制应用服务器、操作员工作站、工程师站等。5.2.1.2
12、监控子站应面向监控范围设置,包括若干个风电监控子站、光伏监控子站、储能监控子站以及升压变电站监控子站,宜配置远动通信装置、数据库服务器、监视控制应用服务器、操作员工作站等。5.2.1.3 监控主站及子站硬件配置应满足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及性能指标要求,主机资源应与监控设备终期建设规模相适应,并留有扩充裕度。5.2.1.4 并网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的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服务器、远动通信装置、网络交换机及通信通道应冗余配置,并网电压等级为110kV及以下的风光储联合发电站参照执行。5.2.2 间隔层监控设备5.2.2.1 间隔层监控设备宜面向发电单元或配电间隔设置,宜配置(智能)1/0单
13、元、控制单元、控制网络和保护接口机等,1/0单元应按电气单元配置,宣模块化、标准化、易维护、易更换,允许热插拔或带电插拔。5.2.2.2 间隔层监控设备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单元间隔层监控设备及升压变电站间隔层监控设备。5.2.2.3 风力发电间隔层监控设备包括风电机组主控制器、测控装置、继电保护装置通信接口及通信控制单元等设备。5.2.2.4 光伏发电间隔层监控设备包括光伏逆变器、光伏发电单元规约转换器、测控装置、继电保护装置通信接口及通信控制单元等设备,并应满足GB/T31366的要求。5.2.2.5 储能间隔层监控设各包括储能变流器、测控装置、继电保护装置通信接口及通信控制单元等设
14、各,并应满足NB/T42090的要求。5.2.2.6 升压变电站间隔层监控设备包括无功补偿装置控制系统、测控装置、继电保护装置通信接口等设备,并应符合DL/T5149-2001(220 kV及以上升压变电站)或DL/T5103(110 kV及以下升压变电站的要求。5.2.3 其他设备系统应配备网络交换机/路由器、光/电转换设备、硬件防火墙、正/反向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纵向认证加密设备等网络设备和对时设备、网络打印机。3 NB/T 10630-2021 5.3 软件要求5.3.1 监控系统软件应由操作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5.3.2 监控系统软件可靠性、兼容性、可移植性、可
15、扩充性等性能指标应满足系统本期及远景规划的要求。5.3.3 服务器、工作站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操作系统软件,且具有软件许可证。5.3.4 网络通信软件应满足计算机网络各节点之间信息的传输、数据共享和分布式处理等要求,通信速率应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5.3.5 系统应配置历史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数据存储时间不应少于3年。5.3.6 系统应能在线诊断各软件和硬件的运行工况,当发现异常和故障时能及时告警并存储。5.3.7 各类有冗余配置的设备发生软硬件故障应能自动切换至备用设备,切换过程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5.3.8 应用软件应采用结构式模块化设计,功能模块或任务模块应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独立
16、性、可扩展性和良好的实时响应速度。5.3.9 应用软件应满足基本监视控制和有功、无功协调控制等系统功能要求。6 系统功能6.1 监视控制6.1.1 数据采集和处理6.1.1.1 系统应通过风力发电间隔层、光伏发电间隔层、储能间隔层和升压变电站间隔层实时采集模拟量、开关量及其他相关数据,采集的模拟量、开关量电气特性应符合GB/T13729的要求。6.1.1.2 风力发电间隔层采集风力发电单元、测风塔信息并上送到对应的风电监控子站以及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主站,所采集信息见附录B。6.1.1.3 光伏发电间隔层采集光伏发电单元信息并上送到对应的光伏监控子站以及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主站,所采集信息应符
17、合GB/T31366的要求。6.1.1.4 储能间隔层采集储能单元信息并上送到对应的储能监控子站以及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主站,所采集信息应符合NB/T42090的要求。6.1.1.5 升压变电站间隔层采集配电间隔的开关量、模拟量等信息并上送到对应的变电站监控子站以及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主站,所采集信息应符合DL/T5149-2001(220 kV及以上升压变电站或DLIT5103(110 kV及以下升压变电站)的要求。6.1.1.6 间隔层测控装置应对所采集的实时信息进行数字滤波、有效性检查、工程值转换、信号节点抖动消除、刻度计算等加工。6.1.1.7 重要的保护动作、装置故障信号等应通过无源
18、接点输入,其余保护信号可通过通信方式进行采集。6.1.1.8 监控主站和子站应实现数据合理性检查、异常数据分析、事件分类等处理,并支持常用的计算功能。6.1.1.9 监控系统应具备满足生产运行要求的历史数据存储、统计及查询功能。6.1.2 控制与调节6.1.2.1 控制对象范围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风电机组、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无功补偿设备、变压器分接头及其他重要设备。4 NB/T 10630-2021 6.1.2.2 对风电机组、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及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与调节功能应包括但不限于启动、停机、待机、并网/离网的转换、储能充电/放电的转换以及调节目标值设定等。6.
19、1.2.3 通过监控主站、监控子站及间隔层的人机接口应均能对单个设备进行控制操作。6.1.2.4 控制操作优先级应定义为设备就地、监控子站、监控主站、调度远方等控制级别,不同控制级别间应相互闭锁。6.1.2.5 监控系统应具备顺序控制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旁路代、倒母线等成组操作。6.1.2.6 监控主站、监控子站应具备有功和无功群控功能,对多个风力发电单元、光伏发电单元及储能单元设置的有功、无功调节目标,应能自动分摊并下发到单个设备执行。6.1.2.7 在监控系统中对设备开断、并网应采用选择、返校、执行三个步骤,实施分步操作。6.1.2.8 监控系统应具有操作监护功能,监护人员可在本机或者另外的
20、操作员站实施监护。6.1.2.9 监控系统应具有操作权限检查、同一时刻操作的唯一性检查、位置检查等安全措施。6.1.2.10 当监控主站、监控子站停运后,应能在间隔层对风电机组、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无功补偿装置及断路器等设备进行一对一的控制操作。6.1.3 防误闭锁6.1.3.1 设备操作应同时满足监控主站防误、监控子站防误、间隔层防误和现场电气防误的闭锁要求。任意一层出现故障,应不影响其他层的正常闭锁。6.1.3.2 防误闭锁判断准则及条件应符合五防(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防止误分及误合断路器、负荷开关、接触器,防止接地开关处于闭合位置时关合断路器、负荷开关,防止在带电时误合接地开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NBT 10630-2021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监控系统技术条件 NB 10630 2021 风光 联合 发电站 监控 系统 技术 条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